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校长治校理念的思考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wenying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从现实和历史的角度对国内外的大学校长治校理念进行了具体分析,认为当今大学校长的治校理念是办好大学的思想保障;其次,论述大学理想是大学校长治校理念的核心,通过中外大学校长对大学理想各种各样的理论分析,概括总结出大学理想的主要内涵:即一所大学的所有大学人,以国际化的创新思想,富有自身特色,通过造就优秀人才、致力于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来实现改造社会、造福人民大众的抱负。最后,本文试图总结出基于大学理想视野下我国大学校长应当树立的治校理念。
  [关键词]大学校长 治校理念 大学理想
  [中图分类号]G4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3-0201-02
  
  一、大学校长的治校理念是办好大学的思想保障
  治校理念是一种治校的理想和信念的展现,是一种治校的价值观。全世界越来越关注高等教育的发展,师生和家长对校长寄予了很高的热忱和希望,校长所肩负的责任是重大的。大学校长治校理念应遵循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展现高等教育在塑造人格、培养文明素养以及服务社会的功能。
  享誉全球的世界名校哈佛大学历任校长的办学治校理念是哈佛迈向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关键。美国大学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经验是:建设一流大学关键是要有懂得一流大学建设的校长,而校长必须有其独特的治校理念作为指引。
  我国学者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其理念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适应我国国情的,对北大的发展影响很是深远。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史上,涌现出了一批著名的大学校长,如北京大学校长胡适、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等。他们的治校理念鲜明高远,体现着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引领着大学往更高水平迈进。
  历史和现实的经验证明,那些成就斐然的著名大学,必有一批杰出的大学校长。凡杰出的校长,必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优秀治校理念,其理念对办好一所学校的影响和作用是巨大的,甚至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是决定性的,是办好大学的思想保障。因为有了科学理念才有信仰,有了信仰才有追求,有了追求才能成功地实现办好大学的理想。校长只有确立科学与独特的治校理念,引领大学不断发展,才能办好具有独特风格与成功的大学。
  二、大学理想是大学校长治校理念的核心
  大学理想是形成大学校长治校理念基本的也是最为深层的要素,是大学校长治校理念的核心,总体来说大学理想就是办什么样的大学。
  在大学发展过程中,关于大学理想,中外大学校长有着不同的论述,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纽曼在《大学的理想》中提出“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地方,职责就是从事智力的培养,大学教育的目的是训练良好的社会成员,提升社会格调”。洪堡认为大学具有学术自由,教学与研究统一,是从事纯科学的机构,其目的在于探求真理。我国教育家蔡元培提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及“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的大学理想;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提出:“办大学,应有两种目的:一是研究学问,二是造就人才”。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大学理想应包括:大学的目的、大学的功能、大学的责任等三方面。大学的目的是大学理想的核心。我国高等教育的目的为: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高级职业人才。大学的职能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通常认为大学的主要职能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大学的职能成为影响大学校长治校理念的最直接因素。《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世界宣言》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大学责任表述:“应保持、加强和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的基本使命和重要作用,特别是促进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进步的使命”。大学的管理者及其组成人员必须具备推进社会发展、引领社会良好风尚、构建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
  通过以上的讨论和分析,笔者认为所谓大学理想:是一所大学的所有大学人,以国际化的创新思想,富有自身特色,通过造就优秀人才、致力于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来实现改造社会、造福人民大众的抱负。
  三、基于大学理想视野下我国大学校长应当树立的治校理念
  (一)大学校长的治校理念应体现国际化,真正做到与世界同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高等教育市场由国内推往国际,活动空间大为拓展,使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为必然。大学校长要积极适应新趋势,提出符合时代特征的治校理念,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汲取经典大学理念的精粹,对于提升国内大学的管理水平、发展层次和科学品位具有很大帮助。因此大学校长不应再“闭门造车”,要与国际接轨,真正做到与世界同在。
  (二)大学校长必须具备独特的治校理念,注重人类文明文化的传承与超越
