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而不固守:牛津大学内涵式发展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g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牛津大学是一所世界上历史悠久、有重大影响的大学。近百年来,高等教育界风云变幻,沧海桑田,它却不为所动,始终如一的秉持核心办学理念,以保守的特质创设出一所恪守“象牙塔”的一流大学。如果说美国大学是一位热情奔放的女郎,那么牛津大学就像一个古典的女子,优雅端庄、超凡脱俗的向我们走来,不流于世俗的喧嚣,安守淡然独有的高雅。在高等教育激烈变革的今天,如何看待大学的保守性,不得不引起我们对大学改革之路的思考。
  【关键词】:牛津大学;保守性;启示
  牛津大学是英国最古老的一所大学,作为英国高等教育的摇篮,在创立之初,就担负起传承和弘扬英国文化的重任。在近800年的发展历程中,不仅培养出英国政界的精英,还造就了众多哲学、文学、艺术、物理、经济、医学、化学、数学等领域的学术领袖。“在众多的古老大学中,惟有牛津大学近八百年以来作为向天才和有才干的人开放的高等学府固若金汤。它是绅士们理想的堡垒,是梦想家和学者的麦加,是未来政治家和议员们的试金石。”[1]如果说美国大学是一位热情奔放的女郎,那么牛津大学就像一个古典的女子,优雅端庄、超凡脱俗的向我们走来,不流于世俗的喧嚣,安守淡然独有的高雅。
  一、保守性的定义及归因分析
  (一)概念界定
  《辞海》中“保守”有两层含义:“保持使其不失去,维持原状,不求上进;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多指思想)”[2],第一层含义比较中性,第二层则包含贬义色彩,易让人联想到顽固守旧、不思进取、安于现状;而《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对“conservative”有三种解释:一是反对做大的或突然的改变;保守的、守旧的;二是保守党(的);三是谨慎的、稳健的,避免过激的。[3]鉴于此,可知保守并不意味着不思进取、排斥进步。
  因此,本研究将“保守性”从动态和静态两个维度进行界定,静态义为保持优秀的东西不失去,动态义为坚持渐进式的变革道路。
  (二)牛津保守性归因分析
  1.宗教“遗传”
  牛津大学的建校历程在此不作赘述,发端于中世纪的宗教王国里,不免遗传了宗教的保守性。牛津大学创办之伊,作为宗教的附属机构,又受到中世纪大学的型塑作用,直系“基因”的使然,牛津的特质里也有了“保守”浓墨重彩的一笔。如其学袍,来源于中世纪时僧侣们所穿的袍子,不仅是仪式所需,更是教师和学生身份的象征。
  2.环境使然
  地理环境也造成了整个英国国家的保守特质。英国是海洋岛国,四面临海造成的交通不便使他们不容易接受外来事物和新思想的影响,并且第十平缓,气候温和,农业、牧业发达,舒适的自然条件又逐渐是英国人形成了稳健、审慎的思想。在这独特的民族特质的氛围中,大学日浸月染,“成一家之言”。
  3.文化浸染
  其次,与民族文化有着深刻的联系。保守性可以说是英国文化的代表,英国文化中“真正的保守就是切实而落后于实践的创新”,不是极端的反对变革,而是采取一种稳健的步伐,以渐进的方式推进改革进程,英国人看重经验,对于陌生事物的态度,更倾向于以一种保护既有的心态来缓慢接受。
  二、牛津大学保守性的阐释
  牛津保守特性浸入学校的骨髓,以培养具有绅士品质的领袖型人才为目标,以坚持自由教育、施行导师制为理念,坚持大学与学院并存,固守古典课程。
  (一)固守“象牙塔”精神
  “从最简单和最原始的形式看,大学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教师和学生组成,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场所。”[4]这种普遍性作为大学的本质特质,使大学区别于其他学术机构而存在,“理想的大学应该是个学术思想不受任何束缚的地方,是个能使所有的入学者获得所有的知识和掌握所有的学习工具的地方,而不管这个人的信仰、国籍和财富如何”[5]。
  20世纪,有两种主导高等教育领域的哲学观点,一种为认识论,一种为政治论。前者认为大学在于追求知识,在于求真、求善,后者认为大学在于服务国家和社会。反观我们的“大学圈”,“花边新闻”倍出,“动力站”、“各种任务的垃圾场”的标签纷至沓来,把大学推向风口浪尖,是与时俱进还是故守“旧纸堆”,成为各大学必做的选择题。
