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可见,在落实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大概念和主题各司其职,大概念让学科教学结构化,主题则引领教学,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主题在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际教学中,经常出现主题活动对大单元教学功能的“越位”现象.因此,弄清主题在大单元教学中的角色定位很有必要.
鲁迅作为我国近代重要的文学家之一,其部分优秀作品被选编到教材中,并占据了很大的比重.鲁迅文学作品能够深刻地反映社会中的弊端,具有一定的批判意义,因此借助鲁迅作品进行批判性思维教学具有必要性.但是受长期的应试教育影响,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鲁迅作品教学越来越不受到重视.新课改重视语文素养能力教育,批判性思维能力教育对健全学生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教师可对选编的鲁迅作品进行解读,以促进语文教学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春江花月夜》是唐诗中颇负盛名的佳篇.闻一多先生将其称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唐诗杂论·宫体诗的救赎》).但闻先生并没有给出详细的解说.各种评述多以疏通串解诗句本身为己任,很少触及它独特的抒情视角——站在整个人类立场上,对一轮晈月给所有人带来的丰美情感所发出的浩大感喟.人们常说这首诗中有“宇宙意识”,但往往只限于对开头那几个问题的赞叹,却难得由此触及蕴涵全诗抒情中的“人类情怀”.这原本是张若虚最富有突破性的领悟.而最接近张若虚这番广大深沉浩叹的,应是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