  大学校长应具有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教育观念与独特的教育思想。要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理念意识。大学校长应意识到大学既是高等教育的实施场所,又是社会的精神文化中心,其目的就是传承文明文化和富含创新意识的理性精神在社会发展中永远屹立。
  (三)以人为本,令师生拥有幸福感
  大学校长要深切认识到管理之本在于经营人心,只有团结人心,净化人心,调动人心,学校才能万众一心。因此既要以教师为本重视教师的物质需要,更要重视教师的精神需要,焕发教师工作的热情和生命的活力,而激发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关键是民主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还要以学生为本,因为师生是双主体,是主体间关系,要把师生放在同样的地位来看待。使师生拥有幸福感,有家的感觉,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其乐融融。
  (四)建立“厚基础、宽口径、能创新、适应性强”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为适应经济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目标须选择培养基础厚、知识面宽、能超越、适应性强,在就业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这一培养模式的实现要通过调整专业课程的设置,科学组织教学并加强实践实习环节等程序来完成。因此,在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时应坚持系统原则,使各要素协调发展。
  (五)教授治校,保障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均衡发展
  其内涵即教授参与大学学术事务的管理及学术问题的决策,是从学校内部保障学术自由的实现。但我国高校行政权力泛化对高校的发展造成了诸多问题:官本位严重、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严重冲突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大学校长就必须在建立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均衡上下功夫。“管理就是服务”,这是高校专职行政人员管理理念的核心,是打破“官本位”,摆正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位置的关键。要充分发挥学术权力在治校中的作用,建立健全教授委员会等学术性组织,保证这些机构能行使学术权力,坚持贯彻教授治校理念。
  (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服务社会、引领社会,促进人的自由发展
  高等教育的根本使命: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大学不仅要为社会的发展创造知识和提供智力支持,适应社会、顺应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必须保持对社会的合理超越,进而引领社会。大学校长只有具备这种理念精神,才能在大学中营造民主自由的氛围,才能培养出全面的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参考文献】
  
  [1]杨佳广.现代教育理念专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陈笃彬.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几点思考[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3).
  [3]罗明星.宽口径、多方向、重实践、助就业培养模式是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J].中国林业教育,1998(4).
  [4]陈笃彬.我国高等院校行政权力泛化的问题及其对策[J].教育科学,2001(4).
  [5]王冀生.以人为本,注重学术,服务社会,改革创新——试论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J].教育发展研究,1999(11).
其他文献
要认识经济法责任的独立性,首先需要认识法律责任的划分标准。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们往往将部门法性质作为划分法律责任的标准,本文认为,作为一个新兴的部门法,经济法律责任
全球金融危机带来了世界各国以及国际组织在金融监管上的反省与整改,本文拟从英美两国的金融监管改革着手,结合我国当前金融监管制度存在的不足,论述金融监管模式重构的必要
办理未成年人案件的刑事政策在未成年人刑事司法领域占据着主要地位,它不仅直接影响着对未成年人罪犯的定罪量刑,同时对于未成年人的犯罪预防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
互联网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交流与沟通方式发生的最为深刻的变革,深刻影响到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思想观念等各个领域的发展,使整个社会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改变。它重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夫妻是家庭的主体和基础。夫妻互相关爱会换来家庭的安稳和幸福,而这一切也是换来社会稳定和繁荣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求每一个家庭里面的成员相互和睦,相互
期刊
司法实务中,关于名誉权侵权的案件中尚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名誉权自身的特殊性造成的。本文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浅析。 Judicial practice, there
国际贸易中,信用证是一种以银行信用为保障的结算工具,其通过与买卖双方签订的合同相分离,凭借符合条件的单据为付款条件,使之成为对卖方有保障且便捷的国际贸易支付手段。但
针对唐钢目前生产形势变化,炼铁北区1#2000mm3高炉减量置换至唐钢中厚板材有限公司,与其配套供辅设施全部停运.因铁量减少及效益原因,公司南区长材部钢区产量锐减,一线、二线
对犯罪故意是否含违法性认识,我国刑法界通说采否定说。但违法性认识肯定说已为众多国家刑法学界所接受。面对当前法治现状,应在坚持否定说的基础上,谨慎借鉴肯定说部分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