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积极班级文化建设策略研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5498812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该研究提出用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班级文化建设,以积极情感体验、积极人格特质培养、积极社会环境三个维度为指向,通过设计“自我认知、职业发展、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控制、挫折教育、抵制诱惑”等七个主题的辅导单元,制订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进行班级隐性文化建设,采用融入积极心理学理念方式实施班级显性文化建设,构建积极班级文化,达到学制时间内全过程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以同等条件入学的两个班级为对象,对其中一个班级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建设积极班级文化,以一个完整学制时间为研究期限,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UPI)前后测比较、学业成绩比较、获奖情况比较等比较分析法,以证实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的班级文化建设研究是否取得心理健康教育的显著效应。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积极班级显性文化建设、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教育方式进行积极班级隐性文化建设,可以显著提高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同时提出一种全过程心理健康的途径。研究的理论目标积极明确,实施方案科学有序,实证结论明显有效,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关    键   词]  积极心理学;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班级文化;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3-0201-03
   一、问题提出
   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在16~20岁之间,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还处于不稳定状态,他们很容易被外界不良因素引诱而产生价值体系偏差。在躯体趋向成熟、情感日渐丰富、成人意识日趋浓厚时,他们的心理是混乱与多变的,所以在这个特殊的“迷茫”期,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职业院校学生普遍存在“三观”未立、自律差、学习无动力、个性自我、社交障碍等特征。
   职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由于教师资源有限,往往很难全过程、全方位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往往是在教学平台上放几个《心理健康教育》视频,或是对通过量表筛选出有心理疑似状况的同学进行重点关注,或是开一间心理咨询室坐等学生上门咨询,等等,日常心理教育明显偏少,更是无法满足并符合学生心理发展与成长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
   所以寻找一条实现全过程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是现在亟待研究的课题。
   二、研究思路
   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为自身内因与社会外因两方面。对走出家庭还未走入社会的职业院校学生而言,班级环境是对其心理发展产生影响的主要外因。所以建设积极健康、和谐愉悦的积极班级文化,可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品质进行长期、正向的影响与教育,是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
   本研究笔者在两个平行班级中通过对其中一个班级实施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积极班级文化建设,运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UPI)》前后测比较、学业成绩比较、获奖情况比较等数据比较分析,揭示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对职业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总结形成适合职业院校学情、具有推广价值的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的积极班级文化建设实施策略。
   三、积极班级文化建设实施策略
   班级文化可以分为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物质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显性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及职业文化是职业院校的“隐性文化”。积极班级文化建设就是在积极心理学指导下用积极的语言、积极的方式、积极的理念,构建出积极健康、和谐愉悦的班级文化。
   (一)积极班级显性文化建设实施策略
