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语文课堂教学的火把

来源 :新科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dp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语文课堂教学是传授语文知识,提高学生阅读、写作等能力的主要阵地。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盛行使得语文教学枯燥乏味,效率低下,使得大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所以必须改革语文教学以实现素质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点燃语文课堂教学的火把,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
  一、激发兴趣是语文教学的不竭动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知好知之,好知之不如乐知之”。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只有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以巨大的情绪力量感染学生,激发创造的潜能,这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很难设想,一堂让学生听而生厌、恹恹欲睡、索然寡味的语文课能产生多大教学效果。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如只顾和尚念经似的传授,不根据课堂信息反馈灵活调整自己的教法,那就是盲目的教学,是教育智慧处于最原始状态的表现。教师应该用自己渊博的学识、丰富的感情、生动的语言、辩证的哲理、灵动的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善于抓住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通过“文以载道”的形式,促成学生情感、态度、价值感的质变,那才可以使学生学有所得,进而改变整个学习的面貌。苏霍姆林斯基讲:“教育和教学和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的成功的乐趣。”
  二、广泛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智慧之源
  古人曰:“能读千赋,则能为之”。语文教学作为传承人类文明及文化的一种方式,阅读无疑是学生的学习之母,智慧之源。从某种意义上讲,语文教学的成败取决于阅读教学是否有效落实。因此,切实重视和加强阅读教学,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
  语言,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结晶,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面对丰富浩如大海的基本词汇和时代进步而蜂涌出现的新词汇,学生想要在交流中用语丰富,文辞精彩流畅,最好的方法就是大量而广泛地阅读。正所谓非读无以广识,有知才会有能。能力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而“读”本身就是一种紧张的智力活动,它可以促进学生观察、想象、思维等能力的发展。通过阅读激发起来的思维,犹如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成长,收获。语文教学其实是一门美的教育,大量的阅读使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词汇,并逐渐形成语感,再进一步阅读,就能细细品味其中的音韵美、人性美、情感美和意境美。这样才是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的最好体现。
  总之,语文学习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阅读也应该伴随人的一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始终把阅读教学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老师们请记住:“减轻学生脑力劳动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
  三、创新思维是语文教学生命之花
  新世纪呼唤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呼唤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创新型的教师和充满科学与创造艺术的课堂教学。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勇于质疑、敢于实践、善于创造的现代素质,这是现代教育的主要目标,更是时代赋予教师的庄严使命。
  要想在传统教学上进行改革,首先,教师本身应该从思想上摆脱束缚,真正地做到用自己的思维去设计课程、组织教学。亦步亦趋地跟在别人后面的,只能是一个平庸的教书匠,把各具特色的学生都当成同一盘菜来做,这样只会扼杀了学生创新思想的火苗。创新教育是一种“活”的教育。我们提倡“思维无禁区”,就是要鼓励学生开启思想的闸门,让他们的心灵获得自由,任想象驰骋,任思路纵横,多种想法涌动、交汇,自然会碰撞出创造的火花,引发创新的潜质。
  其次,就是要明确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教学中很多时候学生并不是做不到,而是老师根本不给学生思考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的思想也就麻木了,最终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叶圣陶说:“教师之为师,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成弥深乃为善驭者也。”因此,语文教学关键就在于教师不要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要千方百计来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开启学生的智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他们的“求异思维”能力,终而达到“自求”“自悟”和自己发现的目的。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新教育呼吁,不要让学生成为“被”教学了的“理性的奴隶”!
