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头”做起 “发”展个性

来源 :江西教育·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314949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生应该理什么样的发型?教育部教基[2004]6号文《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对中学生的穿着和头发长短做了如下规定:“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不烫发、染发,不化妆,不佩戴首饰,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穿高跟鞋。”一些学校据此进而设定“发型标准”,规定男生头发“前不过眉,侧不过耳,后不过衣领”,女生“发不披肩”,并制作“中学生发型标准照”贴在校内,作为学生剪发参考。然而一些学生和家长认为,《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的发型没有过分要求,学校对学生发型的硬性规定只会束缚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发种种矛盾,不利于校园的稳定与和谐。
  笔者不怀疑学校对学生进行良好养成教育的初衷,但在青少年受时尚文化影响日深的今天,绞尽脑汁“围追堵截”学生的“美发”行为,只会激起学生强烈的不满和抵触情绪,甚至会形成学生与学校的对立。社会是多元化的,学生的养成教育也不应该单一。只有对学生的发型追求和类似现象进行深层的剖析,“对症下药”,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我分析当代中学生的“美发”行为,大体有如下偏颇之处:
  其一,有“爱美尚美”热心,而无“审美赏美”慧眼。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中学生受时尚文化的影响,“爱美尚美”之心尤为强烈,这本无可厚非,但中学生在审美价值观逐步形成的过程中,对美的追求往往是“感性”有余而“理性”不足,“以为美”而不知“其何以为美”,只是盲从,而不审辨。此种审美盲目从中学生变化多端的发型便略见一斑,有的如“孔雀开屏”,有的则“怒发冲冠”,有的似“金‘髻’独立”,有的则长发飘飘……花样繁多,不一而足。
  其二,有“自我表现”欲望,而无“个性发展”理想。中学生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自傲与自卑的“两极分化”。这一点在刚走进中学大门的学生群体中表现尤为明显:不少人曾是学习“尖子”、教师的“宠儿”,来到新的环境,一切要从头开始,优越感的丧失造成一种从未有过的失落;也有一些人曾是文化学习上的“弱势群体”,备受冷遇,进入中学后,他们渴望通过崭新的自我表现来改变自己,赢得人们的关注与肯定。于是,造新奇发型常常是“首选”手段。
  其三,有“自立自强”意愿,而无“坚韧执著”品格。中学生开始更多地接触社会,视野开阔,思维活跃,情感更加丰富,渴望成熟,自我意识与独立性进一步增强,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与尊重,开始注重人际交往和社会关系的建立与增强,企求摆脱父母、家庭的约束,但他们在经济、择业上又有着很强的依赖心理,在不利环境的作用下可能出现一些缺乏自制的行为,容易受到外界事物和他人的暗示,在失败和挫折面前易产生动摇,缺乏“坚韧执著”的品格。从中学生“我行我素”与“亦步亦趋”的新奇发型追求就可以看出这种普遍的矛盾心理。
  由此可见,中学生的“美发”行为并非一无是处,亦有可圈可点的地方。学校与其制定规范公约统一学生发型,引来学生的不满,倒不如因势利导,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坚持少“说”(发型理论)多“看”(发型欣赏)、少“教”(审美说教)多“论”(审美讨论)、少“正”(正面典型)多“反”(反面典型)的原则,形式多样、适时适地围绕如下三个方面开展“发型”审美教育:
  一、“发型”审美知识教育
  《孝经》云:“身体发肤,受诸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古人把保持头发的完整无缺提高到修身尽孝的高度,把头发视为生命的象征。曹操“马踏麦田,割发代首”的典故就是最好的佐证。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发展史上,头发一直被当作生命、荣誉的一部分,备受珍惜。头发,它不只作为人体的一部分而存在,它在时间的长河中早已演变成一种顽强的、根深蒂固的民俗心理,在古往今来的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一个很重要的角色,起着很积极的作用。可以说“发型”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一个时代的文化,发式在一定意义上代表着人的年龄、身份、职业乃至文化思想、道德观念等。让学生了解了相关的文化知识,对“美发”有了新的认识,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善待”头发,“慎做”怪发型。
  二、“发型”审美情趣教育
  要达到“发”展个性的目的,除了加强审美知识的教育外,更要加强审美情趣的培养。罗丹说:“生活并不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中学生的审美情趣教育应贯彻到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让学生们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美,除了仪表美,生活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美,要靠我们去发现,去感受,去创造。一味地追求发型的别出心裁与标新立异,也只能说明我们的审美贫乏。蹿红网络的江西鄱阳“犀利哥”最初被人关注,其原因不是这位流浪者悲惨的生活境遇,而是他凌乱的发型与“混搭”的服饰,这从另一侧面反映了许多网友“被异化”的审美观。我们可以把这一真实事件作为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讨论、辨析。
