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内节育器移位与哺乳期关系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m5w56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哺乳期宫内节育器是否更易移位。方法:自愿要求放置宫内节育器妇女330例,其中哺乳期组150例,非哺乳期组(对照组)180例,两组进行观察两年移位情况。结果:哺乳期组宫内节育器移位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而两组带器妊娠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哺乳期放置宫内节育器更易移位。结论:哺乳期避孕应选用其他方法,待断乳转经后放置宫内节育器。宫内节育器是一种放置子宫内的避孕器具,它具有长效、安全、可靠、简便及经济等优点,并且取出后很快恢复生育能力,从而在众多避孕措施中,它为首选避孕方法,我国使用节育器的妇女占50%以上,尤以农村妇女为多。我镇已婚妇女宫内节育器放置率为61%,但在门诊实际工作中发现部分妇女放置节育器后引起移位且哺乳期者为多,影响节育器避孕效果,降低母乳喂养质量,为人工流产带来困难。随即选择自愿要求放置宫内节育器330例,其中哺乳期组150例,对照组180例,两组进行观察放置宫内节育器后情况。
  【中图分类号】R1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416-01
  1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0月——2012年9月收治自愿要求在门诊放置宫内节育器患者330例,其中哺乳期组150例,对照组180例,均生活在本地区,从事农活和家务活动,无手术禁忌者。哺乳期组年龄21——40岁,哺乳时间4——15个月,停止哺乳时间<12个月125例,>12个月25例。对照组已婚未孕或产后未哺乳行经后且周期正常哺乳断乳转经1次以上且周期正常,年龄20——43岁。节育器种类为金属元宫形环。两组在年龄、生活环境、放置节育器种类、哺乳时间等无显著性意义,P>0.05均具有可比性。
  1.1 方法:①放置时间:常规为月经干净后3——7天放置,但术后宫腔深度应<10cm为宜,产后一般在满30——90天后,剖宫产后半年放置,子宫复旧良好,哺乳期放置先排除早孕的可能。②节育器大小选择 元形宫环:宫腔7——8cm者用中号,<7cm者用小号,>8cm者用大号。Tcu220宫腔深度>7cm用28号,≤7cm用26号,母体乐选中号。③放置方法:外阴部常规消毒铺巾,双合诊复查子宫大小,位置及附件情况。阴道窥阴器暴露宫颈后,再次消毒,以宫颈钳夹持宫颈前唇,用子宫探针顺子宫屈向探测宫腔深度。一般不需扩展宫颈管,宫颈管较紧者应以宫颈扩张器顺序扩张至5——6号,用放置器将节育器推送入宫底,然后再退出0.5cm。带尾丝在距宫口1——2cm处剪断。④术后除胃、十二指肠溃疡者常規口服吲哚美辛25mg,3次/日,维生素B6 20mg ,3次/日,共2天,休息3天,2周内禁忌性交及盆浴,3个月内每次经期或大便时注意有无节育器脱落,定期随访,定期B超检查,带器人工流产,中期引产者进行统计。
  1.2 诊断标准:宫内节育器移位:宫内节育器沿宫腔向下移位,常无临床症状与体征,少数妇女有阴道点滴出血及下腹痛。可分为下移、部分脱离、全部脱离。①有尾丝节育器在随访复诊时发现尾丝延长,可诊断为节育器移位。但应排除放置节育器时尾丝卷曲于宫腔,哺乳期妇女宫腔缩小致尾丝延长。尾丝消失,处节育器异位于子宫外,尾丝断裂,生理性或病理性子宫增大后尾丝进去宫腔,可诊断为节育器脱落。②B超检查节育器顶端距子宫浆膜层(S—S距离)>2.0cm可诊断节育器下移。③节育器下移:部分达宫颈外口,可诊断为部分脱离。④节育器全部位于阴道内或脱出阴道外,可诊断为全部脱离。
  1.3 统计学处理:两组率比较采用X2检验。
  2 结果:
  放置节育器330例,移位21例,移位率6.36%,其中哺乳期组14例,移位率9.34%,带器妊娠11例,带器妊娠率7.33%,对照组7例,移位率3.33%,无节育器异位,两组节育器发生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X2=4.07、P<0.05)。带器妊娠发生率无显著性意义(X2=2.67、P>0.05)。
  3 讨论
  放置宫内节育器有诸多的优点,是很适合农村妇女使用的避孕方法,尤以无尾丝节育器更适用,但具有移位的缺点,其原因有:①术者未能将节育器置于宫腔底部;②子宫收缩致节育器移位;③所放置的节育器与子宫腔大小不相适宫腔大而放置较小节育器可引起子宫收缩致节育器移位;④宫颈口深度陈旧性裂伤及宫颈口松弛,也易引起节育器移位;⑤哺乳期放置宫内节育器由于哺乳引起子宫收缩致节育器下移;⑥圆形节育器易于移位,固定式节育器不易移位。哺乳期移位率升高可以排除①、④是由于哺乳可引起子宫收缩,致节育器移位。再者由于哺乳期引起子宫缩小,停止哺乳后子宫又恢复正常大小,使原来放置的节育器相对较小,会造成移位。导致带器妊娠,哺乳期妊娠给人工流产术带来困难。有些妇女妊娠闭经以为哺乳期闭经,延误了早期人工流产最佳时间,影响妇女身心健康,因此哺乳期避孕方法应选用其他节育方法,如男性避孕套等,待停止哺乳,行经后予放置宫内节育器,节育器选用固定式节育器。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400-01  重型腹泻病:除大便次数、性状改变和较重的胃肠道症状外,还伴较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和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如发热,精神差,嗜睡,甚至昏迷或休克,极易引起代谢性酸中毒,低钾、钙和镁等血症,主要见于<2岁小儿,多由肠道内感染所致,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代谢性酸中毒:腹泻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399-01  糠尿病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中颅神经病变引起的眼肌新村痹性复视在临床上并非少见。