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课程幼教园地的一朵奇葩

来源 :幼儿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aeeett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根据农村幼儿园的实际,首先要注重有机融合,作为有效利用乡土课程资源的着力点。其次重视动态生成,努力挖掘乡土课程资源的生长点。第三、捕捉细节,不断创新乡土课程资源的关注点。作为农村幼儿园的教师,只要我们积极地、合理地、创造性地应用乡土课程资源,就会不断地拓展幼儿教学的新天地,从而提高幼儿素质。
  关键词乡土课程资源 有机融合 动态生成 细节 整合策略
  
  《纲要》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下基础。” 近年来,我园利用得天独厚的乡土资源,积极构建乡土课程,努力探究乡土课程的整合策略,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有机融合:有效利用乡土课程资源的着力点
  (一)回归自然:亮出家乡的风采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大自然是我们的知识宝库,是我们的活教材”。《纲要》也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促进幼儿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农村幼儿园周围的乡土资源是很好的课程资源。我们鼓励教师与幼儿走出幼儿园,到大自然中去,引导幼儿关注大自然中独特的有兴趣的现象及事物,鼓励幼儿对遇到的问题和感兴趣的事物大胆探索,在直接感知中学习。如组织幼儿到大自然中亲身感受季节的变化和自然界有趣的现象。春天,带孩子们到田野踏青,采野花、捉蝌蚪;夏天,带孩子们观察种植地里的黄瓜、茄子,组织幼儿开展摘瓜、玩瓜、尝瓜等系列活动;秋天,采摘形色各异的叶子,激发了孩子无数生动的想象和有趣的创意。稻花飘香的季节带孩子们去田野兜风,观察农民收割,了解粮食的来源、种植过程以及粮食与人类的关系。参观中孩子们对稻草有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们进行扎编稻草的活动。孩子们扎的草藕、草龙和一些有趣的草制品,让我们叹服;冬天,树木变得光秃秃的,天气冷了,孩子们想到要用稻草为小树穿衣服,为小动物造房子……由于幼儿亲身融入大自然,他们作为活动的主体,主动地参与活动。在真实的环境里,在丰富的活动中体验、发现、收获、表达 ,每个孩子对家乡的自然事物充满了好奇,探究过程中情感态度积极、思维活跃,激发了孩子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二)主题墙饰:乡土课程的另类风景
  在主题墙的设置中,我们提倡幼儿利用多种农村独具的自然材料来进行创设。在主题“家乡的秋天”中,我们有用稻草编制的家乡特产——草茨菰、草藕,用草梗编的箩筐,用花瓣串的项链,用树叶粘的小虫子等等。孩子们在制作欣赏中了解了这些自然物的特点,也了解了它们本身的使用价值,更有助于幼儿探索,便于幼儿合作。
  当然,我们不可能每天都把孩子带到自然和社会中里去感受教育,但是我们可以把自然和社会搬到幼儿园里来,于是幼儿园的主题墙饰里出现了“农家乐”“家乡的古运河”“美丽的家乡”“请到荷藕之乡来”等等,为幼儿创设了自然和社会鲜活的课堂。
  (三)社区资源:幼儿社会实践活动的立体空间
  社区是幼儿教育不可缺少的资源。我们尽量多利用周边的社区环境资源来开展各种各样的幼儿社会实践活动。如蔬菜丰收的季节里,我们来到种植地里参观。孩子们看到满园的蔬菜十分高兴。 “呀,好大的萝卜呀”“青菜的叶子真绿”“原来红薯是长在地下的。”……当看到孩子们围着这些蔬菜,有的问,有的答,有的用手摸,有的干脆凑近闻时,我就提问:“这么多的蔬菜,你发现了什么?你最想知道什么呢?”我的一句带有挑战性的点拨引起了孩子们带有思考的关注,孩子们主动地和同伴交流、分享,有的还把问题带回家向家长请教,从而产生了由蔬菜引发的教育主题。
  二、动态生成:努力挖掘乡土课程资源的生长点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我们力图体现多元性和本土性并重的原则,即在教材的基础上,辅之以教师精心组织、选择、挖掘、创设以及师生共同生成的乡土教育内容,并将两者有机结合。
  (一)随机性教育:让乡土课程走向开放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问题:教师设制的主题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并不一定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孩子的所思,所想,所感,也不一定都符合孩子的兴趣与需要,对孩子们不感兴趣的内容,就不强迫接受,而是随机制定计划。对孩子感兴趣的内容,给予足够的时间,让他们选择,按自己的方式主动开展活动。如在开展秋天的活动中,老师带领小朋友在草地上捉蚂蚱,小朋友发现蚂蚱的颜色和草的颜色很接近,不易被人发现,就相互间展开了讨论。于是老师就在兴趣与教育价值之间捕捉到了结合点,产生了“动物的奥秘”的主题,从动物保护色开始,引导幼儿共同探讨,了解动物保护方式,开展“有趣的动物”和“我爱动物”等系列活动。
  (二)探索性环境:让孩子的创造个性飞扬
