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因生成而春色满园

来源 :新科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gig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想的语文课堂就是“春色满园关不住”;理想的语文课堂就是“万紫千红总是春”;理想的语文课堂就是“千里莺啼绿映红”。灌注出这无边春色的就是“动态生成”的源头活水。
  所谓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就是指在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交流的课堂中,即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它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使课堂呈现出动态变化、生机勃勃、妙趣纵生的新特点。那么究竟该如何让语文课堂因生成而灵动呢?
  一、于无声处疑问生
  学习是学生主动构建的过程;学习的过程也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因此在预设时必须真正以学生为本,使预设的时间和空间留有适当的余地,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自由度,这样就为师生在互动过程中真实、精彩的动态生成打下了基础。
  “学起于思、思缘于疑。”有了足够的课堂空白,学生亲历阅读过程,自主地走进文本的语言深处,“倾听”文本的声音,“触摸”作者的心灵,在与文本的碰撞中就会迸射出创新的火花,一个个疑问应运而生。这时候教师就要运用自己的火眼金睛,发掘出有价值的、值得生成的疑问,或顺着学生的疑问往下走,把疑问“推”给全班同学,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共同思考;或将学生提出的带有随意与即兴的疑问加以有目的的价值引领,进而生成出精彩来;或把学生的疑问推波助澜,以挑起课堂争论,让学生在争论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提高综合语文素养……。在争论中又引发了学生许多新的思维、新的实践活动,使学习活动在学生积极心理状态下得到了有效的延续。
  二、情到深处方生成
  语文课堂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这个过程始终以情感为动力,因此是流动的、变化的、起伏的、曲折的,也是美的生成图。语文教学的“情”是教情、学情、文情的统一,要做到“三情一统”,教师必须要储情于胸,并用激情感染学生,做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进而引导学生入境体验,达到融情入理,在情景交融中,语文学习作为一种创造性活动撞击着学生的心扉、震撼着学生的心灵,于是“灵光”在情到深处时频频闪现,语文课堂也因此而变得更加鲜活。
  安徒生童话《丑小鸭》的最后一段,不论是语言还是意境,都很美。学生朗读时很投入,充满激情,充满憧憬。赞扬一番后,我让学生再读课文。
  读着读着,学生的声音轻了,乱了,语气也变得无可奈何——我见同学们读得如此深情,忽然来了灵感,就对原文做了个小手术:
  ……忽然看见镜子似的湖面上,映出一个难看的影子,灰色的羽毛,粗短的脖子,丑极了。啊,这难道是自己的影子吗?原来我真是只丑小鸭啊!
  丑小鸭还是丑小鸭,没有变成魅力的白天鹅。同学们呆住了,一时间无法接受这样一个现实。他们的情绪从峰顶跌入低谷,教室里一片寂静。
  是啊,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人的相貌确实有美丑之分,而且无法选择。怎样让孩子们面对现实,正确认识自己呢?这对生活在蜜水里而又集“几代宠爱于一身”的独身子女来说,实实在在是一个难题。
  但是沉默之后终于迎来了爆发。一两分钟后,有人小心翼翼地举起了手——一只、三只、五只……
  学生的情绪又一次高涨起来,大家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课堂气氛再次变得热烈非凡——“深情”引发“生成”,“生成”激活课堂,语文课堂别样的精彩就缘自于魅力无限的“动态生成”。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奇迹在“深情”与“生成”中诞生了。
  三、大珠小珠皆闪光
  由于小学生的知识积淀、生活经验、思维水平等的差异,他们对文本的理解、感悟也是不尽相同的。“阅读就是自由的梦。”(萨特语)每个人的梦是不同的,谁也进不了别人的梦境。把别人不知道的梦境与人交流,就会有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听闻。
  由于教师要学会欣赏学生们的“真情告白”,特别是“中下”学生的“笨嘴拙舌”,并及时发现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和个性差异,通过提炼、筛选,进行扶植、培养,让“笨鸟”展翅,让“良驹”成为“千里马”,让“千里马”自由驰骋。只有这样的语文课堂,每一个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如在教学苏教版第五册课文《这条小鱼在乎》时,有一个“笨”同学说出了自己的理解:“这个小男孩可以把鱼拣回家给鱼吃呀!”
