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我国古人对食物补养的八大要素

来源 :烹调知识·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fei198810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物补养是食疗养生的基本内容之一,对饮食补养的量,古人们强调少食而反对多食和暴饮暴食,具体说有八方面的要素。
  一、饮食宜少 晋代葛洪《抱朴子·极言》提出:“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梁代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服气疗病篇》亦强调:“当少饮食,饥食多则气逆、百脉闭,百脉闭则气不行,气不行则生病。”均明确指出饮和食均宜少不宜多,尤其对于食,古人强调的更多,主要是从心、脾的功能上考虑的。晋代张华《博物志》指出:“所食愈少,心开愈益;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损焉。”《老老恒言·饮食》又说:“凡食总以少为有益,脾易磨运,乃化精液,否则极易之物,多食反至受伤,故曰少食以安脾也。”食少则脾胃易化,中气转运,气血周流,心健神旺;若食过多则脾胃难化,中气壅塞,气血阻滞,痰瘀由生,而心塞神疲。当然,这里所言的少,是相对过多而言。诚如《吕氏春秋·尽数》所说:“凡食之道,无饥无饱,是之谓五脏之葆。”亦如明代李梃《医学入门·茹淡论阴火论按语》所说:“恒言吃得三碗,只吃二碗。”这些便是少饮食的含义。龙遵叙在《食色绅言·饮食绅言》中指出:“多食之人有五苦患:一者大便数,二者小便数,三者饶睡眠,四者身重不堪修业,五者多患食不消化,自滞苦际。”说明过多地进食对人体是有害无益的。
  二、晚饭宜少 对于晚饭,古人提倡以少食为优,尤其反对夜间进餐。《老老恒言·饮食》指出:“释氏有过午不食之说。”又说:“《内经》曰: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虚。故早饭可饱,午饭即宜少食,至晚更必空虚。”可见,曹氏根据《内经》阳气盛衰的理论,并参照前人之说,主张少食晚饭,不吃夜食。孙思邈亦反对夜食,《千金要方·道林养性》说:“人不得夜食。”《千金翼方·养老大例》亦说:“夜饱损一日之寿。”
  三、病亦少食 病中往往脾胃的运化功能减弱,故宜少食养胃,以助元气的恢复。《食色绅言·饮食绅言》说:“四百四种病,宿食为根本,凡当得病,宜先减食。”《老老恒言·慎药》又说:“老年偶患微疾,……食亦宜少,使腹常空虚,则脉络易于转运,元气渐复,微邪自退,乃第一要诀。”病后多食,则易伤脾胃,阴滞气机,不仅饮食不化精微,于原病无益,而且还会造成饮食积滞,酿出新的疾患,所以古人提出了“病亦少食”或“减食”的饮食原则。这一原则不仅对老年人适用,就是青壮年人在患病之时也应当加以注意。
  四、饮食宜温热熟软 元代邹铉《寿亲养老新书·饮食调治》指出:“老人之食,大抵宜其温热熟软,忌其粘硬生冷。”明代龚廷贤《寿世保元》亦强调:“凡以饮食,无论四时,常令温暖。夏月伏阴在内,暖食尤宜。”并主张:“饮温暖而戒寒凉,食细软而远生硬。”脾胃喜暖而恶寒,饮食温热熟软则易于消化,所以老年人应特别注意这一点。现代烹饪学认为,通过烹饪,除了对因食物有杀菌消毒作用外,主要还在于它能促进营养物质分解,利于消化吸收。
  五、烹调不宜太过 朱震亨《格致余论·茹淡论》指出:“味有出于天赋者,有成于人为者。”并认为“人之所为者,皆烹饪调偏厚之味,有致疾伐命之毒。”明代袁黄《摄生三要·聚精》则强调“盖万物皆有其味,调和胜而真味衰矣。不论腥素淡,煮之得法,自有一段冲和恬淡之气益人肠胃。……但能淡食谷味,最能养精。”说明古人反对烹调太过,强调在烹调之时要注意保持食物的真性真味,即食物的自然气味,以增强其益气养精补人之力。
  六、饮食之时 古人强调饮食必须定时。《论语·乡党》说:“不时不食。”《吕氏春秋·尽数》亦说:“食能以时,身必无灾。”说明古人很早就已认识到了按时进餐能减少疾病、有益于健康的道理。关于进餐的时间,前人认为以一日三餐为好,在三餐之外一般不宜多吃零食。《养生四要》卷一指出:“古人制食,早日昕食,晏日旰食,夕日晡食。谓之三餐。三餐之外,不多食也。”昕食,指在太阳将要升起之时吃早饭;旰食,指在傍晚或晚上吃完饭;晡食,指申时,即午后3至5时吃中饭。由此可见,古代一日三餐的时间与现在稍有不同,这可能与当时的生活习惯与生产条件有关。但是,其总的精神不外是使饮食定时适度,以利于脾胃的运化吸收,所以同书又说:“夏月戒晚食者,以夜短难消化也。”
  七、饮食及时 《养生延命录·食诫篇》说:“先饥乃食,先渴而饮。”先饥、先渴,即指稍有饥感或渴感而言,即《天隐子》指出的:“有饥即食”和《苏沈良方·养生说》所说的“已饥先食。”饥渴感觉的出现,反映了人体对于饮食的要求,以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否则便会既损脾胃,又伤元气,于健康不利。
