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德育的本质是以形象启迪思想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hal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形象德育是不同于说理教育的新德育形态,它是一種依托和运用生动具体的形象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从而培育、塑造和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社会实践活动。形象德育源于、基于和诉诸于人的形象思维活动和能力,具有直观性、感染性、体验性和示范性等特征。形象构成了经验、思想、交流的基本载体,能有效地传载、传递、传播人们的思想、道德、情感,在培养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德育活动中发挥着重要功能。形象德育实质上是以形象啟迪思想的形象育德活动。以形象启迪思想,贯穿于一切形象德育活动的始终。在这一过程中,形象是基础和依托,离开了形象,形象德育就无法进行;思想是所要揭示的形象背后所隐藏的深刻的意蕴、观念和价值,也是形象德育的归宿和目的;启迪是运用形象的内容和方法来启发人、影响人、教育人的德育活动过程,没有启迪,形象就无法转化为思想。以形象启迪思想,不仅概括凝练了形象德育的精髓,也反映了形象德育的本质特征。
  (骆郁廷,孙婷婷:《形象德育:一种新的德育形态》,《教育研究》2017年第6期)
其他文献
感恩美德古已有之。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特别注重“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或“礼尚往来”的感恩德性,而对于忘恩负义者或恩将仇报者深恶痛绝。在中小学乃至大学开展感恩教育,培育学生的感恩美德,不仅有助于学生高尚人格的养成,而且能够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从而推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感恩美德的生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包括知恩、尊恩、敬恩、报恩等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伦理机制。  一、知恩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