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床睡,你准备好了么?

来源 :幼儿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gyh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独立睡觉如同断奶一样,每一个人都要经历,人人最终都能完成。但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的感受是不同的,有人快,有人慢,有人轻松,有人艰难。有资料显示,孩子与父母分床睡如果从刚出生就开始,可以让孩子从小就产生一种自我独立意识以及私人空间意识,他会感觉到他和大人一样是独立的个体,而他的小床就是属于他自己的天地。这为他以后分屋睡做好心理准备,减少因为分屋睡觉带给孩子的焦虑与不安。
  另外,分床睡可以减少孩子的睡眠干扰,提高睡眠质量和睡眠深度,还可以及早锻炼孩子的感觉和感悟能力。与父母同床睡,孩子主要依靠肌肤的接触产生安全感,而分床睡使得父母更多是通过话语和对孩子的关注来给他传递安全和爱的信息。
  家长有许多的不忍心。家长不忍心这个,不忍心那个。宝宝的每一次欢笑、每一声啼哭都牵动着家长的每一根神经……和宝宝的几次分床都是因为有这么多的不忍心而半途而废。
  但是孩子从一生下来就没有离开过父母,一下子要他在离开父母的环境里安然入睡,不是件容易的事。这需要有个过程,不能简单地要求孩子自我克制,一定要给予孩子心理、生理上的抚慰和帮助。以下三位母亲的做法,会不会给想和孩子分床的你一点启发呢?
  一、可爱的卡通图案吸引了宝宝的视线
  漂亮的卡通图案总能吸引宝宝的眼球,这是由宝宝的年龄特点决定的。我利用宝宝的这一特点,给宝宝买了印有卡通画的小床,小床上铺的床单、被子也都印有宝宝最喜欢的卡通画。尤其是印有卡通狗的小枕头,宝宝看了非常喜欢。到了晚上,就很高兴地爬上小床,抱着卡通狗呼呼入睡了。看着宝宝熟睡的模样,只要是符合宝宝年龄特点的,宝宝喜闻乐见的,宝宝就会欣然接受。
  二、常换常新的“床文化”让宝宝新鲜再进步
  俗话说得好,最好吃的菜也不能天天吃。让宝宝对自己的小床具有新鲜感相当重要。这就要做到常换常新。一段日子是动物系列,一段日子是水果系列,再过段日子是蔬菜系列……并且这些床单、被子、枕头上配有相应的动物、水果、蔬菜等等汉字。图文并茂的床文化让宝宝在睡前几分钟自主学习。慢慢的,宝宝已经认识了不少汉字,看到宝宝的这些进步,有谁能说宝宝不是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呢?
  三、坚持不,拒绝宝宝不合理的要求
  万事开头难。但是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后,如何坚持不懈更难。那是一件偶发事件,它让我明白,要想彻底改变宝宝的依赖心,只有一个办法——“狠心”。
  那晚,几个朋友来我家串门,为了招待朋友,我把宝宝一个人留在房间里。到八点左右,我进房间看到宝宝已经睡着了,我暗喜。为了巩固效果,也为了能让宝宝早一天能独立,第二天,我故意走开,宝宝也睡着了。第三天,我如法炮制,宝宝这次不依不饶,一把揪住我不放。我耐心地给宝宝讲了道理后毅然走开,躲在门口偷偷观察。宝宝闹了一会儿后见实在没有人理她,只好自己睡了。就这样坚持了一些日子,宝宝现在已能一个人安静入睡了。对于孩子的每一个无理要求,我们都要回绝,不能心软。这样才能培养出一个不任性,不娇宠,独立自主的孩子。
  通过此事,我深深明白,一是做任何事都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一口气吃成胖子,要给予时间让孩子去慢慢适应,慢慢调整。从而让孩子更健康、更和谐地发展;二是做任何事都要遵循一贯性原则,否则只能是让孩子缺乏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勇气而半途而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分床事件也提醒了我,其实我们可以让宝宝养成出生后就独自睡小床的习惯,这样就不会产生像我一样的困惑了。
  让孩子懂事独立与可以选择我们有意识的培养密不可分。让孩子独立睡觉就是一个培养独立精神的过程。家长可以参照以下“七步法”。
  第一步:让孩子以自己的意愿布置小房间。孩子可以将自己喜欢的照片、图画挂在墙上,喜欢的书、“小动物”放在枕边。这样做意在让孩子知道:这是我自己的世界,我可以安排它,当然也应该享用它。
  第二步:每天让他心情愉快地上床。孩子心情愉快时愿意听父母的话,做一切事情。因此,孩子睡前千万不能吓唬或发出硬性指令,以免引起孩子心理上的恐惧或抵触。这是睡前的心理准备。
  第三步:找个替代物。突然一个人在空荡荡的房间里,寂寞害怕在所难免。如孩子喜欢妈妈的枕头,说是抱着它就像躺在妈妈身边,每天都要抱着枕头睡觉。家长可以同意了,因为心理依赖的拐棍要慢慢地放弃。
  第四步:打开房间的门,保持空间的交流。可以让孩子的房门打开,家长的房门也开着,让孩子感觉到这样就还像在一个大房间,只不过不是在一张床上;爸爸、妈妈一直在关注着他,他不是一个人在战胜恐惧和自我。
