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这是什么?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9yhbkyy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儿子2岁多的时候,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一天,我带着儿子搭乘出租车回家,突然发现儿子的裤子尿湿了。于是,我帮他把湿的裤子脱下,准备换一条干的裤子。就在这时,儿子捏着自己的小蛋蛋问我:“妈妈,这是什么?”由于当时在出租车上,有司机、奶奶,我很尴尬,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个问题。于是,我顾左右而言他:“这是小鸡鸡。”没想到,儿子很清楚自己的疑问,没有被我绕过去:“不是小鸡鸡啦,妈妈,是小鸡鸡下面的这个。”说着,还用手去捏,并对我穷追猛打地问道:“妈妈,这个是什么?”我只好对他说:“现在妈妈不想和你讨论这个问题,等会儿我们到家了再说。”
  值得庆幸的是,儿子知道尊重妈妈的感受,自己唱歌找乐不再揪着问题不放了。傍晚,我给儿子洗澡。在穿裤子的时候,儿子又摸着蛋蛋问:“妈妈,这个是什么?”我平静地对他说:“这是睾丸。”“睾丸?”儿子若有所思地重复了一遍,然后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扑哧笑出了声:“吃糕的时候,糕掉到这里,成了睾丸。”儿子最近很爱吃糕,每天白糖糕、红糖糕轮着吃,但是,却万万没想到,糕竟然能和睾丸扯上这样的逻辑关系。我忍住笑,很平静地给他擦身,擦粉,穿裤子,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儿子继续自说自话地乐着。
  穿好衣服,我对儿子说:“这样的问题,宝宝只能在家和爸爸妈妈讨论,不能在外面说。”儿子看着我说:“知道了,妈妈。只能在家说,不能在外面说。”
  接下来的几天,儿子偶尔还是会说起这个问题,但都是在家里说。他摸着自己的睾丸,问道:“妈妈,这是什么?”没等我回答,他自己回答道:“这是睾丸。”说完,又自言自语道:“不能在外面说,只能在家里说。”
  人类认识自己首先是从身体开始的。在孩子1~2岁的时候,他们通过触摸感觉来探索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他们很想知道关于身体的一切。父母通常很乐意和孩子玩认识身体的游戏,但对于孩子关于性器官的问题,许多父母常遮遮掩掩,或手足无措。其实,碰到这类问题,父母们可以遵循以下3个原则:
  
  孩子问什么父母就答什么
  孩子并没有大人想像的那么复杂,他们只是想知道那是什么东西而已。当孩子问父母“这是什么”时,父母只要告诉孩子“这是××”就可以了,其实孩子对器官的构造、作用等毫无兴趣。因此,父母不用说那么多,更不用害怕孩子知道得太多或太早。
  
  用平静、坦然的态度对待孩子的问题
  当孩子指着性器官问父母“这是什么”时,父母千万不能大惊小怪或者含糊其辞。“这孩子怎么会想到问这个问题?”“呃,这个嘛,等你长大后就知道了。”这样的回答只会更加引起孩子的好奇心,从而揪住这个问题不放。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平静坦然地告诉孩子 “这是××”,就像告诉他“这是眼睛”、“这是鼻子”一样。
  