  而牛津固守“大学是探索普遍学问的场所”的理念,遵循自身內在逻辑,形成强有力的抵御外界的内在力量。在发展中反朴归真,不失天性,保持文化精神的独立,培养人的理性和智慧,“满足社会的需要,而不是欲望”。在成为“时代的表征”的同时,也是“指南针”有所守,有所執著,烛照社会之方向。
  (二)秉持精英教育理念
  英国人的“绅士”理念是英国人世界观的中心。绅士教育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公民教育,通过学习,掌握广博的知识,提高身体的素质,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广泛的兴趣爱好、宽广的胸怀,成为身心既美且善的人。牛津大学正是把“造就一个人,而不是撰写一本书”作为教学的目标,因为具有教养比具有高深学识更重要,“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但并不是它最热衷的事情,令学院感到骄傲的是有才华的绅士而不是由独创能力的学生”[6],培养绅士领袖的教育理念贯穿于大学的历史,经久不衰。 此外,在高等教育入学方面也有严格的选拔方式和选拔标准,正是苛刻的入学条件与严格的录取过程为牛津大学培养领袖型人才提供优质“种子”。
  (三)捍卫人文学科堡垒
  牛津大学自成立以来,一向以古典人文学科为主,忽视实用学科的职业训练,课程设置几乎没有根本性的变化。虽设有文、法、神、医四科,但学生首先必须学习文科课程,课程内容以经院哲学和古典学科为核心,表现出了较强的保守性;文艺复兴运动及内战后,牛津也未及时加以改变,依然将经院哲学放在显著地位,学科设置上固守古典课程;直到工业革命,才有了缓慢的变化,但新兴的学科并没有占据牛津大学教学内容的主导地位,科学和技术教育未受到真正的重视,牛津大学仍坚定的维护古典人文学科知识的核心地位;19世纪以后直到进入20世纪,牛津才开始顺应潮流,调整和改变学科设置,增设许多新学系,使课程不断现代化。即便牛津大学在理工科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人文学科还是最有威望,仍占据较高的地位。   牛津大学保守而不固守,不仅保持优秀的传统,而且还有标新立异的建树。在英国首创导师制,被誉为“牛津皇冠上的钻石”,成为其永恒的特征;学院制,被给予“国中之国”“小大学”的称号,为导师制提供了生长的土壤,两种制度延续百年至今如此;在科学为上、古典知识受到非难的历史大潮面前,牛津始终捍卫古典学科的价值,不作弄潮儿,直达十九世纪才使自然科学登堂入室。
  英国民族特性的保守性可以说在牛津大学的方方面面体现的淋漓尽致,穿黑袍、高桌晚餐以及根据考试的天数佩戴不同颜色的康乃馨等等。保守性为牛津大学长久的坚守大学“象牙塔”的理念、坚持绅士领袖人才的培养起到了支撑性的作用。但与此同时还导致牛津大学不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容易在日益激烈的竞争局面中始终晚人一步,
  容易脱离社会的需求,在特定的时代没有发挥与之地位相匹配的作用。
  三、牛津大学保守性对中国大学改革的启示
  在英国大学发展史上,牛津大学改革的主要特征是超越与保守并存,在走向新大学的同时,维持着老大学的传统。正是由于在改革过程中传统的保持和弘扬才使得牛津大学具有鲜明的个性,成为世界大学体系中的一种范式。
  (一)立足文化之根,弘扬优秀传统
  中国文化有着五千年的历史,而我们的大学史仅有百年,在近、现代大学的发展历程中,更多的是“横向的移植”,而非“纵向的继承”,成功地移植了西方的教育制度,却谈不上很好地继承了中国人古老的“大学之道”,未能把中国这张“大学之网”设计的纵橫交错,网罗古今。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开篇明确了育人的旨归。几经思量,我国的“君子教育”竟与英国的“绅士教育”有异曲同工之妙,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中国坚持“严进宽出”,而英国大学始终秉持精英教育的传统,“严进严出”,以培养德才兼备的精英为目标。
  其次,“君子教育”和“绅士教育”主张培养既美且善的人。牛津大学坚持固有传统,不为世风所染,不受时光消融,成为一座抵抗一切媚俗的堡垒。有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为何英国绅士教育传统历久弥深,而我国的君子教育却鲜有人提?当代中国大学生人格的缺失是否提醒我们在高等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忽视了一些灵魂的东西?