  创新是语文教学的生命之花,创新是国家民族的永恒追求。在中华数千年文化底蕴的熏陶下,在当今世界先进科技信息的浸育中,新时代的语文教师更应该勇于破除现成套路,锐意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为国家为社会造就一代创新人才。
  语文是一门充满魅力的课程,其内容的丰富,反映着中华文化的丰厚底蕴和世界文化的多姿多采;高中生更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肩负着无比神圣和重要的使命。在这美的教育中,我们必须要去思索和探寻最高效的教学方式,点燃语文课堂教学的火把,让学生的求知之火熊熊燃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知识的主宰者。
其他文献
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教育观念、教学指导思想的更新。要从传统的以体育知识技能的灌输传授转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在关注整体教学目标的同时,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进而创造性地解决学生个体学习中的问题。下面谈一谈低年级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及运用:   一、游戏教学法    1、课堂常规方面的游戏设计。常规教学中的队列训练,学生不仅
期刊
培智数学教学与普通学校数学教学一样,普遍存在着两个极端,要么就是老师灌输得过多,练习得少,要么就是题海式的练习过多,而老师带有一定目的,一定针对性的讲解太少。这两种教学方法都不利于甚至会阻碍培智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些培智生甚至会由此而产生疲学、厌学的心理。智障学生普遍存在迁移能力弱、理解能力低下等特点,往往在数学的学习中遇到很多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种有利的元素,充分调动智障学生的学
期刊
一、抓情感体验,促道德内化,提高道德素质  1、换位体验。换位体验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而引起共鸣的一种情感体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采取换位体验方式,以促成有如亲身感爱的体验,增强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内化为道德认识。例如,讲《同情帮助残疾人》一课时,可在讲述一个左脚瘫痪的残疾人在街上行走受到一些人嘲笑、戏弄的现象后,让学生换位体验那个残疾人的心情,即设计这样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如果你
期刊
摘 要: 小学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而是要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音乐欣赏要突出音乐要素的教学,为培养学生感受音乐、鉴赏音乐,审美音乐打下较好的基础。  关键词:音乐;教学;要素;感受鉴赏;能力;培养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重要的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
期刊
一、深入钻研课本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课文也很少朗读,上课
期刊
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抓关键环节进行阅读教学,可以使我们的阅读教学实现四个转变:由“教为重心”的学生被动接受转变为“学为重心”的学生主动发展;由传统的“因教论学”转变为“以学定教”;由忽视学法的研究转变为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学科教学“各自为政”转变为学科之间互相渗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关键环节操作如下:  一、定标  定标即让学生自己来确定学习目标,也就是在学习新课时,师生多边参与
期刊
教育要有“以人为本”的核心课程理念;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的知识课程理念;对话式教育理念等等。但无论哪一种课程的执行,最终都要教师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教师要与新课程同行,要适应课程的需要,必须转变或完善目前的角色定位,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观念,在新课程中不断自我更新和发展。我从以下几点对语文教师的角色进行了尝试。  一、一盏明灯,烛照心路,语文教师应是引路人  《语文课程标准》指
期刊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综合分析,小学作文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要求脱离教学实际   小学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用笔思维和表达的基本能力。由于年龄和知识水平的限制,小学生作文无论语言还是思维都不同于成年人的语言和思维。稚嫩、浅显、天真、单纯是小学生作文的特点和优点。对此教师应当加以精心地保护,但事实并不是这样。不少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总
期刊
朗读是传统语文教学的精髓,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从朗读开始的。新大纲指出:“小学各年级阅读教学均是重视朗读。”对各年级都有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的要求。低年级处于朗读训练的起步阶段,肩负着培养学生朗读兴趣及初步的朗读能力,养成良好朗读习惯等多重任务。  一、低年级朗读训练及学法指导中应遵循的原则  (一)多样化与直观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叶圣陶先生说:“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做一种享受,而不作
期刊
大家知道,我们国家、党和政府、学校都非常重视道德教育,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当前,我们德育的实效性也亟待提高。那么,政治课堂,这个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应该怎样提高德育实效呢?  1、定位要准  德育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因此不同于一般的教学任务。不少学校不重视政治课,老师们在课堂上照本宣科,把德育变成智育,用教语文的方法来教政治,把政治课变成知识课甚至是语文课,光讲大道理,这显然不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