  八、少食多餐 《养生延命录·食诫篇》强调要少食多餐,指出:“食欲少而数,不欲多难销。”《老老恒言·饮食》引《抱朴子》亦曰:“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少食多餐则水谷易于消化;顿而多,暴饮暴食,则脾胃易伤,饮食易于停聚为患。《抱朴子·极言》说:“凡食过则结积聚,饮过则成痰癖。”因此,少食多餐对老年人及部分有病之人尤其重要。
其他文献
俗话说,“无鸡不成席”。各种鸡肴在中华饮食文化中独树一帜,您可以走遍天下吃遍名鸡佳肴。  ◎ 道口烧鸡  始于清代初期,由河南滑县道口镇“义兴张烧鸡店”所创,后被嘉庆皇帝列为贡品,从此驰名天下。特点是味醇香浓,色泽鲜艳。  ◎ 西安葫芦鸡  相传为唐开元年间韦陟之(时任礼部尚书)家厨创制,采用先煮后蒸、再炸的方法制作,鸡肉鲜香酥嫩,形似葫芦,被誉为“长安第一味”。  ◎ 东江盐焗鸡  清末广东东江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餐饮业市场在餐饮需求方面开始呈现“不仅仅满足于餐饮产品的质量、产品功能,而更多关注餐饮产品中所蕴含的文化品味、审美情趣”的餐饮消费新趋势。  在餐饮供给方面,体验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式,已经渗透到了中国餐饮业,并且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一个成功的餐饮企业所提供的饮食产品,必须突出体验这种本质属性,表现多重积极的体验价值的综合。即是在一定时间中,在餐厅这个特
营养 多吃番茄少看医生    西方有一句谚语:“番茄红了,医生的脸绿了”。用来形容番茄含有非常丰富的营养成分。而且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医学研究报告指出,番茄所含的高营养成分对于促进人体健康的确有非常好的功效。  番茄的主要成分除了一般人熟知的热门抗癌尖兵番茄红素之外,还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C以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3、维生素B6、维生素P、糖类、纤维素、β-胡萝卜素、有机酸、钾、钙、磷和
百合自古供食用,名医陶弘景曾说:“(百合)人亦蒸食之。”宋王安石《百合诗》:“冥搜到百合,真使重当肉。”明汪颖《食物本草》:“百合新者可蒸可煮,和肉更佳,干者作粉食,最益人。”汪士雄《随息居饮食谱》:“(百合)或蒸或煮而淡食之。专治虚火劳嗽;亦可煮粥、煨肉、澄粉食,并补虚羸,不止充饥也。”中医认为,百合性味甘寒,具有润肺清火调中之效,可止咳、止血、开胃、安神,有助于增强体质、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减
贾宝玉与众姐妹在大观园藕香榭内结诗社。藕香榭盖在池子当中,四面有窗,左右曲廊跨水接岸,后面有曲折竹桥暗接。众姐妹吟诗说笑,真是神仙过的日子。有没有神仙吃的食品呢?在热闹高潮时,凤姐将鸡油卷儿放在食盒里送来。食盒一打开,香味扑鼻,马上吸引姑娘们围过来。姑娘们一手拿毛笔写诗,一手拿鸡油卷儿品尝。众人都称赞鸡油卷儿是点心中的极品。  鸡油卷儿,据清代《调鼎集》记:“鸡肉切大薄块片,火腿丝、笋丝为馅,做卷
50℃~60℃水冲蜂蜜:过热的水冲蜂蜜不仅改变了蜂蜜的甜美味道,使之变酸,而且可使蜂蜜中的营养成分被破坏。  60℃~70℃煮牛奶:牛奶富含蛋白质,蛋白质在加热的情况下会产生较大的变化,在60℃~62℃时,呈胶体状态的蛋白质微粒出现脱水,由溶液变成凝胶状,随之会出现沉淀;当温度升高到100℃时,牛奶中的乳糖开始焦化,使牛奶呈现褐色,带有酸味,营养价值下降。所以,牛奶不宜高温久煮,一般在60℃~70
  
不爱豪华的宴席,不爱猜拳押宝的觥筹交错,惟喜欢背街小巷的各色小吃。因长着一张喜好零食的嘴,每到一座城市,我首先找特色小吃街,一家一家地品尝下去。各种小吃中,风味各异、形式多样的蒸面,在记忆里一路飘香。  刚上大学不久,一天闲逛时,发现校门附近有一家店,没有招牌,但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心想,这家店的口味一定不错!  进店,服务员不问吃什么,只说,大腕,中碗,还是小碗?我环顾四周,很多人自顾自闷着头稀
麦豆 原名徐云志,1982年11月生,江苏连云港人,2009年硕士毕业于江苏大学。曾参加诗刊社第30届青春诗会、鲁迅文学院第31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等,江苏省第九届签约作家,中国作协会员。组诗散见《人民文学》《诗刊》《扬子江》《中國诗歌》《星星》等。
直接考研的易中天  易中天,1977年恢复高考时,他正担任中学老师,他觉得自己与学生同场考试很尴尬,如果没有学生考得好,就没脸见人了,所以他放弃了当年冬天的考试。1978年,国家恢复了研究生考试,易中天打算全力以赴,备战考研。他当时的想法是:我只有高中水平,考研落榜不丢人,若金榜题名,算我赚了4年。易中天说:“我当时没有退路,只能背水一战,放手一搏,我把改变命运的赌注全押在考研上了,时间紧迫,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