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网络交友,家长如何恰当监管?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hoifan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前不久,网上一则新闻引发广大网友关注,也引起很多未成年孩子家长的担忧。新闻报道了一位单亲妈妈的故事。这位妈妈在孩子接触网络方面较为开明,认为孩子迟早都会接触网络,不如引导孩子早点接触。结果却发现,10岁的女儿渐渐迷上了手机,经常半夜偷玩,还被一名15岁网友(一名网红)诱骗做出各种出格的事,包括“文爱”(网络名词,“文字性爱”的简称)、出走、自杀。这位妈妈先是气愤、震惊,后很快冷静下来,一边写信与女儿沟通,一边与那名网红进行网上交锋,试图阻止事态恶化,无奈效果不佳,还被那名网红指责“反应过度”……
  如今网络发达,人际交往已不再受空间、距离的限制,足不出户便可广交天下朋友。但这种便利对于涉世未深的孩子来说却可能是灾难。那么,家长该如何恰当监管孩子网络交友呢?
  孩子网络交友危机重重
  “00后”的孩子,基本是在网络环境里长大的。便捷的互联网便于孩子收集信息,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扩大人际交往范围。但与这些便捷相伴的各种弊端也不容小觑,比如孩子易受不良网络信息影响,网络交友过程中极易出现各类不良后果等。但在网络普及的时代大背景下,孩子接触网络,受到网络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又是难以回避的现实。
  日前,在第四届广东省网络安全宣传周“广东省少年儿童网络安全论坛”上,一份来自广东省儿童网民网络素养状况研究报告,揭示了小网民的最新情况:儿童网民触网年龄越来越小,而且网络生活非常活跃;儿童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越来越早,8.9%的7岁儿童开始主动加网友、QQ群,尝试网上社交。报告还显示,少年儿童网络安全问题令人担忧,其中14岁左右少年儿童的网络风险尤为突出。
  互联网是一个几乎无所不能的强大工具,通过它,孩子有了更多的机会结识陌生人——各种各样的网友。但由于少年儿童思想单纯,辨别能力弱,在网络交友过程中,往往不能正确分辨网友的道德品质和价值取向,一旦遇到居心叵测的网友,很容易发生危险,例如财产损失、人身威胁、精神毒害等。面对充满诱惑也暗藏危机的少年儿童网络交友现象,笔者做了一些调查。
  山西12岁女孩彤彤在网上认识了一个14岁男孩。两人在QQ里聊得很投缘,男孩把自己的电话号码给了彤彤,让彤彤给他打电话,号码开头是“96”。连续两周,彤彤每天都趁父母不在家时跟这名网友电话聊天。到了月底,彤彤父母发现电话费竟然高达上千元,查询电话账单才知道,是女儿跟网友打电话导致的——那个“96”打头的电话,是一家声讯台的号码,每分钟话费2元多钱。
  沈阳一名小学四年级男生,和女网友约定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会面,不见不散。结果男孩用仅有的30元钱倒了三次公交又打车到了机场,苦等一天却没有见到那名自称非常富有、要和他结伴旅游并负责所有费用的女网友。
  10岁女孩欣欣打电子游戏时认识了网名“嘟嘟”的11岁男网友。聊天中,经“嘟嘟”屡次劝诱,欣欣答应与他裸聊。裸聊一会儿后,“嘟嘟”突然向欣欣提出:“马上给我充100块钱买游戏币,不然我在网上公开你的裸照。”欣欣没有理会。但晚上打开聊天群,欣欣在群里看到了自己的3张裸照。
  2017年12月,安徽的一次扫黄行动中,警察发现了一名少女。经询问得知,该女孩15岁,来自四川,是一名网友把她约到安徽的,说能给她介绍轻松又挣钱的工作,结果却是让她做陪酒小姐……
  河南驻马店的一名小学生,在网络上交了一个自称可以“优惠价”办理游戏充值的网友,然后把微信钱包里父母给她的4000多元零花钱分批转给了那名网友,随后被对方拉黑。
  千奇百怪的案例告诉我们,对辨别能力相对较弱的孩子来说,网上交友存在更大风险。但在网络已经渗入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的今天,家长又不可能把孩子完全隔离在网络之外,那么,在孩子使用网络,或者通过网络交友的过程中,家长能否进行监管?又该如何监管呢?