  第五步:转移注意力,讲孩子高兴的事。和孩子一起回忆白天和小伙伴之间发生的一些高兴的事,或者是与他一起看书,讲些美好的童话故事。逐渐过度到让孩子自己讲、自己画,累了就睡等孩子睡着了再离开。
  第六步:夜间关心,允许反复。孩子毕竟还小,夜里睡得怎么样?小便了没有?父母的牵挂在所难免。有时半夜去看孩子,孩子趁机会又爬到了父母的床上,这时不要赶他走。因为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要孩子度过了入睡前自我挣扎的阶段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第七步:不断鼓励,持之以恒。每天早晨,走到孩子的床边,亲一下他的小脸,轻轻地说一声:“我的宝宝真能干,今天又做了一个什么好梦?”家长与孩子必须共同努力,坚持下去。
  在1~3岁之间,孩子经历了一些关键事件,比如断奶,大小便训练等。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能够区分自我和他人,产生独立性和控制感。孩子已经有能力从外部世界独立,因此这个阶段适宜分床以至分房。
  根据精神分析,3~6岁是儿童的“俄狄浦斯期”,孩子会对父母的关系、两性之间的问题比较敏感。从性心理角度来说,孩子3岁之后最好与父母分床,至少不要有可能直接看到父母的性事。在临床上,也确实有一些个案,记得早年间听到或看到父母间的性事,对性心理产生刺激性的影响。实际上,不是不分开一定会出问题,而是出问题的可能性会大一些。在3~6岁这个关键期,孩子需要意识到父母之间有一种亲密关系,是他没有能力介入的,接受这一点有益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6岁之后,孩子逐渐进入潜伏期。这阶段孩子对外部世界的关注超过对自身的关注。如果在小时候没有分开,那么这个阶段也可以比较容易地分床(房)。而到青春期孩子会再次回归对自身的关注并产生性的冲动。如果在青春期到来之前还没有完成分床(房)的过程,可能提示出家庭关系和互动模式是存在一定问题的。
  在世界各地,孩子与父母是否应该分床睡的支持者和反对者一直争论不休。有的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坚持让孩子单独睡,觉得这样会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坚强的意志;有的家长则觉得等孩子各方面能力都达到一定水平后再让孩子独自睡更加稳妥。各个家庭的情况不同,各个孩子的发展水平也不相同,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不管怎样,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才是我们共同关注并期待的。
其他文献
所谓数学,即数与学的总称。数是数量、数的多少等等,具有很广泛的范围。学即指学习的方法、学习的顺序等。幼儿期是孩子才开始接触数学这一门学科知识。由于数学具有抽象性,所以数学教育首要任务是要思考如何让幼儿对数产生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指出,数学活动应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主。因此如何让孩子爱上数学,如何使孩子对数学活动产生浓厚兴趣呢?  一、利用周围环境,潜
期刊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是当今世界幼儿教育界的重要关注点之一,不少国家都把社会领域课程作为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2000年正式施行的《幼儿园教育要领》(以下简称日本新《纲 要》),内容包括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和表现。日本的人际关系相当于我们的社会教育领域,但日本将人际关系放在第二位,仅次于健康教育。而我国2001年颁布和施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中国新纲要》),
期刊
我国伟大的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提出:“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户外是一个开阔的天地,也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因此,幼儿园应积极把孩子的兴趣引向户外,让孩子接触户外大自然,充分享受户外活动的乐趣。  一、积极创设良好的户外活动环境  幼儿园良好户外环境能够满足
期刊
