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探讨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37599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震所具有的破坏性不仅对人类的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而且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重大损失,抗震是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重点内容,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必须提升建筑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灾害,其带给人类的危害是巨大的,为了尽量减少地震的危害,本文针对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加以分析。
  【关键词】建筑结构工程;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设计
  1、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
  1.1不够重视建筑抗震的问题近些年来,我国连续发生了不少大大小小的地震,这些地震所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无可弥补的损失,造成该损失的大部分原因是我国已有的建筑物缺乏足够的抗震性能。另外,还有一些建筑的设计人员不够重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性,在确定设计方案时不够重视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的合理性,导致设计方案中的抗震設计内容被忽视,这种情况在一些改建,扩建工程中尤为普遍,在地震灾害来临时就会留下致命的隐患。因此,这就要求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在建筑结构设计的时候,要严格按照抗震规范的条款,根据该地区的自然条件来选择恰当的抗震级别和合理的抗震构造措施。必须考虑怎样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从而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1.2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验证问题
  为了检验建筑抗震结构分析结果的合理性、有效性,目前可采用三种验证手段:第一进行建筑抗震模型试验;第二对建筑地震反应监测;第三对建筑震害研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试验是实践的一种近似体现。与航天工程、机械工程领域相比,由于建筑结构体型庞大,几乎不可能完成足尺建筑结构的抗震加载试验,因此通常采用建筑抗震模型结构试验。近几年,国际上陆续举办多次不同类型建筑抗震结构的盲测试验,以检验现有的各种抗震设计计算模型的模拟方法。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不同软件甚至采用同一软件所模拟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结果相互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也说明我们目前的结构地震反应分析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此外,由于在已有的建筑安装监测设备数量很少或甚至没有,而地震灾害又具有极大的不可预测性,这也大大降低了利用地震反应监测检验抗震建筑结构设计的可行性。
  1.3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的意识问题
  现在不少的建筑结构设计人员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缺乏足够的专业设计能力,导致设计出来的建筑物缺乏足够的抗震性能,留下一定的抗震安全隐患。另有一些建筑结构设计人员抗震安全意识不足,建筑设计时强调、注重建筑的外观美感,轻视建筑抗震整体协调问题,也对该建筑留下了一定的抗震安全风险。所以,建筑结构设计人员要继续专业学习,丰富自身的专业设计能力,要具有建筑抗震的危机意识,一定要站在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的立场上考虑建筑结构设计:并要结合该建筑的具体使用功能,这样才能设计出抗震安全、外形美观、经济合理的建筑物。
  2、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2.1建筑结构平立面体型的确定
  建筑结构平立面布置也是影响建筑物抗震效能的一大重要因素。合理的建筑结构布置,不仅可以保证建筑物的稳定,还可以提高建筑物自身的抗震能力。在抗震设计中,如果该建筑的结构平立面布置合理,并且该建筑结构的布置符合建筑抗震规范要求,那么此建筑物势必会具备优秀的抗震能力。所谓的建筑结构平立面布置合理指的就是在设计建筑结构体型过程中,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建筑物平面规则、对称布置,这样才能保证该建筑同一楼层间平面刚度变化一致,其次尽量考虑建筑物竖向凹凸少,使得建筑竖向刚度变化上保持稳定,避免不同楼层之间抗震时刚度不稳的现象,这样合理的平立面布置对建筑抗震有利。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对于结构复杂的建筑物而言,良好的抗震缝的设计也非常重要,抗震缝两侧结构完全分开,中间间隙距离保证在地震作用下两侧结构不发生碰撞。抗震缝一般设置在结构变形的敏感部位。若抗震缝设置不当在地震发生时就会变成薄弱环节,不利该建筑物的抗震。
  2.2建筑结构抗震材料的选择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材料是主要的承重原料,材料的刚度和塑性对建筑结构抗震的影响较大,为了确保建筑物的整体抗震性、稳定性,在选用材料时,要结合本地的地震历史资料,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从抗震角度考虑,作为建筑材料应轻质、高强;构件间的连接应有良好的整体性、延性,且能发挥材料的全强度。按照此原则,钢结构是最符合抗震材料要求的,多次地震灾害实例表明钢结构的抗震性能好,但钢材的造价及维护费用较高。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体性好,造价低廉,有较大的抗侧移刚度,经设计可保证结构具有一定的延性。但该材料也存在难以克服的弱点:当地震持续较长时间时,在反复的地震荷载作用下,构件刚度因裂缝的开展而递减,将混凝土挤碎。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方便,但它的抗震弱点在于框架节点等构件接头强度及变形能力均低于构件本身强度而形成薄弱环节,同时预制构件装配时会产生次应力,整个结构缺乏连续性和整体性,故这类结构不宜在高烈度地区采用。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中,为了达到提高建筑抗震性能的目的,必须科学合理选择适合该建筑的建材。
