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例分析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rou13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356-02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临床综合征。随着溶栓、抗栓药物的广泛使用, 上消化道出血病例大大增多, 严重影响了ACS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本文对1例急性冠脈综合征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分析其出血原因及在临床如何预防等。
  1 病史摘要
  患者李**,女,78岁,身高149cm,体重33.5kg,BMI 15.1 kg/m2,住院日期:2012-09-28~2012-10-15。
  主诉:反复胸痛4年余,加重10余天。
  现病史:患者4年余前出现胸痛,位于胸骨中下段,有压迫感,向右肩部放射,活动及情绪激动可诱发,含服硝酸甘油数分钟后可缓解,前来我院就诊,心电图示缺血性ST-T段压低,心脏彩超示左室流出道血流加速,因经济原因拒绝行冠脉造影,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予硝酸甘油、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调脂药阿托伐他汀钙等治疗后患者胸痛好转。此后患者胸痛反复发作,多次入院,予抗心绞痛、抗血小板、调脂、降压等治疗后好转出院。10余天前患者觉胸痛加重,程度加剧,发作频繁,日常活动后即出现胸痛,含服硝酸甘油后好转,但稍活动后胸痛再发,伴双下肢浮肿,活动后气促,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无心悸,无黑曚、晕厥。当地医院予“扩血管、疏通循环”等治疗后患者胸痛无明显好转。今为进一步诊治前来我院就诊,门诊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收入心内科。
  既往史:既往高血压病史30余年,最高180/110mmHg,现规律服用“降压药”拉西地平片4mg qd,血压控制于160/90mmHg左右;13年前因“左肾动脉狭窄,左肾萎缩”行“左肾切除术”;7年前行“左乳腺癌保乳术”,术后予放疗,去年发现肝内可疑转移病灶;5年前因肌酐升高于我院诊断为“高血压性肾病 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痛风病史多年,间断服用别嘌醇片。
  药物不良反应史: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
  2 治疗经过
  入院查体:体温:37.1℃,脉搏:64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60/80mmHg。
  临床诊断为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急性冠脉综合征 心功能Ⅱ级 2.原发性高血压(3级,极高危)高血压性肾病 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肾性贫血 。
  入院心电图示窦性心律,II、III、avF水平压低0.05mv,V3-V6导联ST下斜型压低0.1-0.2mv。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4.74*10^9/L;红细胞计数2.44*10^12/L;血红蛋白53g/L;血小板计数248*10^9/L。凝血常规:纤维蛋白原4.02g/L;D-二聚体3.32mg/L FEU。急诊生化A示肌钙蛋白I阴性;肌酐457μmol/L;尿素17.5mmol/L。患者胸痛考虑不稳定型心绞痛,原因为冠脉狭窄及严重贫血,予依诺肝素钠注射液 0.4ml q12h抗凝,氯吡咯雷片75mg qd、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联合抗血小板治疗,并予监护,输血纠正贫血、护肾、降压、调脂、改善心肌血供等对症支持治疗。2012-9-30患者进食午餐后出现呕吐,呕吐胃内容物约100ml,并见有大凝血块,停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予禁食、奥美拉唑、生长抑素、输血、营养补液等治疗,后患者无再呕血,间中排黑色粪便,定期复查血常规、生化及粪便OB,血色素稳定,潜血渐转阴。
  3 药师建议
  患者入院后第二天出现消化道出血症状,建议临床医生停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考虑该患者出血与药物有关,并建议予禁食、奥美拉唑、生长抑素、输血、营养补液等治疗。
  4 讨论
  近年来随着阿司匹林、氯比格雷、低分子肝素等药物以及包括经皮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 PCI)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 在内的血管再灌注治疗广泛应用于临床,ACS 病死率已明显下降。消化道出血(GIB) 是ACS 患者最常见的非心源性并发症,而上述改善ACS 患者预后的治疗手段都可能增加GIB 的风险[1]。
  根据全球急性冠脉综合征注册研究(GRACE)[2]显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合并大出血的发生率为2.3-4.8%,最常见的出血部位为消化道特别是胃部,占所有出血部位的31.5%;ACS合并胃肠道出血的患者预后差,死亡率高达36.3%。
  该患者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与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及应激等因素有关。
  4.1 抗血小板药物 阿司匹林是环氧化酶抑制剂,主要通过不可逆抑制血小板环氧酶 1,阻碍花生四烯酸生成 TXA2,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抑制 COX-1 途径可阻断前列腺素的生成,导致胃对内源性因素,如酸、胃蛋白酶和胆盐等更敏感而受到侵害,可促进胃肠道溃疡形成甚至出血。氯吡咯雷为噻吩吡啶类制剂,抑制二磷酸腺苷介导的血小板激活。其不可逆地抑制 ADP 与 P2Y12 受体结合,从而阻止纤维蛋白原与 GpⅡb/Ⅲa 受体结合,减少血小板聚集。氯吡格雷为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拮抗剂,可抑制血小板释放具有促进内皮增生和加速修复溃疡的血管前生长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而延迟胃溃疡的修复。
  4.2 抗凝药物 在 ACS 的抗栓综合治疗中,肝素也是重要的药物之一,该患者用依诺肝素钠抗凝,依诺肝素钠是抗血栓形成药,是一种低分子肝素,它将标准肝素的抗血栓和抗凝活性分开。主要特点是相对于抗凝血因子Ⅱa即抗凝血酶活性,其抗Xa活性更高。低分子肝素为普通肝素的一个片段,具有比普通肝素高2-4倍的抗Ⅹa活性和较低的抗Ⅱa或抗凝血酶活性;在不同适应症所需的剂量下,并不延长出血时间;在预防剂量时,对激活的部分凝血酶时间没有明显改变,既不影响血小板聚集也不影响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的结合[3]。该药的不良反应有出血。   4.3 应激反应 多因素综合作用导致患者可能存在胃肠道微循环障碍,由于应激反应造成神经内分泌失调,胃酸、胃蛋白酶、黏液及氧自由基分泌紊乱等形成应激性胃肠黏膜糜烂和溃疡,最终导致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总之,使用阿司匹林等抗栓药物是ACS 并发GIB 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有研究提示女性、高龄、低体重、介入治疗、出血病史、合并糖尿病以及肾功能不全是出血的高危因素[4] 。ACS 并发GIB 以急性胃粘膜糜烂或消化性溃疡等上消化道出血为主,出血量大,死亡率高。临床在用抗凝药时,要注意监测血色素、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一旦发现消化道出血征象,应立即停用抗栓药物,在纠正引起出血原因的同时,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抗酸,止血,胃黏膜保护剂,补充血容量,输血等是必要的。
  5小结:
  患者高龄女性,BMI 15.1 kg/m2,有高血压病史30余年,13年前左肾切除,入院时CREA413μmol/L,肾小球率过滤16.3ml/min.1.73m2,由于患者的肾功能下降,对药物的清除率降低,容易造成药物在体内的蓄积,使不良反应的发生的几率加大。患者入院时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在住院过程中由于使用抗栓药物出现消化道出血。通过此病例,我们在临床治疗中应充分考虑到患者的个体情况,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出现。
  参考文献:
  [1] 倪晓燕.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发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急救护理 [J]. 中外医学研究.2011, 9 (19 ):93-94.
