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实验培养学生的能力

来源 :科教研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soft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感性认识方法,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正确的指导能使学生集中注意、深入思考、发展思维能力、迅速掌握实验操作要领,并能逐步养成进行化学实验研究所必须的科学态度和方法。通过实验使学生易于获取多方面知识,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生,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堂优质课,常常一开始就能扣住学生的心弦,而实验是激起化学兴趣的首要外部因素。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如果能巧妙地安排一些简单易做、色彩鲜明、变化莫测甚至让人匪夷所思的小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探知究竟的欲望,有利于矫正被动型接受式的学习情绪,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如高一《钠》一节的教学,首先演示“水生火”的实验(在蒸发皿中放入少量乙醚和绿豆大小的谨慎钠,然后用滴管滴入2~3滴水,结果蒸发皿中冒出熊熊火焰),学生观看这一违犯常规的现象,既兴奋又好奇,产生“水火不相容,为何水又能生火呢?”的疑问。这样巧妙地创设求知氛围,将学生引入到“愤”、“悱”状态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学科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以及将所知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产生创新欲望。化学实验在提高学生素质上具有整体的、综合的、独创的功能,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发挥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创设问题情境、验证、假设或猜想等环节的作用,激励学生改进实验方案,引导他们通过实验去发现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那种自觉的、勤奋的、实事求是的、百折不挠的敢于冒险的创新精神,从而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实验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教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完成知识的饿社会构建,使学生深刻、灵活、扎实地掌握知识。实践出真知,只有通过自身活动和主动参与,学生才能有效地掌握知识和方法,学生只有亲自动脑,才能建立优化高效的学习策略,培养独立获取和运用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卤素单质其氧化性的比较时,可以在做演示实验之前,给同学提供药品(氯水、溴水、NaCl溶液、NaBr溶液、KI溶液),请同学设计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从哪个角度、方法进行比较?这样,学生在预习时就通过课本的演示实验中得到提示,再具体地设计实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又如,在讲授氢氧化铝的两性知识时,教师可以先演示Al(OH)3分别和HCl、NaOH反应的实验,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为什么Al(OH)3既能和HCl反应又能和NaOH反应生成盐和水呢?Al(OH)3究竟是酸还是碱呢?接下来让学生阅读教材去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兴趣能较好地得到激发,并充分体现了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三、设计探索实验,培养探究能力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特别是在中学教育阶段,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要求他们灵活地、创造性地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作用是其他常规实验所无法比拟的。
  如学习原电池知识后,可布置一个课外作业:利用生活中的某些物品自制简易原电池。又如学习乙炔的实验室制法时,可以要求学生根据乙炔的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和特点,自己设计一套制取乙炔的实验装置,这套装置可以参考教材的设计,但不能与教材完全相同。学生完成后,在组织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比较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优缺点等。对好的方案特别是有创新的方案,进行表扬和奖励。鼓励学生创新,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组织分组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亲自实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技巧;而后巩固验证,加深和扩大他们所学得的理论知识。做实验的过程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因此,要认真组织好每一次的学生分组实验。对每一章每一节实验做到实验目的明确,要求具体,计划周密,要使学生学会、掌握操作要领,培养动手能力。学生动手实验时,教师必须及时防止和纠正在实验操作上的错误,训练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学生动手操作,掌握了一定的实验基本技能后,坚持练习,就会熟能生巧。事实证明,通过组织分组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综上所述,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阐述实验手段可以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其实在每种能力的培养中,又都包含着其他能力的发展。它们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教师如何真正运用好实验这个教学手段,直接关系到教育效果的好坏和学习效率的高低。我们国家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城乡发展不平衡,但我们化学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创造实验条件,让学生在较好的学习环境中掌握更多知识,具备更多能力,为21世纪的祖国建设输送更多的合格人才。
