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钻井在漏失井的应用

来源 :石油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son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石油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资源之一,随着工业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对石油开采率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对于特殊油藏结构,采用常规钻井技术进行气井表层施工,容易发生井漏,且漏失难以有效封堵,不能实现表层钻进作业,通过采用空气钻井技术进行钻井作业施工,可有效减轻井漏带来的危害,实现表层快速钻进,是保障下部井段安全施工,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空气钻井;漏失井应用
  前言:伴随着城市建设的进步,石油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大,石油行业迅速发展,公用、民用客户大量增加,在钻井作业过程中,由于油藏表层裂缝多,地层压力系数低,可钻性和井壁稳定性差,在钻井过程中极易发生漏失,严重时会发生卡钻甚至井眼坍塌等问题,通过结合地质特点,采用空气钻井技术,能有效解决钻井液漏失难题,避免水源污染,实现清洁优快钻井,并且空气钻井技术在钻速提高、地层恶性漏失的解决和储层的保护等方面拥有不可比拟的技术优势,本文就空气钻井技术在漏失井中的应用进行简要阐述,希望可以对油气开发钻井工程技术提供借鉴。
  1.空气钻井技术在漏失井中的应用优势
  空气钻井是以压缩空气取代传统钻井工艺中运用的液体循环介质,使气体既作为循环介质又作为破碎岩石能量的一种欠平衡钻井技术,空气钻井技术是解决复杂地层井漏、水敏性坍塌、可钻性差、钻速慢、周期长等问题的重要手段,与常规钻井相比,空气钻井具有很多技术优势,空气钻井技术不仅能够大幅度的提升钻井速度,从而降低了钻机作业时间,缩短工程周期,还有利于降低钻头的耗损,节省钻井液成本,降低工程投入,且不污染岩屑,易于准确评价地层,而且能连续不断地对所钻地层进行评价。其次,空气钻井井筒內压力要低于地层流体压力,空气的低密度特性降低了井眼所承受的压力,彻底消除了钻井过程中液体循环介质的漏失问题,降低井漏复杂损失,消除发生在低压漏失层的钻井液漏失、卡钻隐患,提高油气勘探效益,能够有效保护油层,特别是在油田缺水地区、带有裂缝洞穴的灰岩储层应用空气钻井技术,具有降低成本、节能环保的现实意义。
  2.空气钻井技术的工艺流程
  空气钻井以空气作为工作介质,用空气压缩机先将空气压缩,然后再用增压机将空气增压至钻井所需的工作压力,并将增压后的空气经地面管汇从立管三通压入钻具,利用压缩空气完成携带钻屑、冷却钻头和钻具等任务,再通过环空到达井口,从旋转控制头侧出口进入到排砂管线,在排砂管线上安装一个岩屑取样器便于取砂样,然后经过喷淋除尘系统到达岩屑排放池。
  3.空气钻井操作流程
  第一步确认空气入井及返出顺序,入井为空压机组,冷却设备气体流量计,增压机设备,立管,钻具,井底;空气返出顺序为:井底,环空,排砂管,砂样取样器,岩屑池(空气、钻屑);第二步,钻具组合,下钻时要在钻头上安装一只箭形止回阀,同时在井口附近的钻具上安装一只旋塞阀,以避免接单根时钻柱内大量空气喷到钻台上;第三步,气举排液,钻井前需要使用增压机把钻井液举升到地面来;第四步,试钻,钻进前要以立力2MPa,扭矩30KN·m参数做为基准进行试钻,摸索各种参数的合理匹配;第五步,空气钻进,钻进时要送钻均匀,注意立压力及井下情况,若立压突然升高、扭矩变化、憋跳严重、上提遇卡等异常现象时,应立即停钻,活动钻具,循环观察并及时处理;第六步,接单根,钻完单根后划眼一次,循环带砂8~10min,上提钻具至方钻杆下接头出转盘面,开卸压闸门卸压,立压降为0后卸开方钻杆接单根,关闭卸压闸门,立压恢复正常时开始下放钻具正常钻进;最后一步,起钻,由于空气不能悬浮岩屑,起钻或接立柱前要必须要进行循环,将井下钻屑带到地面。将钻具提离井底两根以上,静止观察无异常,下到底空气循环一周以上,没有水浸,如起钻中途遇阻时要采取倒划眼法解除。
  4井下异常情况的处理措施