  监管方式不同后果不同
  彤彤的父母发现女儿被网友骗打声讯电话花费高额电话费后,非常生气,不仅严厉批评了彤彤,还喝令她删除QQ好友,锁了座机。他们以为这样就可以禁止彤彤网络交友,但没想到,彤彤利用同学的QQ又和那名网友联系上了,还在那名网友的唆使下差点离家出走。
  天津张女士的女儿叫岚岚,11岁。有段时间她发现岚岚行为异常,比如上网意愿明显增强,上网频率明显增加,QQ聊天时有意背着父母,学习成绩下滑,而且性情大变。在排除了学校和家庭因素的影响后,她怀疑女儿在网上交了损友。一番调查后,果然如张女士所料,岚岚通过QQ经常跟一名初二男生聊天,聊天内容明显超出正常网友范畴,语言消极颓废,还涉及暴力、色情。男孩约岚岚假期和他在北京见面,两人一起出游,还唆使岚岚从父母那里骗钱做路费。张女士又惊又怒,直接把岚岚拉到电脑前质问她是怎么回事。岚岚当场情绪失控,一边大哭一边厉声指责母亲侵犯她的隐私权,并叫嚷着要报警。若不是父亲及时出面劝解,张女士真不知该如何收场。
  这两起事例中,父母发现孩子网上交友后所采取的措施,都很不恰当,完全忽视了青少年的心理特征。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幅度最大的阶段。青少年的心理处于从幼稚向成熟逐渐发展的阶段,既具有儿童期特有的幼稚、鲁莽与脆弱,又伴有成熟期的理性、自信与独立,半幼稚半成熟、自信而脆弱、鲁莽又易变,很不稳定。
  人的心理发展轨迹,是从幼年的外向逐渐转向内部,德国教育学家、哲学家斯普兰格创立的“斯普蘭格人格理论”称此为第二次诞生,而心理学家汤姆·利尔茨则称之为“内部获得期”。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心思内敛,对自己内心想法的隐秘性增强,在与人交往中变得不那么坦率,即使对亲人也不会毫无保留。但同时他们内心又有很多需求和困惑,随着年龄增长,他们比年幼时更渴望被外界接纳和承认,容易接受来自外部的同情、赞许和认可,这也是青少年大都愿意尝试网络交友的深层次原因。
  而不少家长因为对此一无所知,加之担心孩子在网络交友中受到伤害,总是采取强硬手段禁止孩子上网,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还可能适得其反,使孩子更加叛逆。   正确的做法是,既不听之任之,也不把孩子网络交友视为洪水猛兽,因为这是个“无网不欢”的时代,想把孩子完全隔离在互联网之外几乎是不可能的,与其白费力气地“堵”,不如开放包容,同时进行有效监管。
  青春期的孩子固然有“小大人”貌似成熟的一面,但其内心仍然对父母有很强的依赖性和对未知世界的恐惧与不安全感,只要家长方法得当,还是能够对孩子的网络交友行为实施有效监管的。
  岚岚因母亲私自登录自己的QQ查看聊天记录,和母亲大闹一场后,一个星期没和母亲说话,放学一回到家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吃饭也要父亲送进屋里。女儿决绝的态度,让张女士一筹莫展,尤其是这种“咫尺天涯”的母女关系,让她觉得自己非常失败,不知如何解开和女儿之间的“结”;同时,她也担心女儿继续和那名网友联系,或者不告而别跑去和网友见面。在丈夫的建议下,张女士求教了教育专家。专家告诉她,她能及时发现女儿的异常行为,说明她很关心女儿,这是好的一面。但她不应该在未取得岚岚同意的情况下查看女儿的QQ聊天记录。现在家长虽然大多比较注意尊重、保护孩子的隐私,但真的遇到事情时往往又会轻易“触雷”。而这是处于敏感期的青少年最反感和不能接受的。即便他们有困惑,内心也渴望得到父母的帮助,但如果父母触碰了他们的隐私底线,他们的反应就会非常强烈。岚岚的情况就是如此,张女士的不当行为不仅于事无补,反而火上浇油,很可能以更快的速度把岚岚推向那名别有用心的网友。
  专家告诉张女士,她现在首先要做的,是立刻修复因自己的不当行为遭到破坏的亲子关系,重新取得女儿的信任,然后再因势利导。专家还强调,作为父母一定要明白,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不能动辄就觉得自己失败,对孩子的教育没有办法了。因为家长这种失败的情绪会传递给孩子,时间长了会导致孩子敏感不自信。家长传递给孩子的情绪应该始终是乐观、从容的,要举重若轻,这样才能稳定孩子的心态,使孩子冷静、客观地面对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
