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患者单核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来源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ostKill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1.背景2011年3月11日本东部大地震和随后的海啸,夺走了位于日本主岛Tohoku近2万人的生命。大多数受害者被海啸冲走或被淹死。太平洋沿岸Tohoku的血液采集能力受损。内陆地区受影响较小,Tohoku采集的献血者血液样本,在仙台市宫城红十字血液中心(宫城中心)进行检测,而宫城中心受损,2个月内无法检测血液样本。2.目的本研究目的如下:①在2011年3月11日前后相同时间间隔期间,评估位于To
期刊
组成型光形态建成蛋白(COP)1是调节植物在光照条件下生长和发育的重要分子。近年研究发现,COP1可表达于哺乳动物细胞中,参与调节DNA损伤修复、糖代谢、脂肪代谢及细胞自噬等生物学行为。此外,COP1在实体肿瘤与血液肿瘤中的异常表达与肿瘤进展及患者预后和存活密切相关。COP1作为E3泛素连接酶家族成员之一,可直接招募下游靶分子,如P53、c-Jun、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α及ETV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为原发于脑实质、脊髓、眼、脑神经或软脑膜的淋巴瘤。PCNSL与全身系统性淋巴瘤相比,其诊断率低,且治疗效果与预后较差。近年来,随着分子、细胞遗传学检测技术的发展,对PCNSL有了更多认识,其免疫表型、相关基因表达谱对PCNSL的治疗及预后均有重要指导意义。笔者拟就PCNSL组织病理学与分子生物学特征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飞秒激光(femtosecond laser)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在临床上已经应用十分广泛,由于在角膜瓣的制作和角膜基质的激光切削过程中,切断了部分角膜神经,破坏了泪液反射环路,引起泪膜稳定性下降和泪液分泌量减少,所以干眼一直是LASIK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干眼可导致术后患者满意度下降,要重视LASIK术后干眼的发生,加强对干眼的正确认识与处理,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与视觉质量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是继发于多种眼部及全身性血管性疾病的一种难治性眼病,常常导致视功能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往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手术治疗容易出现术中出血、术后严重的炎症反应及滤过泡瘢痕化等并发症,失败率极高。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缺血、缺氧性视网膜病变引起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高表达,从而引起房水中VEGF含量增加,刺激虹膜及前房角新生血管形成而发病,近年来随着抗VEGF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为1类遗传学高度异质性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无论是疾病复发/难治(R/R),治疗效果往往较差。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策略,随着对AML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新型化疗药物及化疗组合方案层出不穷。2014年第56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报道的关于R/R AML的临床研究,无疑为攻克此类疾病带来新希望。笔者拟就R/RAML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为其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北京医院血液科收治的92例年龄≥60岁初治老年AML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其中74例接受诱导缓解化疗方案治疗,纳入化疗组;12例接受姑息治疗,纳入姑息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差异,并对患者预后及早期死亡[总生存(OS)期≤8周]率影响因素均进行单因素和
1.背景自2005年10月,南非国家血液服务机构采用单人份核酸检测(individual-donation nucleic acid testing,ID-NAT)技术已对2 921 561份血液样本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检测。4年来,HBV表面抗原呈阴性,同时经核酸检测(nucleic acid testing,NAT)呈阳性的急性期献血者共检出149例,
期刊
世界卫生组织(WHO)"造血和淋巴系统肿瘤分类(2008年版)"中,将"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及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受体(PDGFR)α,β或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FGFR)1异常的髓系、淋巴系肿瘤(MLN-eo)"作为一类疾病单独列出。2011年,维也纳医学院组织的由多学科专家参与的"嗜酸性粒细胞相关疾病工作会议"结合既往诊断标准,就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的诊断和分类进行了更新,但迄今为止,嗜酸性粒细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于2000年颁布至今,已实施15年。这期间不仅制定该规范时所依据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1999年版)已于2012年废止,而且该技术规范存在语义表达不完整,与其他相关性文件的术语不一致等问题,已经不再适应目前输血医学发展的要求。因此,笔者比较了现行版本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年版)与《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2年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