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堂阵地,渗透传统文化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angtuzhm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中职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修养品格以及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有着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传统文化  中职语文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9-0055-01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有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并进一步培养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中职语文教师应立足于语文课堂,保护与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将我国传统文化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拓宽学生在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储备,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人格,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
  一、当前中职语文课堂传统文化教学的现状
  大多数的中职学生都是没考上高中,不得已才来读中职的,这与二三十年前的中职生有很大的不同,现在的中职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差,自主学习意识薄弱,对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匮乏,这是中职语文教师在传统文化教学时的主要障碍,比如很多学生都知道儒家、道家,但是对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以及墨子都不是很了解。
  中职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的内容少,当前很多中职学校强调文化 课是为职业服务的,尤其又处在应试教育教学背景下,重视专业课而忽视文化课,导致在中职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注重技能训练、忽视人文教育,注重训练学生应用文的写作与日常口语的交际而忽视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长此以往,学生对传统文化不仅知之甚少更是会产生了漠视的态度。
  二、中职语文课堂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青少年是国家发展的主力军,在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中职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组成部分,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程度,还能让学生自觉传承传统文化,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及价值观。中职语文教材中涵盖了大量传统文化内容的诗歌与文章,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使传统知识与教学内容生动结合,可以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到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学形式和文化习俗等,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加深对知识点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在中职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课前预习中
  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课前预习中,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拓宽学生的眼界,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集中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课文的内容。 例如,在“荷花淀”一课教学时,教师在课前可以布置预习内容,讓每个学生收集资料:1.我国的国土面积在哪个时期的时候扩张到最大?后来怎样演变成了现在的“雄鸡图”?2.我国历史上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收集被列强欺凌的图片;3.举例说明历史上直到近代的爱国志士以及其相关事迹。在课堂上,学生们分小组展示自己完成的预习内容,并进行讨论,教师稍加引导,不用过多说教,在群情激愤中,已然播撒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种子。
  (二)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模式或者辩论赛模式等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模式即教师在课堂上以教材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分融入课堂知识的学习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创设的情境,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学生参与表演或是运用多媒体播放音乐和视频等等,通过多样化情境的创设,让中职语文课堂的传统文化教学渗透更加活泼而又生动有趣。例如,在“沁园春·长沙”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橘子洲的图片,让学生们观看,并思考图片中的哪些景物与诗歌中所描述的相一致。通过创设图片情境让学生很快地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情境中来。例如,在“将进酒”一课教学时, 教师可以安排表演环节“我就是李白”,让学生扮演李白,表演“与友把酒吟诗”的状态,然后让学生们相互评价。学生在演绎李白的过程中不自觉的渗入了“天生我材必有用” 乐观向上的思想信念,以及“钟鼓馔玉不足贵”的个性精神与人格尊严。辩论赛模式是以小组为单位,围绕固定的论点和论题进行辩论,各小组充分发表观点,学生通过辩论不仅可以学到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还能培养自身的发散性思维以及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例如,在“过秦论”一课教学时,教师让学生分小组,围绕“选择人才以智为主?以仁为主?”进行辩论。通过辩论,培养了学生的思辩能力,并且在辩论过程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量,在辩论中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学生掌握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营造出了和谐活泼的语文课堂氛围。
  (三)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课后作业中
   语文教师是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主导者,教师不再单纯的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要引导学生去体会在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而除去在课堂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渗透外,通过课后作业也可以体现出学生对课堂中传统文化知识的接受程度。比如古典文学的阅读、成语的积累、教材中经典古诗文的背诵等等,尤其是在写作训练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捕捉一些生活中闪光的内容和积极向上的题材,让学生挖掘出日常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教师可以在课后组织学生参观本地的历史博物馆,引发学生对自己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通过思考体会自己的实际生活以及价值观念,将自己和历史中的优秀人物进行对比,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传统文化渗透到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对于提升中职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中职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素养,依据学生特点和发展需求,运用多元化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进而全面提升中职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卢海英.中职语文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探索[J].广西教育(中等教育),2018(8):135-136.