  听了专家的建议,张女士很费了一番心思,准备了女儿喜欢吃的菜肴,买了女儿喜欢的运动饮料,准备缓和跟女儿的关系。那天,岚岚放学回到家,看见餐桌上摆了好几道菜,先是一愣,但很快又板起面孔,向自己房间走去。爸爸拦住了她,把她拉到餐桌前让她坐下。张女士从厨房出来,郑重地端起饮料对满脸狐疑、惴惴不安、充满戒备的女儿说:“今天我做了你爱吃的菜,是特意给你赔礼道歉的。妈妈不该不经你同意就上你的QQ,妈妈错了,妈妈正式向你道歉!”岚岚看看妈妈,又看看爸爸,突然“哇”的一声哭着抱住了妈妈,说:“妈妈,我以为你再也不要我了呢!”
  岚岚的表现让母亲始料未及也感慨良多,自从QQ事件后,岚岚的表现一直都是强硬的,盛气凌人的,但实际上,岚岚的内心非常恐慌,非常担忧,这也印证了专家的分析——无论孩子的外在表现多么强大,其实都是色厉内荏,是在掩饰内心的脆弱。得到岚岚的原谅,重新修复亲子关系以后,张女士没有再追究她交网友的事,而是尽量多花时间陪伴女儿,在相处过程中倾听女儿的心声,了解女儿的心态与烦恼,并给予充分理解。一个多月后,岚岚主动和妈妈谈起了那名网友。她告诉妈妈,她已经不和那个网友联系了,其实她也觉得那个网友说的话不对劲,但她就是不知道该如何拒绝;而且,那个网友从来不指责、批评她,从来不把她当小孩子敷衍,所以她才愿意和他聊天。现在妈妈整天陪她,听她倾诉,也理解她,她觉得妈妈比网友好多了。听了女儿的话,张女士既欣慰又羞愧,欣慰的是自己及时发现了女儿的异常,虽然采取的措施欠妥,但能够听从专家的建议及时纠正,从而修复了亲子关系,让事情得到圆满解决;羞愧的是自己以为女儿已经长大,不需要像小时候一样时时陪伴了,所以整天忙于工作,忽视了女儿的心理变化和心理需求,致使女儿从虚拟的网络世界寻求安慰,差点被居心叵测的人钻了空子。
  六点建议教您恰当应对
  孩子网络交友问题多多,危机暗伏,让不少家长深感担忧。这个问题,虽然缘于网络,但其根源却来自现实生活。教育专家认为,现在很多家长自己迷恋网络,或者严重依赖手机,对孩子造成极为不良的影响。有些家长在家里手机不离手,除了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对孩子其他方面的问题关注较少,无形中会把孩子推向网络,迫使他们从网上寻求慰藉。专家认为,良好的亲子关系应该是全方位的,父母不仅要在现实生活中与孩子和谐相处,在网络上也应该与孩子成为好友,并互相了解,积极互动。一项针对孩子的问卷调查显示,当网上被人威胁,或被别人以发布裸照、视频相要挟时,非常愿意立即告诉父母的,10岁儿童中占比32.4%,而14岁儿童中这一比例下降至20.0%。青少年的网络技能迅速提升,但安全意识、自控能力、与父母的关系,以及网络法治意识,都没有相应提升,有的还不升反降。这一现象急需引起家长重视。针对以上问题,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张主任提出以下建议:
  1.及早进行儿童网络素养教育,特别是7岁以前的教育启蒙期,和14岁以前的教育关键期。在孩子接触网络之前或一开始,家长就要未雨绸缪,想好可能发生的情况和应对策略,不打无准备之仗。
  2.加强关注,制订规则,共同进步。张主任结合多年的调研和教学实践认为,家长要多观察孩子,及时了解孩子的上网情况,清楚孩子的“数字轨迹”,了解孩子上网做了什么,遇到了哪些问题,培养孩子的自控力、辨别力。通过约定的方式和孩子制订上网行为规则,让孩子养成健康文明的上网习惯;根据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调整教育方式,对低年龄段的孩子建立习惯和规则,对高年龄段的孩子主动沟通、交流。同时家长也要与时俱进,加强学习,跟上科技发展的脚步,及时了解潮流文化,避免与孩子之间过早形成代沟,或过早地被孩子超越。
  3.防控风险,灌输自我保护意识。家长应及早培养孩子的网络安全意识,了解相关知识和法规。教会孩子在虚拟世界如何自我保护,尤其是女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包括保护自身安全、辨別骚扰、远离骚扰、拒绝诱惑、财产保护、抵制侵害、勇于求助等。要让孩子知道,互联网丰富多彩,但也危险重重。遇到危险不要怕,父母永远是孩子的坚实后盾。