  告诉孩子这种问题只能在家讨论
  父母要明确地告诉孩子,这样的问题应该在家里讨论。如果孩子在外面和你谈这类话题,你可以拒绝:“妈妈(爸爸)现在不想和你讨论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我们最好回家再讨论。”
其他文献
这星期语言区新放了几盒拼图,目的是让幼儿根据图片内容创编讲述情节简单的小故事。   今天星星走进语言区,选择了拼图讲述,他拿起一盒《小熊旅游》的拼图,看了看盖上的图案,先将同一色块的几片图放在一起,然后对照着图案将小熊拼好,接着又很快拼完了小熊旅行袋的物品及周围背景。完成后,他并没有讲述,又拼了另一张图,拼完后向旁边的同伴炫耀他的成果。我期待星星把拼好的图片内容讲述出来,但他并没有这样做,我很失望
“创造性思维”是人们依据某一现象或事物进行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的的想像,它不是目的,而是达到目的的方法。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孩子手拿一根竹竿玩“骑马”或“打仗”游戏,就是运用了创造思维:在需要马时,他把竹竿想像成了“马”,在需要枪时,他的竹竿又可以变为“枪”。可以说,每个孩子的言语和行为都表现出或多或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这值得家长对他加以提炼和培养的,生活中,提高孩子创造性思维能
随着近年来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贯彻,我国的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在越来越普遍化的“四二一”结构家庭中,一方面,孩子在生活上得到来自两代人几近完美的照顾。孩子在家长的包办代替下,实践能力没有机会获得良性发展,“自我负责”的意识也难以培养起来,却逐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以为只要自己想要的东西,就都能一帆风顺地实现。另一方面,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要求孩子样样全能、次次最优,使得孩子从小就定位要做“
对孩子实施早期教育,家长也应该贯彻以鼓励、表扬为主的奖赏法则。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人的大脑有种奖赏功能,受到肯定的行为会在这一功能的驱使下重复出现。对孩子某种行为的肯定,就是最基本的奖赏。家长要利用大脑的这一功能,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鼓励孩子经常表现好的行为,养成优良的品格。平日里可以利用这一功能,不断推动孩子前进,从而完成给孩子安排的各种训练,使其各项能力得到提升。    家长实操    
近日和女儿一起读日本作家、联合国亲善大使黑柳彻子女士的自传体小说《窗边的小豆豆》,有和夏尊读《爱的教育》一书差不多的感触。他说道:“读了这书好像丑女见了美人,自己难堪起来,不觉惭愧了流泪。”的确,做了多年的教师和母亲的我,也看过不少教育类的书,读这本书的感觉却很复杂,搀杂着快乐、感动和惭愧,甚至和女儿一样,对小豆豆的学校产生了向往。  《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故事。作者因淘气被
  
名图是北京现代在2013年推出的本土化战略的重要车型,7年多的时间,累计销量也有75万辆。虽然不能算是畅销,但也在市场上有着一席之地。  2020年是北京现代的产品大年,核心车型索纳塔、伊兰特先后完成了全新的换代升级,而在2021年初,随着名图的换代,整个中高级轿车车系就完成了全面的升级。  名图此次的升级主要集中在动力系统、外观内饰设计、智能化系统三个方面。不过略有遗憾,它并没有与前二者一样,升
晚饭后,儿子表现得很积极,帮着我收拾完桌子后,眨着大眼睛对我说:“妈妈,让我来帮你洗碗吧。”他才5岁,我怎么放心让这么小的孩子洗碗7但我还是耐心地问他:“为什么想要帮妈妈洗碗呢?”儿子一本正经地说:“因为我们老师说了,我们都已经是小大人了,要在家里帮妈妈干活。而且妈妈要上班,还要做饭,已经很辛苦了。”  我心里涌上一阵感动,平时在我眼里只会调皮捣蛋的儿子也会心疼妈妈了。摸着他的头,我温言细语地说:
这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一切以“成功”为导向。那么“成功”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呢?成功不仅仅是你掌握了多少超过自身年龄的知识,考上了中国或者世界的名牌大学,而是你最终为社会做出了怎样的贡献。很多伟大的科学家在他们的少年时代并不是什么神童,但他们从小学会了学习知识、认识世界和创造性思维的方法。不管是神童还是普通的孩子,我们都应该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他们,给他们一个良好、宽松、幸福的童年生活。
4岁的女儿是个十足的“慢性子”,每天早上穿衣、吃饭都要妻子不停催促,最后甚至还要我们为她代劳,才能匆忙出门送她去幼儿园。  在老师又一次反映女儿的迟到问题后,我和妻子冷静地分析了一下女儿爱磨蹭的原因:一是我们的溺爱养成了孩子的依赖性,让她觉得不用自己动手,迟早也能享受“全程服务”,久而久之,自然养成了做事不干练、不利索的坏习惯。二是4岁的孩子心智发育还不太健全,注意力不够集中,常被外界因素影响,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