  [2] Moscucci M, Fox KA, Cannon CP, Klein W, Lopez-Sendon J,Montalescot G, et al. Predictors of major bleeding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the Global 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 (GRACE). Eur Heart J 2003; 24:1815–23.
  [3] 蔡衛民,吕迁洲.临床药学理论与实践.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430.
  [4] 赵育洁,袁义强,于力.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后合并消化道出血危险因素分析及随访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6):58-59.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353-02  乳腺癌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也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为了女性的自身健康,为了每个家庭的幸福,我们必须要重视乳腺癌的预防,早期发现是控制乳腺癌发展的主要有效措施之一,因此,积极开展乳腺癌检查是十分必要的。我们针对5129例35-64女性进行乳腺癌检查,现将检查结果分析如下:  1 对
期刊
【摘 要】目的:评价社区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疗效。方法:选取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274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137例,干预组每周一次进行督促的糖尿病教育,对照组给予普通门诊随访和电话随访;经9个月的干预,比较两组的病情控制情况。结果:干预组的糖化血红蛋白A1c、体重明显改善,差别有显著性(P<0.01,P<0.05)结论:社区糖尿病教育效果明显、经济,是一种成熟有效的管理糖尿病的科学模式。  【中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5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396-01  重型脑外伤常易并发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这是进一步加重重型颅脑损伤造成的脑损害,尤其是低钠血症极易常见,本文就我科2003-2013年收住30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低钠血症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20-70岁,严重脑挫裂伤并颅内血肿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419-01  眼外伤是由于机械性、物理性、化学性等因素直接作用于眼部,引起眼的结构和功能损害。眼外伤根据外伤的致伤因素,可分为机械性和非机械性。机械性眼外伤通常包括挫伤、穿通伤、异物伤等;非机械性眼外伤包括热烧伤、化学伤、辐射伤和毒气伤等。根据外伤的轻重可分为轻、中、重3类:轻伤包括眼睑擦伤及瘀血、结膜下
期刊
【摘 要】目的:本文通过分析脑出血置管引流术治疗62例诊疗过程,观察其疗效。 方法:根据临床表现及头颅CT表现,选择有指证患者行脑出血置管引流术 。结果:置管引流3~7天,血肿清除率80-100%。。术后头痛、头晕及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明显。6个月ADL分级,Ⅰ级27例,Ⅱ级19例,Ⅲ级12例,Ⅳ级3例,Ⅴ1例。结论:该技术安全、有效、操作简单、疗效明显、疗程短、费用低,有效提高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及
期刊
【摘 要】目的:定州市住院患者以农村地区患者居多,通过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病因、药物治疗的现状及其与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的差距,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8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580例住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主要是冠心病、扩张性心肌病、高血压病。住院治疗心衰的药物仍以利尿剂、硝酸酯类和洋地黄类为主,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389-02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 CSP)是指孕卵、绒毛或胚胎着床于子宫既往剖宫产瘢痕处,是一种危险的异位妊娠,事实上是一种特殊的子宫肌层妊娠。由Larsen and Solomon 1978年首次报道,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的增多,发生率明显增高。该病早期诊断困难,易误诊,处理不及时可致难以控制的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403-01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改善,接受血液透析的病人趋于高龄。老年患者由于心脏储备功能低下,免疫功能下降,蛋白质及热量摄入不足等原因,较年轻易出现心血管并发症,肌痉挛、营养不良、继发感染等并发症。现将我科对15例老年人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哺乳期宫内节育器是否更易移位。方法:自愿要求放置宫内节育器妇女330例,其中哺乳期组150例,非哺乳期组(对照组)180例,两组进行观察两年移位情况。结果:哺乳期组宫内节育器移位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而两组带器妊娠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哺乳期放置宫内节育器更易移位。结论:哺乳期避孕应选用其他方法,待断乳转经后放置宫内节育器。宫内节育器是一种放置子宫内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和患者选择。方法:对7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将导管超选选入股内、外动脉和闭孔动脉内灌注5—6种扩张血管、溶栓药物,利用X线、CT、MRI和血管造影对比剂治疗前后变化和临床症状的改变。 结果 本组70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X线和CT显示部分病例有新骨形成,54例患者血管造影显示股骨头区血管增多、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