  三、“发型”审美评价教育
  将“发型”提升为一种生活艺术,教师要让学生在发型“审美”中唤起情感与共鸣,并在审美评价中得到情感的净化、心灵的塑造、精神的升华。欣赏一个好的发型,可以感受到色彩的斑斓、旋律的优美、舞姿的婀娜,也可以联想到大自然的草长莺飞、林海松涛、风花雪月。有的直抒胸臆,畅快淋漓;有的扬扬洒洒,自由奔放;有的不蔓不枝,古典高雅;有的意气奋发,特立独行。通过参与活动来体验艺术、获得知识、变换迁移、促进理解,增强美感体验,让学生在感受和扩大美感的同时,得到审美评价的愉悦和共鸣,也促使学生在体验理解中,思维从闭合转向开放,以美启智,以美助德,开发了潜能,完善了人格,促进了个性发展。
  因此,学校应该多一些审美教育,少一点美育禁忌,注重培养中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如此,中学生的发型选择,一定会既能体现中学生朝气蓬勃、符合时代要求的审美情趣,又能体现每个学生不断发展的健康个性。◆(作者单位:江西省鄱阳县职教中心)
其他文献
职业接触正己烷(n-hexane)导致的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是近年来倍受关注的一类新发职业病,由于其发病率高且危害严重,已经成为我国职业卫生工作一个亟待解决的新课题。现场调查中发现
自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以来,高考工作经历了制度化管理、规范化管理、信息化管理三个阶段,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管理手段不断完善,综合管理能力不断增强,考试的权威性和公信度一直得到政府和人民的公认。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把它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给高考管理提出了新要求,也
人的创造力是无限的,无论什么工具到了人手里都能发挥到极致.能用手中的刻刀在蔬菜水果之上雕刻出美轮美奂的艺术作品.堪你史上最牛的艺术刀功……
摘 要:本文就数学教师,如何针对本科特点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更新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能力;如何处理好学科课程与教学活动中遇到的诸多问题,提出来了一些教学反思。  关键词:数学教学 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8437(2010)01-0039-01     新课程评价体系要求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的目标。这就需要
猪会讲话,奇怪吗?他们是智慧猪,真的会讲话哩!rn万事通博士在动物山庄做生物科技实验时,无意中制造出来两只聪明非凡的猪。这本来是一件轰动科学界的大事,博士以为带给动物智慧是
摘要: 在语文课堂上,适宜地使用多媒体教学,会使语文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可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利用多媒体的开放性,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利用多媒体的互动性,实现学生的感悟体验; 利用多媒体的新颖性,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利用多媒体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的操作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 班班通 运用 语文教学 能力  中图分类号:
从感染人群数量、危及的地理范围、流行趋势和健康危害程度来看,华支睾吸虫病是我国目前最重要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之一,而华支睾吸虫感染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和终宿主的肝胆管疾病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在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和癌症等慢性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对胰岛素抵抗的干预和治疗,对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减轻其所带来的健康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各式各样的教学探究活动。本文活用数学教学评语,沟通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数学 评语 功能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8437(2010)01-0040-01     长期以来,单纯的对与错来评价学生思维、学习成绩,既影响了师生之间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谱写的壮丽英雄史诗,不仅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而且形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为纪念这一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