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中心城市积极构建“省会经济圈”

来源 :北方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ery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世纪末开始,世界各国纷纷发展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城市群已成为创造财富的主体区域。从全国来看,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都市圈一体化步伐不断加快,经济地位稳步上升,2005年,三大都市圈地区生产总值70312亿元,占全国GDP总量的35.8%;地方财政收入总量6053亿元,占全国地方财政收入总量的40%。从中部地区看,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4大城市群于2006年已正式入围中央关于中部崛起的10号文件,成为引领中部崛起的重要支点。因此,合肥一定要抢抓机遇,发挥省会城市的优势,整合周边资源,打造“省会经济圈”。
  
  一、构建“省会经济圈”的基础
  
  (一)构建“省会经济圈”的理论基础
  以霍夫曼、缪尔达尔和赫希曼为代表的不平衡发展理论认为。不发达地区不具备产业和地域全面增长的资金和其他资源,因而理论上的各地区平衡增长是不可能的,因此,社会经济发展要根据不平衡发展规律,有重点、有差异、有特点地发展。在生产力布局的决策上,优先发展能够支配全局的重点地区和重点部门,并通过其来带动更大区域的发展。法国经济学家佩鲁为代表的增长极理论也认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为了使有限的生产力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实现生产、贸易、金融、人才、科技等资源的集聚,形成增长极,然后通过支配效应、乘数效应、聚集和扩散效应,带动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从经济发展的阶段和现状来看,安徽省经济落后,缺少一批具有较强带动力、辐射力的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因此,应根据自己的实际,实行不平衡发展,集中有限的资源,优先发展一些区位优越,经济基础相对较好的地区,打造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经济圈,形成区域经济增长极。
   
  (二)构建“省会经济圈”的政策基础
  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沿海与内地差距日益扩大。为此中央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使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为了进一步改变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状况,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统筹区域发展的思想,2004年又提出中部崛起战略,为广大的中部地区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在构建城市群问题上,2005年中央在“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指出,有条件的区域,以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为龙头,通过统筹规划,形成若干用地少,就业多。要素集聚能力强,人口分布合理的新城市群,这就明确了我国正在走一条以城市群和城市主导推进的城市化道路。
  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下,多年来,安徽省在区域发展上一直进行探索,上世纪80年代,安徽提出了“三区一中心”的战略布局,即:两淮经济区、沿江经济带,皖南旅游区和合肥科教中心;90年代,安徽提出了以合肥、黄山为两点,长江流域为一线,“两点一线”战略;2006年安徽省“十一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区域发展的重点,即加快合肥现代化大城市、以马芜铜宜为重点的皖江城市群和以“两淮一蚌”为重点的沿淮城市群建设步伐,形成以合肥和沿江沿淮“一主两翼”为第一方阵引领全省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2006年10月安徽省第八次党代会上提出“省会经济圈”的战略构想。2007年1月安徽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明确“建设以合肥为中心,以六安、巢湖为两翼的省会经济圈”,要求合肥要充分发挥经济基础和科技实力的优势,全力打造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积极构建“省会经济圈”,有效地带动六安、巢湖等周边地区的发展,进而推动皖中地区乃至安徽经济的整体跨越式发展。
  
  (三)构建“省会经济圈”的经济基础
  尽管合肥及周边地区经济还比较落后,但近几年合肥的发展也是有且共睹的。2006年,全年实现GDP1073.86亿元,比上年增长17.5%,提前4年实现“千亿元”目标,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由上年的16.3%提升到17.5%人均GDP突破两万元,达到23205元。增长14.3%;财政收入1677.77亿元,增长2 8.2%;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013元,同比增长13.7%,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690元,同比增长15.1%。此外,交通枢纽地位的形成,先进的工业基础,科教实力的充分发挥等,决定了合肥已初步具备建成中心特大城市的条件。比较而言,巢湖、六安两市经济总量小,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344.37亿元和356.4亿元,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低,这一方面是经济圈形成的不利因素,另一方面。也避免了经济圈内双中心或多中心的恶性竞争,无谓消耗资源。况且,六、巢两市的资源丰富,腹地广阔,特别是巢湖市拥湖临江,濒临我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发展潜力大。六、巢两市距合肥都在70公里左右,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三市联合,优势互补,共谋发展,使以合肥为中心的“省会经济圈”呼之欲出。
  
  (四)构建“省会经济圈”的文化基础
  合肥、六安、巢湖三市位于江淮之间,安徽中部,属于巢湖流域,是中国先民较早出现的地区之一,是南北文化的交融之处,历史上以农耕生产为主,人民勤劳。乡风纯朴,语言同属于以江淮官话为主的古庐州方言体系,礼仪举止,风俗习惯,饮食服装基本相同。这种文化上的同质性,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三市合作与交往的不断加深,联系越来越紧密,形成了独特的皖中文化体系,成为“省会经济圈”的文化基础。
  