其他文献
摘 要:在高校,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当前高校学生讨厌老师,老师看不惯学生的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个学期下来老师不认识自己所带的学生,学生不知道带课老师姓名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学生顶撞老师的事情也常有耳闻,这不能不令人深思。  关键词:师生关系,
期刊
摘要:本文以《梦游天姥吟留别》为例,分析了必修教材与选修教材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的不同,指出应根据选修课程自己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以实现选修课程“拓展提高,发展个性”的目标定位。  关键词:选修教材 教学策略 拓展提高    开设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我国课程结构改革的新要求。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一起共同构筑学生的学力系统,体现课程的基础性、选择性和多样性的统一。选修教材与必修教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灵活运用平面法向量去求解某些常见的立几问题。利用向量求解立体几何,思路流畅、自然而简捷。  关键词:向量法立体几何    一、利用法向量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定理1:直线AB与平面α所成的角θ可看成是向量 与平面α的法向量 所成的锐角的余角,  即。  例1:已知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是A1B1的中点,求直线AE与平面ABC1D1所成的角。
期刊
摘要:师范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工作母机,如何开展好师范音乐生的舞蹈教学工作,如何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是我们师范舞蹈教育者长期而艰巨的探索任务。  关键词:舞蹈课;实践;思考    舞蹈,作为师范音乐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已经愈发显现出重要性。舞蹈不仅培养学生健  康体魄,丰富情感体验,美化风姿气质,同时它还是一门集视觉,听觉、动觉与一体的科学。它全方位的作
期刊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是学生在学校的家。学生的行为习惯、品格意志 都是在这里养成。学生的喜怒哀乐、举手投足赋予班级鲜活的生命力。在一个班级学习生活一段时间,就会烙下一份终生永存的印迹。建设好一个班级,是我们每个班主任的职业使命。而这样的使命感对于职业中学班主任来讲尤其重要,因为职业中学的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文化基础差, 学习兴趣淡薄;大多来自农村,家庭比较贫困,内向封闭、缺少自信;他们上学的目标
期刊
摘要:为了解决苏中和苏北地区优质教学资源缺乏的问题,推进素质教育的均衡发展,江苏省教育厅于2007年启动了”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为苏中、苏北地区的学校免费配送了视频播放设备和教学光盘,这些资源为提高农村的教学效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我们也看到农村教师在使用中也遇到一些困难。本文就如何使用好教学光盘,使这项工程向纵深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送优质资源下乡工程 光盘使用 书签功能    江
期刊
摘要:当前语文学科教学呼唤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课堂是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主阵地。初中语文教学书中收录的都是世界文学的精髓,促进学生认真研读这些古今中外的佳作,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浓厚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读书习惯和方法,是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旨在结合笔者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经验,探究归纳教学实践中促进学生认真研讨课文的五种方法,以及运用这些方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促进 研读课文 方法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了中职学校基础课特别是数学课程教学目前的现状,从学生学习上存在的主客观问题及任课教师所遇到的问题出发,提出了教师应积极转变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并就数学课程改革的具体做法做了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中职教育 数学 课程改革 策略    一、中职学生数学学习现状分析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基本属于“无门槛招生”,造成生源质量逐年下降。根据笔者多年调查,大多数进入中职校的新生,其学
期刊
摘 要:学校体育课程是实施全民健身的重要阵地,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不可缺少的主要途径,为树立终身坚持锻炼奠定基础。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更新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增强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能力,才能使学校体育真正实现《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所提出的目标。  关键词: 培养 大学生 终生体育意识    “所谓终身
期刊
摘要:迄今为止,翻译家刘士聪和张培基已将多篇汉语散文译成英文。作者从中选取了聂绀弩的杂文《我若为王》为例进行分析,旨在将译文折射出的两位翻译家各自的译风撷取一二。本文将从语言的三个层面即词汇、句法及语篇着手,对《我若为王》两个英译本进行比较研究,从而进一步探讨不同译者译作的区别。文章力求突显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扮演的特殊角色所具有的重要性,同时揭示出任意一篇译作都是译者基于自身理解而对原文进行的再创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