  文化乃大学之根,文化传统是一所大学生存和发展的基石,牛津大学的发展定位就受到了英国的民族特性和文化的影响。我国大学需要挖掘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创立一种蕴涵中国文化的历史积淀的大学模式,一种超越而不是替代西方模式的大学模式。
  (二)坚持渐进式的平和改革之路
  “大学的力量在于稳定。在各种社会机构中,大学最稳定,它的力量源于自信,永远的镇定自若,自尊,自贵。大学像湍流中的流速仪一样任凭水流变化,我自巍然不动,静静地行驶自己的职能,测度着人世沧桑的剧烈动荡与悄然变化。如若它随波逐流,就会倾覆于激流之中。”[7]逐波扬流的牛津大学至始至终守护大学传统精神的内涵,在纷繁复杂的变化中捍卫自己的价值,中国大学的发展仍应坚守保守的特质,保留历史的温度,守住以往的骄傲,才能成就今后的辉煌。
  大学要在稳中求进,以一种渐进平和的方式进行改革,力求保守与超越的协调,不因变革而彻底否定传统,尽量保持传统中行之有效的东西,重点滴积累,重持续发展,在保守中追求超越,于超越中坚持恪守。
  牛津作为保守的學术机构,以缓慢的方式向前发展,成就自身辉煌,在变中保持不变,“变”是回应社会的挑战,“不变”是对大学精神的传承和守护。更以一种鲜活的样态向人们诠释着一种发展之道——渐进式的变革,为我国大学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范式。
  参考文献:
  [1]阎光才,识读大学:组织文化的视角[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2[2]
  [2]辞海,辞海编辑委员会[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
  [3]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Z].牛津大学出版社,2001
  [4]纽曼,大学的理想[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5]赫胥黎,科学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6]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现代大学论——英美德大学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7]王英杰,论大学的保守性——美国耶鲁大学的文化品格[J].比较教育研究,2003
  作者简介:何晗(1991-),女,河北石家庄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比较高等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英语作为一种国际化的语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很多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却不高。另一方面,由于在课堂内外运用英语的机会比较少,有些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本文分析了英语課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在展开快乐而高效的英语教学活动方面提出了一些办法。  【关键词】:快乐学习;动机和兴趣;开放性课堂;有效的输入和输出  【Abstract】: As an international
期刊
【摘要】:尤金·奈达[1]所谓的“功能对等”,实质上就是说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本论文旨在分析杜拉斯的小说《情人》的王道乾译本,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运用动态对等理论。  【关键词】:动态对等理论;杜拉斯;《情人》 ;中译本  一、尤金·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  为使源语和目的语的之间的转换有一个标准,减少差异,尤金·奈达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根据翻译的本质,提
期刊
【摘要】:当前在音乐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结合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际,认真分析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并从教学模式和教学情景等角度,进一步了解音乐教育在当前的发展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解决的办法,使音乐教育更加完善。音乐教育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欣赏能力。但是仍然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像老师总是重点的教学生模仿唱歌,从而导致学生对理论知识缺乏学习激情和兴趣、极少开展音乐
期刊
【摘要】:近几年,高校教学一直处于改革状态,高校声乐教学亦是如此,也开始追求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先进性,将思维视觉化应用于高校声乐教学当中,主要取决于能否运用好抽象思维能力和个人感知。本文中,笔者就主要以思维为载体,对思维活动中从感性至理性的活动进行表现,将核心方案定位于视觉,再把理性认知升华到感性认知,在演唱声乐艺术的过程中运用思维视觉化,文章对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可视化思维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高校
期刊
【摘要】:林纾是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大家,由他翻译及其与人一起合译的达到两百多部,林译小说提高了中国小说的地位,并推动其革新。同时其小说也被后世的一些学者指出存在大量的删节,改写和讹舛。本文将从勒弗维尔和苏珊巴斯内特的改写理论出发来分析林纾《吟边燕语》译文改写的具体原因。  【关键词】:林纾; 吟边燕语;改写理论  一、作者简介及其作品介绍  林纾(1852-1924),原名群玉,字琴南,号畏庐,别
期刊
【摘要】:所谓责任心: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的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马卡连科曾指出:“儿童的责任感,对父母、家庭懷有感激之情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扩大起来,将会扩展到对国家和人民的态度上来,扩展到对人民的热爱和关心上来,并且扩展到使我们国家的公民得以幸福生活的一切工作上来。”良好的责任心是社会合作精神的基本体现
期刊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着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主要做人的思想工作,目的是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开阔视野,特别注意社会意识或者主流意识形态的能动作用,需要特别注意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和客观规律吧的现实指导作用,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奠定科学的哲学基础,提供科学的哲学论证。  【关键词】
期刊
【摘要】:企业政工师象征着企业的形象,一个优秀的政工师需要始终维持艰苦朴素、以德服人以及谦虚谨慎的优良作风,并且需要讲究政工工作的艺术。政工师唯有逐渐提升本身的素质和修养,才可以为企业的不断发展、在市场经济中日益进步做出相应的贡献。本文就政工师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政工师;企业管理;重要性  1 前言  在企業日常工作之中,对于工师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企业政工师不但需
期刊
【摘要】:“宋挥玉斧”这个典故发生在北宋,却不见于北宋时人著作,《宋史·宇文常传》首开此典故端倪,《方舆胜览》则形成雏形,后进入《明史》成为信史。  【关键词】:宋挥玉斧;典故;形成过程  今昆明大观楼有一长联,为清代孙髯翁于乾隆年间所写,字数达180字,号称天下第一长联。下联中有一句“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讲的是汉唐宋元中央政府与古代云南的关系。其中“宋挥玉斧”这个典故在云南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快速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越来越高,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已经不再局限于人才的专业素质,对于人才的综合素质也有了新的要求。钢琴教学作为高校声音艺术专业一门尤为重要的基础课程,其主要教学教学目的丰富学生情感,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为学生声乐学校打下基础。然而,素质教育的要求下,高校钢琴教学这样一门声乐艺术专业基础课程如果继续沿用过去传统教学方式显然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我们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