   物质文化是人们能够通过肉眼来观察到的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的总和,是班级文化的硬件内容。外显的物质文化与学生接触范围广、时间长,能够对学生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通过合理的物质文化的建设,可以形成积极的文化氛围,可以作为班级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职业文化的建设平台,增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职业文化建设效果。在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合理的物质文化是积极心理学教育平台。
   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的组成可以从三个部分进行阐释:一是教室物质环境,包括桌椅座位的布置、黑板报、墙上资料等;二是宿舍物质文化;三是虚拟网络空间的物质文化。
   1.积极教室物质环境建设实施策略
   积极教室物质环境应该是舒适的、符合积极心理学理念布置的,都是通过硬件设施合理布置,可以使教室光线明亮,座椅摆放整齐,教室功能区划分科学合理。可以在教室黑板报或墙上轮换贴上名人警句、模范校友职业发展成功路线展示、班级先进事迹公示、班级班规公示等。
   2.积极宿舍物质文化建设实施策略
   积极宿舍物质文化应该是整洁、舒适、明亮的,宿舍布置班级寝室卫生先进争章、模范校友职业发展成功路线展示以及个性化布置设计等营造积极氛围。
   3.积极虚拟网络空间的物质文化建设实施策略
   对于班主任,虚拟网络空间主要指的是QQ或微信群,要时刻关注微信群的舆论导向,合理利用线上途径,播撒积极理念,主要手段有专业动态分享、好的网络课程分享、好书分享、心理健康小测验等。
   (二)积极班级隐性文化建设实施策略
   以班级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职业文化为建设内容,以积极班级文化的积极健康、和谐愉悦两个维度为指向,涉及学生生活、学习、人格、生涯和生命教育,设计“自我认知、职业发展、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控制、挫折教育、抵制诱惑”等七个主题的辅导单元制订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进行班级隐性文化建设。围绕上述七个主题设计三个类别共十三个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单元。    第一类是团体辅导开始、结束相对固定,活动目标时间特征明显的活动单元,如“第一单元:我们的班级”“第十三单元:珍重再见”。
   第二类是有明确积极品质特性培养的活动单元,如“第二单元:认识自己”“第三单元:生涯大探索”“第四单元:职业金字塔”“第五单元:我要成为时间的主人”“第六单元:自信百宝箱”“第七单元:积累人际资源”“第十单元:做情绪的主人”“第十一单元:直面挫折”“第十二单元:远离网络不良诱惑”。该类活动单元,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可视情况增加某项积极品质特性培养,需要时增加开展活动。
   第三类是以积极情绪体验为主、积极品质特性培养为辅的通用活动单元,如“第八单元:欢乐出游”“第九单元:一起过节”。该类活动单元,可以依据节日、学生意愿或班主任要求多次实施,该类活动单元灵活多变,可以是纯粹的积极情绪体验活动项目,也可以是积极情绪体验加积极品质特性培养相结合方式活动。
   四、分析結果
   (一)两班入校时心理健康比较
   两个平行班级在入校时UPI总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F=0.950,P=0.954>0.05)。表明入校时作为研究对象的两班级心理健康状态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可以作为实验对象。
   (二)心理健康(UPI)后侧结果分析
   实验班、对照班实验后测UPI总分无显著差异(t=-1.019,P=0.312>0.05)。但实验班团体实验前后测UPI总分显著差异(t=-2.688,P=0.011>0.05),均值减小,心理健康水平向好。对照班实验前后测UPI总分无显著差异(t=-2.005,P=0.053>0.05)。表明积极心理学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应用对学生心理健康有积极作用。
   (三)毕业前班级文化建设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在本次关于班级文化的问卷调查中,我把所要调查和各个情况分块进行设计和调查。针对这次的调查数据的分析,结合对原始数据的人工分析,我得出了一些结论;实验班对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班级文化对自身影响的认识明显都比参照班要好得多。
   (四)学业成绩结果分析
   两个平行班级在学业完成后学业成绩换算成总绩点存在显著性差异(t=-2.100,P=-0.038<0.05),实验班总绩点均值大于对照班均值,表明积极心理学干预对实验班学业成绩的作用是积极的。
   (五)获奖情况比较
   从两个平行班级在学业完成后汇总其所获集体荣誉看,实验班明显表现更积极,获两次校级先进集体称号,对照班未获得相关荣誉。
   (六)结果讨论
   通过以上数据总结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
   1.在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UPI)总分P值大于0.05,说明两组之间的差别其实不大,实验前的两组具有同质性。
   2.通过《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UPI)总分上反映的心理健康状况显示,实验后UPI总分显著差异,表明在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积极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有积极作用。
   3.《班级文化建设》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实验后实验班对班级文化的认可度明显高于对照班。
   4.在《学业成绩》中总绩点总分P值小于0.05,结果显示总绩点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在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积极班级文化建设对实验班学业成绩的作用是积极的。