  这个问题尽管有点离题,却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涉及到人文性与德育渗透,是课堂生成的绝好资源。于是我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对这个学生的感悟进行了再生成——让学生分小组讨论:
  (1)这个小男孩可以不可以把鱼拣回家?如果他这样做了,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2)现在小男孩把小鱼扔回大海,你又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全班交流时,班级里分成了两大派:甲方认为小男孩把鱼拣回家也是可行的,说明他是个很懂事很顾家的孩子。乙方认为小男孩这样做太自私,他光顾着自己的家,没想到鱼,没想到大海,没想到我们人类生存的地球。
  紧接着,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争论中,我让学生联系课文中小男孩的语言和行为来进行。结果,站在乙方的同学越来越少了,大家逐渐感悟到了小男孩热爱大自然,关爱每一种生物的崇高精神境界。
  最后,我让学生展开想象:小男孩的行为给除了“这条小鱼在乎”,还有谁会在乎呢?
  “鱼妈妈在乎”,“大海妈妈在乎”“金色的海滩在乎”……
  在兴趣盎然的语言实践中,同学们的认识得到了提高,感情得到了升华。是啊,崇高与平凡本来就只在一念之间吗!这突然的“节外生枝”,将我们的语文课堂引向了大气,引向了洒脱,引向了睿智。
  疑问,深情,差异,造就了语文课堂的动态生成——师生双方心扉敞开,平等自由地心灵对话、情感沟通和智慧碰撞。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学技巧和艺术,就在于一旦有这个必要,教师就能随时改变自己的授课计划。”是啊,我们要从关注预设的教案,走向关注学生、学情和生成。只要我们从心底认可、尊重课堂中的动态生成,把它当作是宝贵的课堂教育资源,当作灌注出无边春色的“源头活水”,那么就一定能让我们的小语课堂充满了绚烂的生命情趣与浓郁的春天气息。
其他文献
朗读是传统语文教学的精髓,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从朗读开始的。新大纲指出:“小学各年级阅读教学均是重视朗读。”对各年级都有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的要求。低年级处于朗读训练的起步阶段,肩负着培养学生朗读兴趣及初步的朗读能力,养成良好朗读习惯等多重任务。  一、低年级朗读训练及学法指导中应遵循的原则  (一)多样化与直观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叶圣陶先生说:“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做一种享受,而不作
期刊
大家知道,我们国家、党和政府、学校都非常重视道德教育,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当前,我们德育的实效性也亟待提高。那么,政治课堂,这个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应该怎样提高德育实效呢?  1、定位要准  德育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因此不同于一般的教学任务。不少学校不重视政治课,老师们在课堂上照本宣科,把德育变成智育,用教语文的方法来教政治,把政治课变成知识课甚至是语文课,光讲大道理,这显然不能
期刊
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语文课堂教学是传授语文知识,提高学生阅读、写作等能力的主要阵地。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盛行使得语文教学枯燥乏味,效率低下,使得大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所以必须改革语文教学以实现素质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点燃语文课堂教学的火把,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  一、激发兴趣是
期刊
摘 要: 当前,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是中学政治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当代政治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本人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绪,创设情境,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技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期提高中学的政治教学质量。  关键词:知识结合点;趣味性 ; 语言工具     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兴趣
期刊
实验教学是药理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富有创新精神人才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的重要实践性环节。在药理学实验教学中,改革教学内容,不断探究并尝试了几种实验教学方法,抛砖引玉,以期提高药理学实验教学质量和增强学生实验技能、设计能力与科研思维的培养。    药理学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学科。现代药理学的建立和
期刊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又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的培养以及运动习惯与参与意识的形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为根本宗旨的今天,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21世纪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因此,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更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是我们体育
期刊
摘 要: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人文精神的培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阐述了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意义,并就化学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策略提出自己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化学教学 ;人文精神; 意义;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大行其道,教学多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播而忽视人文精神的教育,致使人文精神失落、价值理性渐微。如今社会上信仰丧失、道德滑坡、身心失调等现象不为罕见,人文精神的缺失已
期刊
摘 要: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结合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以促进学生对教材的深刻领悟,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这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对如何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本文谈了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语文教学;改革;活动;意义;方法      在新的语文课改中,开展活动课是新的亮点性工程,对于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授课形式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因此,保证活
期刊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生活、工作节奏加快,竞争日趋激烈,大量繁杂的工作和各种社会活动,使人们所要承受的身体负荷和心理压力不断增加。作为未来世界的希望——学生,要想能够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真正成为社会进步、发展的有用之才,不仅需要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同时还要具有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克服各种困难的坚强意志力,自我调节等方面的心理素质。实践证明: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成
期刊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必须改变目前课堂上仍然普遍存在的灌输式或主导式教学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并在“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督促学生养成终身受用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掌握领悟文本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自觉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等方面加强引领和指导,把学生培养成为身心健康、学会学习、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的新人。  一、提倡平等互动,营造课堂民主的环境  主体性阅读教学中的教学民主是指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