江苏省曼氏迭宫绦虫宿主感染调查

来源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sema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江苏省曼氏迭宫绦虫宿主感染情况,为曼氏裂头蚴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2019年在江苏省随机抽取9个县(市、区)作为调查点.各调查点随机抽取100名常规健康体检者作为调查对象,进行曼氏迭宫绦虫血清学及病原学检查;在野外环境中调查猫、犬等终宿主及剑水蚤等中间宿主曼氏迭宫绦虫感染情况.结果 江苏省9个调查点人群曼氏迭宫绦虫感染率均为0(0/900),血清抗曼氏裂头蚴IgG抗体阳性率为1.22%(11/900);中间宿主剑水蚤原尾蚴阳性率为0.33%(3/900),猫、犬等终宿主粪检曼氏迭宫绦虫虫卵阳性率为1.48%(2/135).结论 江苏省自然环境中存在曼氏迭宫绦虫感染,应加强曼氏裂头蚴病危害和感染途径的健康教育.
其他文献
目的 探索改良椎动脉-颈总动脉转位术(vertebral-carotid transposition,VCT)在椎动脉V1段重度狭窄至闭塞患者中的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18年12月阜外医院采用改良VCT治疗的13例椎动脉V1段重度狭窄至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3例,平均年龄(70.5±7.1)岁.结果 13例患者手术均成功,随访时间为1~3年,术后患侧椎动脉V1段的狭窄程度由86.8%±7.5%下降至17.4%±14.5%.所有患者术后症状均改善,6例患者出现暂时性周围神
疫苗的广泛接种是控制和清除传染病的最有效手段之一.近期,首款疟疾亚单位疫苗RTS,S/AS01获得了WHO批准,将在非洲疟疾传播中、高风险地区的儿童中推广使用,为疟疾疫苗研发带来了新希望.本文结合疟疾疫苗研究现况,对新一代疟疾疫苗研发进行展望,为疟疾疫苗的成功研发提供参考.
RTS,S/AS01疟疾疫苗是一款针对恶性疟原虫红外期的亚单位疫苗,已历经30余年研发和临床试验,并获得WHO推荐,在全球疟疾高发地区5个月以上儿童中应用.尽管这款疫苗存在保护率不高(仅有30%左右)、需要接种4剂、免疫保护持续时间短等不足,但近年来每年均有数十万儿童死于疟疾,预计该款疫苗应用后每年能挽救数以万计的儿童生命、避免千万疟疾病例发生.因此,该疫苗的问世是人类抗击疟疾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事件,给人类遏制疟疾乃至最终消除疟疾带来希望.当然,研制理想的疟疾疫苗仍存在诸多挑战,但RTS,S/AS01疫
二叶式主动脉瓣患者常合并主动脉扩张,若主动脉瓣质量良好,可行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置换术.本文报道了1例35岁二叶式主动脉瓣反流合并升主动脉瘤男性患者行Remodeling+Ring(改良Yacoub)手术.患者术后第3d复查心脏彩色超声提示主动脉瓣无反流,术后第6d顺利出院.Remodeling+Ring手术保证了主动脉瓣叶的生理性运动,解决了扩大的瓣环,避免了更换瓣膜带来的问题,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纵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多数发病隐匿,容易误诊.本文报道1例前纵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合并胸腺瘤.患者体检发现纵隔肿瘤,经手术治疗,预后良好.针对此种疾病,手术是明确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方法,完整切除效果确切.
当前,我国血吸虫病防治从传播控制、传播阻断迈向消除阶段.由于血吸虫病传播环节多、流行因素复杂,加之受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目前尚未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及已经达到传播阻断甚至消除的地区,都面临出现血吸虫病突发疫情的威胁,严重影响血吸虫病防治成效的巩固和消除目标的实现.本文通过梳理历年发生的血吸虫病突发疫情,分析血吸虫病突发疫情对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影响,并提出处置突发疫情、防止疫情回升为本阶段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建议进一步健全和强化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最大限度控制血吸虫病突发疫
目的 研究替米沙坦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替米沙坦对A549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以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不同浓度替米沙坦处理下A549的存活分数,以划痕实验检测不同浓度替米沙坦对A549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Hoechst染色检测不同浓度替米沙坦对A549凋亡的影响,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β-肌动蛋白(β-actin)、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ax、Bcl-2、Wnt-3a、β-连环
WHO关于2021-2030年被忽视的热带病防控路线图将疾病控制目标分成4个层级,分别是控制、作为公共卫生问题被消除、消除和根除.带绦虫病和囊尾蚴病被列为需要控制的疾病.总体上,我国带绦虫病和囊尾蚴病人群感染率呈低水平,流行程度呈明显地区和人群分布差异,但消除带绦虫病和囊尾蚴病面临诸多挑战.在以往防控工作的基础上,还需在“全健康”理念下建立完整的带绦虫病和囊尾蚴病监测体系、更新带绦虫病和囊尾蚴病诊断标准、确立国家级治疗标准、提升跨学科和跨部门交流协作能力.
目的 探讨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nducible costimulatory molecule,ICOS)及相关细胞因子在细粒棘球蚴感染小鼠免疫调控中的作用.方法 80只BALB/c小鼠(体质量18~ 22 g)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感染组,每组40只.按10000个原头节/只腹腔注射制备细粒棘球蚴感染小鼠模型,腹腔接种2、8、30、60、180 d后,测定小鼠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含量,检测小鼠外周血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和IL-4含量.
目的 了解培训前后河南省方城县消除试点医务人员猪带绦虫病和囊尾蚴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变化,评估培训效果.方法 选取方城县独树镇、博望镇和杨集乡为干预乡(镇),2016-2020年每年对干预乡(镇)基层医务人员开展1次猪带绦虫病和囊尾蚴病防治知识培训;选择二郎庙乡、杨楼乡和小史店镇作为对照乡(镇),不开展培训.抽取干预乡(镇)和对照乡(镇)所有村级医生和部分乡(镇)级医生及公共卫生人员分别作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分别于2016年和2020年对干预组和对照组开展猪带绦虫病和囊尾蚴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