  [2]刘玮.浅谈传统文化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18(7):25.
  [3]陆秀姬.中职语文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策略[J].职业教育,2018(14):29-31.
  [4]陈卫国.刍议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现代职业教育,2018(16):50.
  [5]韦东运.中职语文教学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J].广西教育(中等教育),2018(6):129,137.
其他文献
【摘要】基于高校实验室文化的内涵及建设路径探寻。首先分析出高校实验室文化的内涵和建设原则。其次分析出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路径的有效策略,通过树立文化建设的新理念;融合校园文化;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注重环境文化的建设;加强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地位几种建设路径。最后分析出实验室文化的建设,需要高校正确理解实验室文化的内涵,对实验室文化建设的管理理念进行有效的完善与创新,有利于提高实验室文化建设的管理能力与工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都在不断的改革。为了能够尽可能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必须不断创新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课堂质量,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课堂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中,本文对语文课堂中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实践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情感引领 初中语文 思想品德  【中图分类号】G63
期刊
【摘要】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第二章中集中论述了自然的定义,探究自然的方法与自然观。其中还提出“偶性”的概念。其他学者多从“原因”或与“必然性”比对的角度论述“偶性”。笔者认为,“偶性”不单是一个“原因”范畴的概念,其在逻辑上也不能同“必然性”简单并列。“偶性”是“两个‘必然’同一于一个主体”这一“偶然”的原因,对维护亚里士多德“主体目的论”的自然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彰显着追求本质的科学精神,
期刊
【摘要】暑假生活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暑假课程设计贯穿着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培养,暑假生活课程设计对孩子整个假期时间的利用,良好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全文整个围绕假期生活課程设计来展开。  【关键词】暑假生活 课程 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9-0049-01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乐于和同学交流,讨论自己的想法;向往过一
期刊
【摘要】众所周知,小学语文教育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起到了一个奠定基础的作用。而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现在已经成为了研究的热门。在国家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各种新的教学方法也脱颖而出,基于快乐教育理念的教学方法就是其中之一。本文主要研究分析快乐教育理念法的产生及发展,并提出自己对于快乐教育理念法在小学语文中应用的观点,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创造学习的良好氛围,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
期刊
【摘要】对小学语文教学来讲,构建生成式教学课堂,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点。生成式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对于语文教师来讲,就需要理解生成式教学的内涵,将其运用到语文课堂之中。本文立足生成式教学的内涵,分析了运用生成式教学的具体教学策略,指出要设立设计教学、引导学生学习以及教师发挥作用,希望可以给小学语文教师一些参考帮助。  【关键词】小学
期刊
【摘要】当代小学语文教育,已经不仅仅着眼于学生的成绩,而在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素养包括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综合掌握与运用能力。在现阶段小学语文教育中,语文素养已经成为当下小学教育人才培养的关键目标,本文将基于新课改背景下,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目的在于赋予现代教育新的含义,让教育不断面向现代化,为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 核心素养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应该从三个层次建构和实现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整体性:一是立足马克思主义而又各有侧重地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二是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并重,多主体、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红色文化活动,构建红色文化学校教育大格局;三是以红色文化社会实践教学为抓手,形成多种形式的红色文化社会教育大平台。  【關键词】红色文化教育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9-0059-02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美国教育家杜威也主张“学校即社会”。他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 所以教师要把教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儿童活动
期刊
【摘要】实践活动是连接德育素养的通道,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它使人成为一个文明的、有教养和健全人格的人,实践活动是优良品德的形成的源泉,而品德修养是一个人“灵魂”的外化。百行德为先,少年儿童是人生优良品德形成的关键期,基础教育阶段的正向教育不能错过。这一阶段获得的道德素养会融入人的血液、神经,成为人的精神的一部分。不能让德育素养的提升淹没在做不完的试题之中,要找到德育形成卡点和生长点,让德育素养认祖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