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的实施与建议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res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为了实现幼儿的健康、全面发展,有效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質能力,幼儿园组织开展科学活动至关重要。因此,在组织开展幼儿科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注重合理的指导方式,明确主题,准备丰富的材料等,保证科学活动顺利开展。首先,本文针对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其次,从多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希望能够提升科学活动的有效性。
  【关键词】幼儿园;大班幼儿;科学活动
   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在学前教育中,科学活动已经成为重要的组成内容之一。与其他学科相比,幼儿园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和内容丰富多样的科学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和感知整个世界,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动手操作,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事物的紧密联系性,使幼儿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等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培养,这对幼儿健康、全面的成长与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一、当前幼儿园实施科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指导方式缺乏灵活性和启发性
   通过对幼儿园科学活动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可知教师普遍采用的教学指导方式为直接解答方式和阐释讲解方式,这两种指导方式较为单调和传统,可能会给学生带来枯燥、乏味的体验,使其参与度不高。所谓直接解答方式,就是在科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直接向学生给出答案,使自身的引导作用得不到充分的体现。例如,在科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在探究或者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错误,教师直接动手解决幼儿的问题,或者直接作出正确的答案,让幼儿进行模仿。这种指导方式将会导致整个科学活动缺乏趣味性和探索性,幼儿可能会失去兴趣。阐释讲解方式主要是指,在开展科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占据着主导地位,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掌握有关的科学原理及现象,教师主要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处于被动的状态。这种指导方式缺乏启发性特征,对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所起到的作用甚小。
   (二)科学活动内容选择时出现的问题
   在开展科学活动过程中,选择的活动主题和内容至关重要,直接决定着科学活动是否能够成功。通过调查分析,幼儿园教师在选择科学活动的内容时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选题范围太大,涉及到的内容较为繁杂和零散,定位不够明确和清晰。由于部分幼儿园教师对大班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发展状况等缺乏足够、深入的了解和把握,同时对选择的科学内容并未进行深入的研究,导致在一个非常大的主题下,涉及到了方方面面的问题,但是对这些内容的探究均停留于表面层次,导致探究活动缺乏有效性。例如,在开展“我们怎样过冬”这一科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了不同动物过冬的习性,又向学生讲述了人类过冬的问题。这些繁杂的问题交织起来,导致定位较为模糊,学生很容易会出现迷茫的状态,导致探究活动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第二,组织科学活动存在畏难情绪,只图简便。对幼儿而言,亲自动手操作以及深入探究是他们学习科学知识的有效途径。因此,在组织开展科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幼儿准备大量的、丰富的活动材料。但是,部分教师认为准备材料非常复杂和繁琐,常常会产生一定的畏难情绪,只选取部分容易获得的材料开展活动。由于缺乏必要的材料,将会导致整个科学活动沉闷枯燥,学生缺乏足够的兴趣,导致科学活动效果不佳。
   二、幼儿园科学活动实施的有效策略
   (一)充分掌握不同的教学策略,提高指导水平
   在组织开展科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指导方式,充分掌握各类指导方式的适用情况、特点等,促使幼儿的主体作用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充分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操作能力。因此,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教师必须要学会反思,对自身所采用的指导方式进行深入的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作出合理的调整。其次,对有关幼儿教育的书籍进行深入研究,为自身所采用的指导方式提供理论依据。充分借鉴优秀教师的指导方式,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运用,全面提升科学指导能力水平。
   (二)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明确选题以及广泛搜集活动材料
   针对在科学活动的主题内容选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解决策略:第一,号召幼儿园园长、组长以及教师等加强沟通交流,共同分析主题。通过相互交流和互动,可以让每一位幼儿教师明确所选择主题的深层次内涵,并明确科学活动需要哪些必备材料。第二,幼儿园应该鼓励教师开展比较尝试,分别为幼儿准备不同的操作性材料,更加深刻理解材料对于科学活动的重要性,可以有效克服准备材料时的畏难情绪。
   (三)以问题为导向,提高科学活动的有效性
