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胸弯、主胸弯矫正率对Lenke 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后肩平衡的影响

来源 :中华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bluebu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上胸弯和主胸弯矫正率对Lenke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术后肩平衡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接受后路矫正手术治疗且随访6个月以上的50例AIS患者资料,男12例,女38例;年龄中位数为15岁(14,16)岁(范围13~18岁)。根据锁骨角绝对值>2°、2.5°、3°为肩失衡标准,将患者分为术后肩平衡组与肩失衡组,测量术前、术后以及末次随访时主胸弯Cobb角、上胸弯Cobb角、锁骨角(clavicle angle,CA)等,并计算上胸弯柔韧性、主胸弯柔韧性、上胸弯矫正率、主胸弯矫正率等指标。对肩平衡组与肩失衡组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并与术后肩平衡、末次随访肩平衡进行相关性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进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对术后肩失衡、末次随访肩失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50例患者随访时间中位数18个月(11,24)个月(范围6~36个月)。按三种标准判断肩平衡,术后肩失衡组患者上胸弯矫正率均明显低于肩平衡组。在CA绝对值>2°和2.5°的肩失衡标准下,术后主胸弯矫正率均存在明显差异,且肩平衡组术后主胸弯矫正率大于肩失衡组。无论是哪种肩失衡标准下均发现术后上胸弯矫正率、主胸弯矫正率、主胸弯与上胸弯矫正率比值均与术后肩平衡相关。仅在CA绝对值>3°分组中未发现术后主胸弯矫正率与术后肩平衡的相关性。且三种肩失衡标准下上胸弯矫正率与肩平衡的相关性更明显(P<0.01),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上胸弯矫正率是术后肩平衡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当主胸弯矫正率/上胸弯矫正率<1.5时可以获得较好的术后肩平衡。但在末次随访中三种肩失衡标准下的分组均未显示矫正率与末次随访肩平衡的相关性。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CA是末次随访肩失衡的危险因素。

结论

Lenke1型AIS患者上胸弯矫正率、主胸弯矫正率及其比值与术后肩平衡有相关性,上胸弯和主胸弯矫正量相匹配可以保证术后肩平衡,术后上胸弯矫正量可能是术后肩平衡的保护因素。但对于远期肩平衡,上胸弯与主胸弯矫正率的影响不明显,而上胸弯加重、躯干倾斜、腰弯加重等代偿因素将产生影响。

其他文献
目的 探索经阴道与经腹部超声在妇产科急腹症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妇产科自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70例急腹症患者进行分析研究,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成2组,每
中医药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产物之一,通过几千年的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进行中华文化精华汲取,有效的和人的生命以及疾病防控规律结合,实现了人文和生命科学融合的系
目的:分析外固定架与内固定治疗创伤外科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期间,从我院创伤外科抽取90例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的外固定支架手术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产科治疗临床实践.方法 将50例于2020年1月-12月收治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纳入研究,并以等量电脑随机法均分成AB两组.予以A组常规疗法治疗,B组
小儿疾病一般都有着一定的治疗难度,很多小儿在患有相关疾病后,都需要在ICU中进行重症监护.在ICU中接受治疗的患儿病症一般十分严重,除了需要专业的治疗以外,科学的护理也是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水平对接受根治性肝切除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接受根治性肝切除术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前血清HBV DNA载量水平将患者分为对照组(HBV DNA阴性)、低载量组(<104 copy/ml)和高载量组(≥104 copy/ml)。采用Kaplan-M
目的:分析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患者中运用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随机筛选在我院接受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治疗患者88例,将所纳入的患者采取分组对
目的 分析药品检验过程中严格质控的效果.方法 对本研究院2019年1-12月药品检验工作现状进行分析,制定严格质控方案后与2020年1月进行应用,通过数据分析法对2019年度和2020年
目的:阐述LDR一体化产房护理模式应用于初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效果.方法:观察实验统计并于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完成回顾性分析研究,于妇产科中挑选初产妇共计100例,平均分
目的 探究精准护理模式在血液净化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64例血液净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常规护理组患者24例,精准护理组患者40例,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