  (一)建立健全地区协作机制
  构建“省会经济圈”,必须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和障碍,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统筹协调,实现三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一体化。为此,首先,必须建立由各市级政府和区县政府的主要领导、工商企业界代表、专家学者等为成员的区域发展决策委员会,根据平等协商的原则,确立经济圈发展的总体规划方案。其次,设立经济圈协调办公室,负责收集、发布信息,组织调研论证,及时解决区域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等相关事宜。第三,鼓励部门之间、行业之间、企业之间交往交流,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产业合理布局,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积极发挥经济圈的系统效应。
  
  (二)科学规划、合理定位
  作为省会城市的合肥,要想成为安徽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就必须把合肥放在安徽省、华东地区、全国乃至世界的坐标中进行高起点、高标准、大手笔的城市规划,打造城市特色和个性,积极推进城市滨湖发展;疏通拓宽巢湖入江通道,结合引江济淮(巢)工程,把裕溪河建成具备3000吨以上船舶的通航能力,使滨湖城市成为沿江城市;在裕溪河人江口建设合肥大港,以达到通江达海的目的。同时。积极规划合肥国家铁路枢纽、公路枢纽和航空港建设,着力建设大干线、大通道,增强合肥的聚集和辐射能力。在城市定位上,要发挥合肥的科教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工业基础优势、区域位置和交通等优势,力求把合肥建成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区域商 贸物流中心、旅游会展中心和金融中心,使合肥成为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大都市。
  
  (三)健全市场体系,扩大对外开放
  “省会经济圈”内要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实行商品、金融、技术,信息等市场的全面对接;鼓励多种经济形式,特别是民营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科学引导,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积极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同时,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不断地进行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特别是与皖江城市群的跨江发展实现良性互动,无缝对接,坚持东向发展,积极融入长三角,并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实力,成为长三角经济圈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县城经济实力
  工业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过程,是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以合肥为中心的皖中地区,以农业经济为主,经济发展滞后。县域经济薄弱,2006年经济总量最大的无为县只有97亿元,相当于全国百强县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因此,实现现代化,必须重视产业结构的调整,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发展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目前,皖中地区生产要素中劳动力充裕,相对便宜,资本、技术相对稀缺,而东部地区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土地、劳动力等资源日益紧缺,环境承载的压力越来越大,传统产业发展空间越来越小,成本提高,正在进入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上升期,像纺织业、加工制造业等资源消耗型、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将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所以,我们要抓住机遇,发挥区位优势,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制定正确的产业政策,主动承接长三角及整个东部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并结合本地区的实际,积极培育产业集群,提高县域经济实力。
  
  (五)加大地区创新体系建设,实现区域经济整体发展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否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取决于其区域创新能力。作为经济落后地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建立区域创新体系,整合各种创新要素,共同发挥集体创新功能。以合肥为中心的“省会经济圈”,要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为契机,在组织、观念、制度、科技、环境等方面全面创新,建立以政府为推进、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中心城市为支撑、高校科研机构为依托、人才为保证的产学研有机结合的创新体系,着力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让和产业化,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以实现经济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安徽省和县县委党校)
其他文献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平近日说,上半年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虽然增速有所回落,但仍在正常区间。张平在此间举行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成立20周年纪念活动上说,在
一份让市委书记"叫好"的建议书前不久,中共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在农工党苏州市委会的一份建议书上作出了重要批示:"建议很好。健康产业、健康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潜
“中国公共采购网”正式开通,作为运营总部和数据中心的“公共采购大厦”在武汉东湖高新区金融港落成。据该联合会副会长程远忠介绍,2011年中国政府采购规模达1.13万亿元人民币,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西方产权理论传入我国以来,我国经济理论界关于产权问题的研究大多以介绍和宣传西方产权理论为主,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了,出现了言必称科斯定理的反常现象。许多人甚至认为“产权”这一概念是以科斯为代表的西方产权理论的经济学家所提出的。实际上,马克思早于科斯等西方学者一百多年前就开始了对产权问题的研究。S·佩乔维奇曾经在《马克思、产权学派和社会演变过程》一文中指出:“马克思是第一位有产权
高善文在2008中国(北京)期货暨衍生品市场论坛上说,中国在2004年、2007年至今出现了两次明显通胀,二者相似之处首先是通胀水平快速上升,且突出表现为食品类价格急速上升;其次是GDP
由中科院研制成功的可完全生物降解塑料技术,可生产注塑级、吸塑级、挤出级、发泡级完全生物降解塑料系列产品。目前该项技术正在采用技术入股等方式寻求合作伙伴。
园区开发面积达到2km^2,入区企业95家,年拆解能力达150~200万t。成为我国北方地区规模最大、唯一经营进口第七类废弃机电产品拆解加工利用再生资源的专业化园区。
本文研究了在不确定环境下核心企业应该如何管理其供应商的问题,从供应商、核心企业、市场环境及牛鞭效应4个方面具体分析引起供应商不确定性的原因。本文认为,为了减少不确定
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是促进废旧物资的再生利用,因此废旧物资回收体系的建设是循环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但是,目前废旧物资回收体系存在着种种不适应循环经济发
参政议政工作是民主党派履行职责的生命线,能够为中共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力的参考和帮助。近年来,农工党淮安市委会紧紧围绕提高调研质量的关键环节,不断完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