   5.实验班明显表现更积极向上,班风、学风明显更好,三年在校学习中有两年获校级先进集体称号,比对照班明显优秀。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实证研究和数据分析,在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班级显性文化建设,采用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教育方式进行积极班级隐性文化建设,可以显著提高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论文研究的理论目标积极明确,实施方案科学有序,实证结论明显有效,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编辑 郑晓燕
其他文献
[摘 要] 清末年间,风雨飘摇,内忧外患,边疆危急,幸得同治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左宗棠驻守边疆。左文襄公对西北地区进行了一次颇具规模的经济建设与开发,具体措施有振兴农牧、屯田实边,广兴水利、治理河渠,发展工业、创办洋务,植树造林、绿化城镇。这一系列举措顺应历史潮流,发展了西北经济。而今天下安定,民殷国富,山河锦绣,然身处承平盛世也应不忘明心,以左公开发西北经验为鉴才能愈发富强。  [关 键
[摘 要] 医学中基础性的实验性学科是生理学,对于生理学教学来说,生理学实验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学生用生理学实验进行实际操作可以对动物实验的技术进行熟练的掌握,还可以用实验对理论课程中所学的知识进行验证,深化学生对理论的印象。虚拟仿真技术能对真实世界中的环境以及事物进行逼真的模拟,这和以前的实验相比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由于高校实验和理论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把虚拟仿真的实验性教学运用到
[摘 要] 立足当前军事训练领域改革和人才培养方案运行实际,对美国、德国、俄罗斯军事院校生长军官教育训练进行研究和分析,总结外军生长军官人才培养特点规律,为我军生长军官学历教育和任职教育提供借鉴。  [关 键 词] 生长军官;教育;外军  [中图分类号] E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3-0196-02   2018年
[摘 要]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大学校园是现代信息技术最密集的应用场所之一。辅导员如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高校学生提供相关的服务是值得探索与思考的。以最新的信息技术为手段,促进“以学生为中心”工作机制的形成,这无疑促进了辅导员工作的信息化、标准化和科学化,并加快了和谐校园建设的步伐。从信息技术应用于大学辅导员工作的现状出发,讨论大学生教育管理的特点以及
[摘 要] 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珠海、江门、肇庆、惠州9个城市,其风能资源丰富,海上风电发展潜力巨大。“十二五”规划实行以来,越来越多的海上风力发电场在珠三角地区建成并投入使用。同时,该地区拥有丰富的水鸟资源,是数百万迁徙水鸟的“中转站”。海上风电会给鸟类迁徙从不同方面带来威胁和影响,在开发风能资源的同时,不能忽视珠三角地区水鸟多样性的保护。分析了珠三角地区风电
[摘 要]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类的疾病谱发生了巨大变化,全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逐渐增多,医学诊疗思维及医学模式产生了重大转变,全科医学应运而生。随着国家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全面推进,高等医学院校及三甲医院对全科医学的学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全科医学自从国外引入已有40余年,从传统的临床医学演变,经过不断的摸索学习,我国全科医学发展取得长足的进步。全国的全科医学处于一个快速发展阶
[摘 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分工日趋细化,技术岗位人员的能力和技术培养越发重要,职业教育愈加受到国家各级教育管理机构的高度重视。初、中、高各层次职业教育院校都在不断尝试和探索职业教育改革。作为职业教育院校教学的核心载体,课程内容的改革一直在探索和变化中,但是从课程体系设计、目标定位和内容选取等角度来看,课程内容改革仍然存在不少典型问题,为此需要对课程体系内容如何与岗位适用性和职业发展性相匹
[摘 要] 基于心理学视角论述农村小学低年级后进生教育及转化对策,后进生因各种原因造成学习和智力发展的落后,教师要因人而异,采取不同教育策略,付出更多关爱,以积极心态和科学方法促成后进生的转化。  [关 键 词] 心理学;农村小学;低年级;后进生;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3-0188
[摘 要] 创新创业课设置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医学院校是高等医学人才培养的摇篮。从创新创业课开展课程思政的意义及创新创业课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角度,探讨课程思政在创新创业课教学中的应用。  [关 键 词] 创新创业;教学;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
[摘 要] 讲述了在“显性教育+隐性教育”原则指导下,将思政案例融入语言应用类课程的教学研究实践,包括:开发设计思政元素外显、学科知识内化、师生互动充分的思政教学案例的思路与方法;将思政案例高效融入通识类外语语言应用技能型课程教学全过程的实现途径;设计实用性强、趣味性高、思政元素有效融入的各种“项目”和“任务”以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以“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为原则、“TS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