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运用教育技术 焕发英语课堂活力

来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da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育技术就是指把多种信息媒体通过计算机的加工和整合,最后综合呈现的知识信息。英语教师把现代教育技术与英语教学相结合,编制课件,创设意境,使英语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但在应用教育技术和提高教学效果方面,有时却并不能相得益彰,在制作课件时,需要现代技术支持,往往却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所以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必须要科学有效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英语课堂焕发出应有的活力。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fers to a variety of information media through the computer processing and integration, the last comprehensive presentation of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English teachers combine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with English teaching, make courseware and create artistic conception, and make the English classroom glow with new vitality. However, when apply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nd improving teaching effectiveness, sometimes it does not complement each other. When making courseware, English teachers need Modern technical support often takes a long time. Therefore, in the English classroom, teachers must apply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cientifically and effectively in order to achieve a multiplier effect and make the English classroom glow full of vitality.
其他文献
教师的"情绪、动机、态度"直接影响着教师能力的发挥,也成了教师师德的晴雨表。要发挥好教师师德这张晴雨表的作用,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领导的非权力因素影响着教师的情绪
转炉炼钢中炼钢终点控制是转炉吹炼后期的重要操作.终点控制的基本要求是在吹氧结束时,使金属的化学成分和温度同时达到出钢的要求.由于氧气顶吹转炉脱碳速度快,而工艺要求含
2013年6月,在教育部的指导下,35所地方本科院校发起成立了应用技术大学联盟。至此,中国第二次高校改革的序幕正式拉开。1999年高校开始扩招,毕业的学生数急剧膨胀,2009年达到600万
在信息化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下,也促进了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现阶段,我国生态环境污染防治管理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而应用环保大数据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参与度
根据银监会和wind资讯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31日,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81%,较2015年增长了0.14个百分点;债市发生的违约规模达到398.94亿元,较2015年增逾两倍。显
专门用途英语的相关理论被引入中国以来,引发了人们对高等教育中英语教育的新思考,很多高校陆续开设了ESP课程,以服务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然而目前的ESP课程教学普
教师培训项目关系到教师专业化程度的发展,关系到教育改革的成败。同时,教师培训项目能够促进教师运用前沿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更好地设计教学,从而提高师资水平。本文通过对来
需求是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设计的源头,在设计流程中至关重要.需求确认旨在通过控制流程的方式来证明所捕获的需求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本文对需求确认的范围、方法、主要内容进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顾客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这促使公司为了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不断地提升产品的质量。传统的质量管理手段如全而质量管理、六西格玛管理等方式主要关注的是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但是,由于经营区域的日趋分散和距离的增加,产品质量的好坏更多地取决于所有供应链成员的行为,单个企业对于产品质量越来越难以控制。因此,企业要更好地控制产品质量必须在进行内部质量控制的基础上更多地关注供应链成员间
对于制造企业来说,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能力是维持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最大挑战,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软肋。随着科技的进步、市场的迅速变化,产品的生命周期相比之前大大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