   为了提高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可以以问题为导向按照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来保障科学活动有序进行。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在某些时候,发现问题要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发现问题是开展探究活动的起点,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自主发现问题。例如,在开展“有趣的不倒娃娃”主题科学活动过程中,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与不倒娃娃进行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就会发现,充满气的不倒娃娃倒在地上后会自己站起来。当游戏结束后,教师向学生提问:在游戏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此时,幼儿纷纷踊跃发言,提出了自己的疑问。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二,引导幼儿去探索问题,让科学活动绽放精彩。科学活动本质上属于探索的过程,具有非常鲜明的开放性、自由性和民主性的特征。在该环节,教师应该引导幼儿自主探究不倒娃娃不倒的主要原因。此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这些娃娃真调皮,推倒它们却又会立马站起来,这是为什么呢?此时,教师让学生自主观察,分析这些不倒娃娃与平常所见的充气娃娃有何区别。由此可知,幼儿探索答案的过程是在教师的鼓励和支持下生成的。第三,引导幼儿有效解决问题,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是指幼儿运用其已经具备的生活经验和新掌握的知识独立完成具体的任务。由于幼儿存在个体性差异,这也导致幼儿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呈现出非常鲜明的个性化特征,这种个性化特征也是科学活动的亮点所在。仍然以“有趣的不倒娃娃”为例,在该环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如鸡蛋壳、橡皮泥等亲自动手完成一个不倒娃娃。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幼儿形成丰富的、有益的经验,并且在循环渐进的过程中不断巩固和提升所学的经验,然后再利用这些经验去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以问题为导向,可以有效提升科学活动的实效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科学活动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对锻炼和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及操作能力等有非常显著的作用。因此,幼儿园可以定期组织开展不同主题的科学活动,有效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实现高效学习,在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同时,实现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仁.贴近生活寓教于乐——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活动之我见[J].新课程(综合版),2018(12):173
   [2]卢艳会.浅析幼师的科学素养与幼儿园科学活动的开展[J].中华少年,2018(30):201
其他文献
【摘 要】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也是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训练方式。理解课文靠读,感受语文思想感情靠读,积累语言要靠读。在语文教学中“以读为本”,既是学生学习的需要,也是优化阅读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朗读;目的;形式;层次;拓展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理解课文靠读,感受语文思想感情靠读,积累语言要靠读。在语文教学中“以读为本”
【摘 要】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利于学生字词的积累,同时还有利于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倾听能力、思考能力、审美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由此可见,阅读教学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正因如此,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阅读效果已是广大教师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展策略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帮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商品名:毓婷)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月期间我院妇科门诊诊断为同绝经期无排卵性功血患者56例,用炔诺酮(妇康片)口服治
【摘 要】小学语文作为母语的启蒙课程,为凸顯其在基础教育课程中“基础中的基础”这一特殊地位,为适应核心素养时代的新理念、新目标、新要求,根据“修订课标”精神和部编本小语教材所体现的新理念、新特点,其教学改革创新的基本策略和目标追求,可着力放在抓住“五个教学关键”、培育“五种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语课改;教学创新   2016年教育部颁布施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标志着我国基
【摘 要】2001年到2003年國家教育部颁发和修订了《体育健康课程标准》,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课程标准指出:“初中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不是体育﹢健康教育,而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是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这充分说明了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密切性。  【关键词】制约;因素;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改变策略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文化和身体素质的问题已经不容忽视
【摘 要】语文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良好语言运用和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开展语文教学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语文知识的意义所在,从而将之运用到生活中,不断加强知识积累。为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更好地理解知识,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是新课改
目的观察盆腔填塞应用于产科DIC病人术中急救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对8例术中弥漫性渗血无法用常规缝扎、压迫等方法止血的DIC病人采用纱垫(条)填塞盆腔以止血。结果8例均止血成
目的比较氯沙坦与雷米普利联合应用和单用氯沙坦与雷米普利对延缓肾衰竭的疗效。方法将60例早期肾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三组。A组20例用氯沙坦联合雷米普利治疗,B组20例用氯沙坦治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在脾破裂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9年1月-2011年12月,对31例脾破裂病人采用了包括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在内的多种非手术治疗措施
目的研究探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喂养治疗牛奶蛋白过敏婴儿,并与普通配方喂养的牛奶蛋白过敏婴儿对照,以便判断其治疗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通过皮肤点刺试验,结合临床症状、病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