现将我院1990年5月至1995年5月诊治的30例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47~82岁,平均64岁。既往有糖尿病史者24例,病程2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353-02  乳腺癌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也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为了女性的自身健康,为了每个家庭的幸福,我们必须要重视乳腺癌的预防,早期发现是控制乳腺癌发展的主要有效措施之一,因此,积极开展乳腺癌检查是十分必要的。我们针对5129例35-64女性进行乳腺癌检查,现将检查结果分析如下:  1 对
期刊
【摘 要】目的:评价社区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疗效。方法:选取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274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137例,干预组每周一次进行督促的糖尿病教育,对照组给予普通门诊随访和电话随访;经9个月的干预,比较两组的病情控制情况。结果:干预组的糖化血红蛋白A1c、体重明显改善,差别有显著性(P<0.01,P<0.05)结论:社区糖尿病教育效果明显、经济,是一种成熟有效的管理糖尿病的科学模式。  【中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5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396-01  重型脑外伤常易并发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这是进一步加重重型颅脑损伤造成的脑损害,尤其是低钠血症极易常见,本文就我科2003-2013年收住30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低钠血症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20-70岁,严重脑挫裂伤并颅内血肿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419-01  眼外伤是由于机械性、物理性、化学性等因素直接作用于眼部,引起眼的结构和功能损害。眼外伤根据外伤的致伤因素,可分为机械性和非机械性。机械性眼外伤通常包括挫伤、穿通伤、异物伤等;非机械性眼外伤包括热烧伤、化学伤、辐射伤和毒气伤等。根据外伤的轻重可分为轻、中、重3类:轻伤包括眼睑擦伤及瘀血、结膜下
期刊
【摘 要】目的:本文通过分析脑出血置管引流术治疗62例诊疗过程,观察其疗效。 方法:根据临床表现及头颅CT表现,选择有指证患者行脑出血置管引流术 。结果:置管引流3~7天,血肿清除率80-100%。。术后头痛、头晕及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明显。6个月ADL分级,Ⅰ级27例,Ⅱ级19例,Ⅲ级12例,Ⅳ级3例,Ⅴ1例。结论:该技术安全、有效、操作简单、疗效明显、疗程短、费用低,有效提高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及
期刊
【摘 要】目的:定州市住院患者以农村地区患者居多,通过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病因、药物治疗的现状及其与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的差距,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8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580例住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主要是冠心病、扩张性心肌病、高血压病。住院治疗心衰的药物仍以利尿剂、硝酸酯类和洋地黄类为主,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389-02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 CSP)是指孕卵、绒毛或胚胎着床于子宫既往剖宫产瘢痕处,是一种危险的异位妊娠,事实上是一种特殊的子宫肌层妊娠。由Larsen and Solomon 1978年首次报道,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的增多,发生率明显增高。该病早期诊断困难,易误诊,处理不及时可致难以控制的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403-01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改善,接受血液透析的病人趋于高龄。老年患者由于心脏储备功能低下,免疫功能下降,蛋白质及热量摄入不足等原因,较年轻易出现心血管并发症,肌痉挛、营养不良、继发感染等并发症。现将我科对15例老年人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