  2.3建筑场地的选择
  选择合适的建筑场地也是能提升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尽量选择土地成分及土地结构具有良好密度和硬性的场地,并且该场地土质成分均匀性良好,这样的场地作为建筑结构工程的建设场地,才能保证建筑场地范围内的土地能更好地、均匀地承受上部建筑结构的荷载。设计人员在建筑场地选择中应该避开软土、液化土、采空区以及河岸边缘等相关地段,避免因为上述地质范围中土体的密实度、坚硬度以及凝结度等相关性能的低劣而导致建筑物在应对地震灾害的过程中出现土体承重荷载能力不够的现象;对于一些容易发生滑坡、地陷以及泥石流等山体事故的危险地段,也应尽量避开选择其作为建筑结构的设计场地;同时尽量避免建筑场地选择在地震断裂带上,这样才能避免降低上部建筑结构对地震灾害作用力的抵抗性能。
  2.4建筑结构参数计算
  根据该地区的自然条件选择该建筑恰当的抗震级别和合理的抗震措施;根据不同建筑结构类型在面对地震冲击力时所具有的荷载作用力完成抗震设计参数的选择;使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建立相应的建筑结构抗震计算模型对该建筑的抗震作用力进行清晰明确的计算,保证建筑与规划设计所选的抗震级别、抗震措施、抗震设计参数、抗震计算模型能够符合该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保证该建筑抗震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受力的合理性及科学性。
  结语:
  地震对于建筑物具有较强的破坏力,抗震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中保证建筑物安全性、稳定性的最重要因素,提高建筑结构抗震能力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必须以建筑结构的实际情况为主,以强化建筑的抗震特性。
  参考文献:
  [1]王仪政,李厚民,舒展,等.中国动漫博物馆钢结构抗震设计与分析[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5(S2):93-97.
其他文献
台湾六七十年代,正是社会转型时期。台湾作家黄春明、王桢和和陈映真的作品《我爱玛莉》、《小林来台北》和《唐倩的喜剧》都反映了资本主义城市文化与乡村文明的冲突,表现出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但同时国内外环境也发生着深刻变化,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不断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在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我们党首次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又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
新编高中思想政治课对教育教学的目的十分明确,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以新的教学理念帮助学生提高知识和能力,“水到渠成”地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格人才。可见,高中思想政治课在我国的中学教育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中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人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关系到为国家培养什么样的接
期刊
1978年3月,全国人民第五次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中国发展史上的一段公众记忆.会议第一次出现了“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
期刊
【摘要】现阶段,对于现代建筑的设计要求和施工管理要求更高,既要满足人们对环境的需求,又要满足建筑实用功能指标。借助BIM技术,可以打破传统建筑设计模式的不可协调性、进而实现建筑设计的可视性和施工管理的可模拟性。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设计;施工管理;一体化  1、BIM简介  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简称BIM,从字面上理解是一种建筑数据模型。BIM是在运用三维技
新课改已有序推进多年,在这个过程中取得了不少的骄人成绩,也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那么新课改该如何更稳健的走下去,取得更好的成果呢?下面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一、立足文本,注重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语感是一种语文修养,是一种话语系统的敏锐感觉,是长期规范的语言感受的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的能力。”我们也应该让学生具备类似的敏锐感
期刊
【摘 要】目前的英语课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更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这显然滞后于社会发展,本文就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情境教学进行了研究,从而在提高高中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加强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关键词】英语 情境教学 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要】近年来,在建筑产业整体迅猛的发展下,如今的施工领域已不是过去的常规化施工,而是在一些高强度、高难度的作业地域范围、地形复杂的隧道、跨度大的桥梁和深层的地基等进行,如高空、海底、山脉断层处和冻土层地带等开展施工,高效率、精准化的工程机械设备为公路施工带来了方便。但国内公路施工企业的工程机械管理水平常常难以满足当代施工的需求,因此,本文将对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机械设备管理进行重要阐述。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