  在利用自然材料开展探索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始终以活动的观察者、参与者、支持者和引导者的身份为幼儿探索活动创造条件,让幼儿自主选择,并按自己的方式,在与老师、同伴的交互作用中主动地开展活动。如种植园里的萝卜成熟的时候,孩子挽起小箩筐簇拥着去采摘,并把拔下的萝卜一部分分着吃,一部分用来做有趣的动物和好玩的模型。又如在春天自然角的材料采集过程中,我们发动家长和幼儿人人动手,参与采集,提高了活动兴趣。我们把大家一起收集的植物种子、果实汇聚在一块儿,然后幼儿会根据种子、果实的颜色、形状及特征进行观察分类、粘贴物体等一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自主地发现问题,自发地探究问题、合作学习,自由地表达经验、表现能力。
  (三)多方位引导:让乡土课程资源趋于优化
  在活动中幼儿往往会提出许多问题,我们充分提供了探索的空间,积极鼓励幼儿自己去寻求答案,从正规性科学活动到整合性的系列活动,例如中班“各种各样的豆宝宝”活动,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对豆宝宝进行了解。教师适时组织幼儿进行信息交流,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想出了不同的分类方法:如颜色、大小、形状、功用等等,孩子们在主动尝试的过程中获取经验,他们选择各种豆宝宝分区游戏,在美术区进行“豆豆艺术品”创作。有的小朋友设计的作品是“豆娃娃去旅行”,用红豆粘贴了船,用豌豆做帆,用甜豆做娃娃的帽子。还有的小朋友设计的作品是“豆娃娃上月球”、 “我和豆娃娃做游戏”等等……在操作区、数学区、语言区中,幼儿玩豆豆棋、夹豆豆、送豆豆回家游戏……孩子们在不同区域活动中得到了不同的体验,并扩展了幼儿活动的兴趣。
  三、捕捉细节:不断创新乡土课程资源的关注点
  孩子天生就是个探索者。因此老师要给孩子提供适宜的材料和探索的空间,让幼儿去探索和发现,自主的构建新经验。农村使孩子拥有广阔的活动空间、丰富的活动内容和材料,为幼儿提供了更丰富的刺激和最多的探索机会。
  (一)关注自然:让乡土课程实施无痕
  奥妙无穷、变幻莫测的大自然是幼儿学习的最佳场所。我们组织幼儿走出教室,去大自然中探索种种有趣的现象。秋天到了,带孩子们到稻田地里去感受秋天的景色,走在田间小路上,松软的泥土散发出湿润的甜丝丝的秋的气息。金黄金黄的稻浪犹如大海的波浪。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教孩子们《锄禾》,给他们讲农民伯伯从种到收的整个过程。孩子们欣喜无比地听着,有的小朋友还悄悄地对伙伴说:“农民伯伯真的好辛苦。”借机我对孩子们进行了爱惜粮食的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又体验到了活动的快乐。
  (二)勤于实践:让幼儿在活动中提升能力
  劳动是乡土特色课程的重要内容,为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在劳动过程中观察植物。初春,在“快乐的种植园”系列活动中,我们着重进行了以下活动:拿来植物种子,让幼儿将它们分别种在黄泥、稻草、沙子、树叶中,探索植物的生长条件和结果。初步学习种植的技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让幼儿明白了植物生长需要阳光和水的道理,产生强烈的探索兴趣。
  (三)捕捉细节:让乡土课程绽放魅力
  我们的家乡,风景优美,物产丰饶,为我们的幼儿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自然条件。野花野草用来制作美丽的花艺品,树皮麦杆都是我们手工制作的好材料;春华秋实,我们引导幼儿认识水稻、麦子,观察农作物的生长,感受劳动的辛勤、丰收的喜悦,开展各种谈话分享活动。 如家乡的荷藕远近驰名,为孩子们所熟悉。我们开设了相关的区域活动,让幼儿在做做、玩玩、看看、画画、说说的过程中,感受家乡物产的富饶,人民的聪明勤劳,从而对家乡产生亲切感、自豪感。
  美丽的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始材料,只要我们积极、合理、创造性地加以应用,我们将会不断地拓展幼儿教学的新天地,从而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
其他文献
1994年,台湾台中师范大学王财贵教授针对当时台湾重知识轻文化的儿童教育现状,发起了“儿童读经”运动,吸引了数百万的台湾儿童参与其中。2004年,蒋庆先生为3~12岁的儿童编撰了一套12册的《中华文化经典基础教育诵本》,至此,儿童读经运动在中国大陆也逐渐地兴起并发展起来。一石激起千重浪,儿童读经在获得众多世人追捧和支持的同时,也遭到了一些学者的质疑与反对,并由此引发了一场有关“儿童读经”的必要性与
期刊
摘要安全是人类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需求,安全就是生命。但是近年来,幼儿园里危险事件频频发生,意外伤害已成为影响幼儿健康成长的第一杀手。这不能不引起社会和广大幼教工作者的焦虑和关注。尽量避免幼儿园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是幼儿园保教工作的重要内容。笔者在此就幼儿园意外伤害事故的原因和对策的问题谈一些看法。  关键词 幼儿园 意外伤害事故 安全管理 安全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
期刊