  4.丰富孩子的业余生活,多陪伴孩子。很多孩子痴迷网络交友,是因为缺乏现实中的友情。家长要鼓励孩子走出房间,多参加集体活动,引导孩子从现实活动和人际交往中获得乐趣。扩展孩子的生活空间和活动范围,让孩子的社交需求、心理需求在现实中得到满足,这样网络交友自然就失去了吸引力。毕竟现实世界比虚拟世界更容易给人安全感、满足感和获得感。
  5.家长要摒弃过早为孩子规划成长路线的行为。有些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规划过细,一旦孩子没有达到自己设定的目标,便给孩子施加压力。家长这种拔苗助长的行为会导致孩子关闭心扉,把心理需求向外发展,向家长所担忧的网络交友方面倾斜。家长要有清醒的认识,孩子不可能完全按照家长的意愿和规划成长,孩子的成长必然要经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纯到丰富、从依赖到独立、从服从到自主的过程。家长要接受孩子的成长规律,正确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及时关注,给予孩子恰当的帮助与支持。
  6.培养、建立、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无论家长采取什么措施监管孩子的网络行为,都需要孩子的积极配合。只有取得孩子的信任,才能让孩子愿意接受监管。而这离不开良好的亲子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不是有求必应,不是百依百顺,而是相互信任、理解与尊重。家长要经常跟孩子聊聊天,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经常带孩子旅游,一起参加亲子活动,平等地对待孩子,营造快乐的家庭氛围。在轻松的氛围中和孩子探讨网络交友的利弊、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恰当的应对之策,认真听取孩子的意见,并平心静气地给予孩子容易接受的建设性指导,使孩子学会客观、清醒地面对网络交友行为。
  只要家长尊重孩子作为独立个体的自由,让孩子充分了解网络交友的危险性,用心为孩子营造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取得孩子的信任,一定能够让孩子敞开心扉,主动接受父母监管,把网络交友的风险降到最低。
  【编辑:冯士军】
其他文献
问:2014年5月,我儿子伙同林某实施抢劫,并持刀砍伤同学赵某,赵某花去治疗费2万多元。后法院以抢劫罪和故意伤害罪分别判决我儿子和林某有期徒刑3年6个月和3年。案发时,我儿子和林某均不满18周岁,在诉讼时已满18周岁。被害人赵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我儿子和林某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住院伙食费等。请问,我儿子和林某属于未成年人,他们没有经济收入,怎样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何学文(湖北武汉)  律师意见
考试作弊是全世界学生的通病,其危害当然不容小视,因为这是一种不诚实的行为,如果漠视,势必影响孩子的道德意识、人格健全,甚至动摇整个社会的信誉基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作弊花样翻新,越来越难以识破。对此,国外的许多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编者  俄罗斯的“考试作弊工具展”    俄罗斯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商贸学院的副教授鲍里斯·博拉廖夫用他收集到的学生考试作弊工具办了一个展览。展品一共有300多件
状元笔记你听说过吧?上淘宝网搜索一下,与状元笔记相关的信息超过2.5万条,对应的商品五花八门,包括印刷版、手写版,人教版、苏教版等,价格从几元到上千元不等。淘宝网某店铺销售记录显示,30天内状元笔记的销售额超过6万元,可谓生意兴隆。据商家介绍,近几年,高考状元的笔记成了备战高考的学子们疯抢的宝贝。很多家长为了孩子高考取得好成绩,也四处打探“原版、正宗”的状元笔记,不惜重金购买。他们笃信,状元笔记能
