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创新创设良好的环境

来源 :江苏科技信息·科技创业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y_s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溧阳市职业教育中心一贯重视学生的创新活动,始终把创新教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上,把创新教育当作促进学生发展,推进学校提升品牌的大事来抓,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学校的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生创新成果在各级各类比赛中频频获奖,全校上下形成了浓浓的创新氛围。
  1.学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终身教育于一体的教育体系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学校教育尤为重要。如何营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创造具有时代性、开放性、超前性的内部条件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是职业教育深层次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以下主要结合学校的举措谈谈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一,确立创新理念,营造创新氛围。
  学校把“以创新教育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列入总体发展目标,把科技创新纳入学校的工作计划,并把此项工作视为搞好教学,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学校分派专人负责,任命专职辅导教师,成立科技创新活动工作室和科技成果展览室,利用工作室培养一批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师生。学校大力宣传科技进步、技术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努力营造创新教育的氛围,增强师生的创新意识,使技术创新成为每个师生的自觉行动。
  第二,改进教学方法,转变培养模式。
  学校教师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对科研创新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创新能力的培养极大地依赖于综合性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实践活动,通过综合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变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长期以来,学校在机电专业、电工电子专业、计算机专业等省市级示范专业均开展项目教学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教师坚持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帮助,放手让学生创新实践,明确“让学生自己选题、自己设计、自己完成”的原则。同时,为有创新项目的学生配备“导师”,师生联合进行项目开发,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开发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三,建设创新基地,凝聚各方合力。
  学校积极加强“三创”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及已有的设施开展科技创新活动。首先,学校专门面向学生开放计算机房和机电、电工电子类实验室,满足学生之需,为创新活动提供方便有效的设施设备;其次,通过创业项目培养创新精神,学校以五大创新创业基地为龙头带动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按市场的要求发展,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与市场接轨;最后,学校坚持走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发展之路,建立与企业长期的合作关系,开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实际的对接。
  第四,加强队伍建设,完善激励机制。
  配备高水平、稳定的创新指导教师团队,是创新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实践。这些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为此,学校专门建立了名师工作室,让在理论研究、实践技能方面有突出表现的教师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学校连续多年实施优秀教师培养规划,扩大了优秀教师培养面;实行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从而加速了实践型、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另外,学校还常年坚持开展教师技能和创新大赛,这为全校教师构建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这些举措无疑为学校全面推进创新教育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创新,还需要良好的政策环境,使更多的师生愿意创新、乐于创新。为此,学校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对于在各类创新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师生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除此之外,学校还把技能成绩、创新成果作为学生优先推荐就业和参加对口升学的依据,以及教师评奖评优的优先条件。实践证明,激励机制的实行,能让广大师生踊跃参与创新活动。
  第五,开展创新活动,拓宽培养层面。
  创新活动形式多样,其中竞赛形式往往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潜能。通过各种活动,开拓学生视野,锻炼学生意志,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沉着冷静、精益求精的心理素质及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给他们带来知识创新的机会,促进他们能力全方位的发展。学校还将常规的创新教学活动与积极组织创新竞赛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要求学生“人人参与活动,个个都有项目”。每年结合专业特点,在不同专业开展各种大赛活动,营造出一个和谐竞争的氛围。通过组织、参加创新大赛,让一批优秀的创新人才脱颖而出,既保护了学生的创新激情,又可影响其他学生,让他们的创造潜能得以发挥,使创新理念蔚然成风,形成学生、教师和教学、科研相互辐射的互动效应。
  第六,注重创新实效,突显培养特色。
  创新教育是一项面广、量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学校地处长三角发展带的常州地区,毗邻苏州、无锡、镇江,与上海、浙江之间交通便利,学生的就业方向以这些地区为主,而上述地区均以制造业发达著称。面对科技的日新月异,企业都在思考如何走“创造业”之路。学校以此为契机,针对企业之需、地方之需、市场之需,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突破口,全面打造人才培养的品牌效应。比如说,在第二届省创新大赛中获中职组一等奖的《C6136车床安全互锁装置》项目,就是学生在实训车间和企业工学结合中发现的具体问题,经过师生共同研究和完成具体产品后,能应用到实训车间和企业的实际生产中。
  2.对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深层思考
  创新教育作为全新的教育理念,在学校教育中是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它渗透到学校的所有教育活动——学校管理、学生工作及各门学科的教学之中。
  第一,突破对创新教育的局限性定位。
  虽然创新教育已在全社会如火如荼地开展,但在教育领域仍存在对它的片面认识,比如把创新教育看成是对学生进行创造思维训练的活动,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经过专项的创造思维训练就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把创新教育看成是现有教育增加一些课外活动和竞赛,让学生从事一些小制作、小发明,认为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之外有特长就体现了创新教育。
  实际上,实施创新教育并不是在现有教育之外附加一点什么新措施,而是要对现有的教学观念和教育模式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在教育评价体制上,在师生关系上,创新教育都与过去的教育有质的不同。实施创新教育是对原有教育模式的改造,真正的创新教育必然在学校教育的所有活动中体现出来。
  第二,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创造的本质就是多样性、差异性和非重复性。创新活动是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创新教育要求教师淡化标准答案,允许学生按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思路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和行为的唯一评判者,企业、市场、学生发展前景才是创新成效的有力见证者。
  创新教育也不是精英教育,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创新教育的提出从深层次上讲,是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在我们这个时代,不但需要杰出人物的创造,更需要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的创造。现代社会中,创新是每个学生需要掌握的生存本领,而不是精英的特权。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这样的义务引领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第三,利用职业学校技能优势,走技能和技术创新之路。
  职业学校学生的创新工作要充分利用职教本身的技能优势,要围绕身边的、生产的、生活的项目,利用学校的专业优势、技能和技术特长开展创新活动,并把创新作品向产品、商品转化,从而增强学生对新技术与新市场环境的适应性,提高学生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
其他文献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为了响应国家的“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政策,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笔者本学期所承担的航空概论采用了线上教学.在做好线上教学
中学是人生的黄金时代.只有当学生身体健康时,他们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有效的体育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战斗精神,培
在中学阶段,阅读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因为阅读对学生写作和阅读技能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现在中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出现较多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