现象1我儿子4岁了,特别好动,反应能力很强,但不能专心于一件事情,不知该怎么办?  现象2 我家女儿今年5岁了,性格很内向,不会主动与同伴交往,作为家长还是有些担心,会不会被别人斯负呢?  面对孩子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家长不知所措。孩子在游戏中是否可以专注呢?不善于交往的孩子,当获得成功感时如何与人分享呢?出现的种种问题,游戏是否可以帮到孩子呢?家长疑问多多。  陈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儿童教
期刊
设计意图  《奇妙的磁铁》是大班科学教材中的一节课,该课中的磁铁是幼儿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品。幼儿玩起磁铁来总是爱不释手,但他们大多只是单纯的玩耍,而没有知识的建构。因此,本节课中利用磁铁能够吸铁的特性容易引发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探究问题,开发智力,满足他们的探究兴趣和操作愿望。让幼儿在玩磁铁这一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了磁铁的奇妙,在此过程中,产生浓厚的兴趣将成为他们继续探索的动力。
期刊
看图讲述是幼儿园语言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主要是通过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图片反映现实生活,帮助幼儿在现实的感觉和过去的经验之间架起桥梁,并建立语言联系。通过看图讲述,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发展幼儿的思维和想象能力,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往的看图讲述活动基本是要求幼儿在观察图片的基础上,根据教师提问,讲出图片上的人物、地点、发生的事情,使幼儿跟着教师的提示去思考,做出回答。这种教学使幼儿只是单单会讲
期刊
摘要谜语教学是深受幼儿喜欢的教学活动。幼儿园的谜语教学对于丰富幼儿的知识,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幼儿的交往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要真正发挥这些作用必须选择适宜教学内容,建立多样化的活动模式,采取适当的方法。  关键词谜语教学 幼儿园 活动模式    谜语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它既是一种有趣的游戏,又是一种文学式样,深受幼儿的喜欢。笔者尝试将谜语纳入幼儿园的教学内容,通过
期刊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根据农村幼儿园的实际,首先要注重有机融合,作为有效利用乡土课程资源的着力点。其次重视动态生成,努力挖掘乡土课程资源的生长点。第三、捕捉细节,不断创新乡土课程资源的关注点。作为农村幼儿园的教师,只要我们积极地、合理地、创造性地应用乡土课程资源,就会不断地拓展幼儿教学的新天地,从而提高幼儿素质。  关键词乡土课程资源 有机融合 动态生成 细节 整合策略     《纲要》指出:“城乡各
期刊
摘要《纲要》中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同时,它也是对教育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以期达到教育价值增值的过程。本文试图从教育评价的多元化的建构、多元化评价的价值取向、以及多元化评价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对新课程理念下的多元化发展评价进行探析。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评价 多元化评价
期刊
幼儿美术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因为她可以让幼儿尽情地宣泄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的认识、情感和体验,从而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美术鉴赏力,最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最有利于启迪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但是,教师、家长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常常把涂鸦、绘画和美术教育活动等同起来,以培养幼儿的绘画技能为目标,注重临摹训练,把幼儿的思维空间限制起来,以画得像不像、线条流畅与否作为幼儿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