【编者按】  今年暑假里,许多家长咨询本刊,究竟要不要利用暑假让孩子学一门才艺?诸如乐器、舞蹈、书法、绘画、围棋之类。本来,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是一件好事,稍有经济能力的家长都愿意做这方面的投资,但家长们最怕孩子半途而废,不仅学费打了水漂,还让孩子产生了失败情绪。所以,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多半会逼迫孩子坚持下去,由此引发不少亲子矛盾。  一位家长的担心极具代表性:“逼孩子现在吃苦,是为了长大后不吃苦啊
——通过一口唾液就能测出孩子的天赋,并将此作为孩子的培养说明书,培养出某个领域的天才,近日,一个名为“儿童天赋基因检测”的項目受到了家长的广泛关注,甚至部分机构检测的费用高达数万元,受到了很多家长的追捧。  对此,记者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儿童天赋基因的检测机构本身并不具备相应的资质,只是通过招商代理的方式来谋求暴利。对此,也有专家表示,天赋基因检测并没有严谨、充分的科学依据,很多只是披着科
问:两年前,我经朋友介绍认识了刚刚创业的许某,很快建立恋爱关系。得知许某急需创业资金,我二话没说就将20万元借给了他。半年后,我和许某登记结婚。但是好景不长,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许某偷偷将10万元现金给了他的前女友!我要求許某偿还借我的20万元,他却说,他已经迎娶了债主,债务自然作罢。请问,婚前债务,婚后就自动灭失吗?  齐小娟(河北保定)  律师意见:我国《婚姻法》第18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
新年总是令人充斥着一些欲念,其中之一便是立新。新,往往能唤起那些关于对希冀、憧憬等等美好字眼的向往之心。无论这是头脑中自欺欺人的幻像还是真正能得到实现的心愿。像年关这种重大的时间节点,那种盼望着会发生什么却又什么也没发生的落差或许能被一份或精致或实用的礼物稍加弥补,的确,消费能给予人快感,而使用这些消费来的产品也应该是。也许一件产品就能启发你该去哪,这就是关于户外作为一种寻访内心世界的独有方式,关
6月23日,第八届冰心散文奖颁奖仪式在四川眉山举行,来自安徽芜湖的11岁女孩弦弦和画家妈妈韦斯琴合著的散文集《心有琴弦》获得冰心散文奖。弦弦也因此成为该奖项设立以来年龄最小的获奖者。  韦斯琴是艺术家,她对美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欣赏深深影响了女儿。散文集里收录了母女俩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趣事,描绘出诗一样的母亲、花一样的孩子和她们画一样的生活!  最好的家教是言传身教  今年52岁的韦斯琴是芜湖书画院的一
孩子有了过失,用自然后果来处罚孩子,也就是让孩子“自作自受”。这种方法最早由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卢梭主张,孩子犯了错误,不要给予人为的惩罚,而是让孩子在错误所造成的直接后果中去自己体验不快或痛苦,从而让他主动改正错误。我们很多父母,都习惯于用固定的模式去处罚孩子,而忽略了孩子犯错本身所带来的自然后果,其实这才是处罚孩子最有效的方法。美国家长似乎对此更有经验,也经常采取这类方式教育孩子。  计时隔离
各位同仁:  大家好!感谢大家拨冗抽暇,莅临我校!根据本次现场会组委会的安排,我把我校文化管理的情况,向大家做一介绍。  (学校办学历史和办学实绩略)。应该说,我校的校风是纯正的,成绩是突出的,尤其是近年来,我校师生的精神面貌更是崭新的。总体来看,少了一些浮华,多了一些朴素;少了一些虚妄,多了一些谦逊;少了一些功利,多了一些务实。校园不光有了楼堂场馆的壮观,花草树木的丰美,更有了人本的元素,人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