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美学体系中美感的发生机制

来源 :长江丛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haun0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康德美学思想并一定程度上调和了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所坚持的两种极端,但从根本上看,康德仍然没有走出理性主义的窠臼,为了弥补理性主义本身显而易见的不足,康德承认了客体是可以脱离先验的一种存在,并且吸收了经验主义的某些因素,使得客体成为独立于人的并且能为人所经验的存在物。但是,客体在康德这里仅仅作为“物自体”而存在,毋庸说“美”这一属性,其他任何属性都不能自身具备,都是主体赋予或者说是强加于客体之上的。作为主观唯心论的典 To some extent, Kant’s aesthetic thought reconciles the two extremes insisted by empiricism and rationalism. However, Kant still fundamentally does not get out of the mock of rationalism. In order to make up for the obvious deficiency of rationalism itself, Kant acknowledges that the object is It can be separated from a priori existence and absorbed some factors of empiricism, making the object become an independent and human existent. However, the object here exists only as a “self-entity” in Kant, and it is needless to say that the property of “beauty” can not be possessed by any other property, and is the object given or imposed on the object by the subject. As a subjective idealistic code
其他文献
想象是人的精神实践活动,是一种让不出场出场并与原来的不出场融合为一的能力,其成果是意象。审美意象则是审美活动中的想象活动的成果,它的创构必须以想象为核心。因为审美
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1750年以后的事。当时,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出版了第一本叫《美学》的书。在美学史上,鲍姆加登第一次赋予审美以范畴的地位,认为审美是感性认识的能力,这种感性理解和创造美,并在艺术中达到完美。美学即研究感觉与情感规律的学科,从此,美学作为独立学科诞生。鲍姆加登是德国哲学家和美学家,公认的美学的教父,为美学这门学科命了名。  然而美学在它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前,就已经有很长的历史
有段时间,因工作需要,要采访行业里一位很有名望的老人。提前几天打了电话表明意图,意料之中遭到婉拒,不过也并不气馁,因为处在这个位置上的人,对于媒体的“冒然”来访都会报
父亲与我不相见已10年有余了。黄花渐衰,秋风萧瑟。每当想起父亲,便是他那忙碌的身影和慈爱的眼神。我14岁的时候,父亲还会在半夜的时候为我盖严被子,然后微微叹一声,这一声
近年来,总后驻华东转业移交组立足转业干部实际需求,主动适应驻地安置形势,不断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充分挖掘教育培训潜力,转业移交安置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以训促管,弥补教育管
关于建立创造认识论的构想胡敏中(《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100875)80年代中期,我国哲学界曾就认识的本质问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讨论。有人提出了认识选择论和认识建构论,认为认识的本质不在于反映,而在于选择和建构。这一观点受到了大多数人的批评,认为认...
孔子将仁视为其创立的儒家学说的核心,并提出达到仁的境界的基本途径,表达了孔子对人与人交互主体性关系的重视和向往。作为孔子思想的继承者,孟子从内在含义和人性基础等方面对
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中,中国社会大众的审美心理正在发生“异变”:媚俗化、娱乐化、感官化、消费化与奇观化成为其主要特征。我们这个时代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这是我们首先
实践存在论视域下的审美实践具有鲜明的属人的性质,超越了主客二分的认识论美学的思维模式,把主客体统一在审美实践的过程中生成、变动、发展。审美实践根源于人的自由自觉的
军车的卸载既是海运组织实施的重点,也是难点。其中,装卸载主要有滚装、吊装两种方式。根据装卸载条件的不同,可以采取换乘过驳装卸载、机降装卸载和泛水装卸载、抵滩装卸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