园本教研作为贯彻《纲要》、实施课程改革过程中一项重要的教研管理制度,各地幼儿园都积极响应开展。园本教研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教研机制,注重从幼儿园实际出发,将以园为本开展教研的思想渗透到每一个教职工的工作中,扎实开展特色园本教研,促教育质量提升、促教师成长、促幼儿发展。  一、课题研究、常规教研活动、园本培训一体化,促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  课题研究、教研活动、园本培训一体化,实现了教研为教师教学服务的宗
期刊
所谓数学,即数与学的总称。数是数量、数的多少等等,具有很广泛的范围。学即指学习的方法、学习的顺序等。幼儿期是孩子才开始接触数学这一门学科知识。由于数学具有抽象性,所以数学教育首要任务是要思考如何让幼儿对数产生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指出,数学活动应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主。因此如何让孩子爱上数学,如何使孩子对数学活动产生浓厚兴趣呢?  一、利用周围环境,潜
期刊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是当今世界幼儿教育界的重要关注点之一,不少国家都把社会领域课程作为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2000年正式施行的《幼儿园教育要领》(以下简称日本新《纲 要》),内容包括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和表现。日本的人际关系相当于我们的社会教育领域,但日本将人际关系放在第二位,仅次于健康教育。而我国2001年颁布和施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中国新纲要》),
期刊
我国伟大的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提出:“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户外是一个开阔的天地,也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因此,幼儿园应积极把孩子的兴趣引向户外,让孩子接触户外大自然,充分享受户外活动的乐趣。  一、积极创设良好的户外活动环境  幼儿园良好户外环境能够满足
期刊
现象1我儿子4岁了,特别好动,反应能力很强,但不能专心于一件事情,不知该怎么办?  现象2 我家女儿今年5岁了,性格很内向,不会主动与同伴交往,作为家长还是有些担心,会不会被别人斯负呢?  面对孩子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家长不知所措。孩子在游戏中是否可以专注呢?不善于交往的孩子,当获得成功感时如何与人分享呢?出现的种种问题,游戏是否可以帮到孩子呢?家长疑问多多。  陈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儿童教
期刊
设计意图  《奇妙的磁铁》是大班科学教材中的一节课,该课中的磁铁是幼儿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品。幼儿玩起磁铁来总是爱不释手,但他们大多只是单纯的玩耍,而没有知识的建构。因此,本节课中利用磁铁能够吸铁的特性容易引发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探究问题,开发智力,满足他们的探究兴趣和操作愿望。让幼儿在玩磁铁这一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了磁铁的奇妙,在此过程中,产生浓厚的兴趣将成为他们继续探索的动力。
期刊
看图讲述是幼儿园语言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主要是通过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图片反映现实生活,帮助幼儿在现实的感觉和过去的经验之间架起桥梁,并建立语言联系。通过看图讲述,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发展幼儿的思维和想象能力,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往的看图讲述活动基本是要求幼儿在观察图片的基础上,根据教师提问,讲出图片上的人物、地点、发生的事情,使幼儿跟着教师的提示去思考,做出回答。这种教学使幼儿只是单单会讲
期刊
摘要谜语教学是深受幼儿喜欢的教学活动。幼儿园的谜语教学对于丰富幼儿的知识,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幼儿的交往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要真正发挥这些作用必须选择适宜教学内容,建立多样化的活动模式,采取适当的方法。  关键词谜语教学 幼儿园 活动模式    谜语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它既是一种有趣的游戏,又是一种文学式样,深受幼儿的喜欢。笔者尝试将谜语纳入幼儿园的教学内容,通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