  在钻井过程中,对出现的各种异常状况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处理,避免发生事故而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与不良影响;通过井下异常情况分为,地层出水问题,空气钻井作业中发现地层出水,在设备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增大注气量进行处理,如果出水量过大,通过增大注气量仍不能将水带出,必须转化为充气钻井液钻井或常规钻井;地层坍塌问题,在空气钻井过程中如果出现轻微坍塌掉块,可以采用减慢钻井速度或划眼,坚持“进一退二”的原则,防止卡钻,同时也应加大气体注入量,提高携带效率,满足井眼清洁的需要;如果采取上述措施不能满足井眼安全钻井的要求,则立即停止气体钻井作业,转换为常规钻井液钻井。如果气体钻进中地层出油,直接转化为充气钻井,若调整充气量钻井仍然有地层原油侵入,则改为常规钻井液钻井。
  结束语:随着非常规开发时代的来临,常规技术难以实现油田的战略性可持续有效开发; 作为一种战略性资源,石油行业关乎到国计民生,石油的开采和供给对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都有着直接影响;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石油用量的要求,必须要在原有基础上对开采技术进行研究分析,针对油田的特征和开发状况,加强对地质构造与剩余油量分析规律的认识,积极寻找探索更为有效的开采方式,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发展功能配套、经济有效的采收率提高技术、夯实油田稳产基础,实现油田的持续稳定发展的技术;对进一步推进我国石油开采业的进步,减少对石油资源的浪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强明宇 空气钻井技术在贵州煤层气井表层施工中的应用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9年13期
  [2] 杨杰,王宁,谢晓岳,黄超,王锋 青海油田油砂山空气(充气)钻固井工艺研究《化工管理》 2018年33期
  [3] 谭秀华,赵文韬,谢治国,张涛 空气钻井技术在酉阳东页岩气区块Y2井的应用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05期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不断应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造价作为其重要的内容,对建筑工程的社会以及经济效益有着直接影响。工程造价的信息化管理能够保证其工作效率的提升,保证其科学性,对各个工序的造价进行科学的判断,保证工程造价的准确。目前,在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利于工程造价的信息化发展。相关部门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保证工程造价的信息化管理。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定向井下套管配套技术是在钻井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基础上实施的,能够有效的提高定向井的质量,为后续的施工奠定坚实的基础。对定向井下套管配套技术的不断完善和优化,就能不断的提高定向井的施工质量标准,更好的保障油田的生产需求。  关键词:定向井;下套管配套技术  大斜度定向井钻井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卡钻的现象,因此结合配套技术,对定向井下套管技术进行不断的分析和研究,使用下套管扶正技术,避免施工过程中
期刊
摘要:油田联合站主要工作是实现原油中油、水、气三相分离,为提高油田联合站工作效率,需使用自动控制系统,以此保证生产高效运行。基于此,本文对油田联合站自动化监测技术使用分析,并且提出油田联合站设备自动化改造措施,希望能帮助油田联合站自动化控制系统建设。  关键词:油田联合站;自动化监测技术;设备  前言  石油生产关系我国能源安全,促进石油生产自动化建设非常重要。特别是我国进入信息化时代,构建油田联
期刊
摘要:输油管道节能工艺技术是在响应石油企业降本增效的大环境下进行的。本文主要介绍从输油设备单体泵和加热炉的节能技术到输油系统工艺的节能技术。在输油生产工艺中介绍了从“泵到泵”的密闭输油工艺、先炉后泵的加热输油工艺节能技术。  关键词:输油管道;节能;技术  前言  降本增效理念的提出关乎于石油企业下一步的发展战略,节约能源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能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是社会发展的源泉和战略依据,并标
期刊
摘要:通过对第三天然气处理厂污水预处理、甲醇回收、回注系统、循环冷却水进行水质分析,了解掌握各种水的水质特点、离子组成和变化规律以及结垢的种类、含量等,找出产生结垢、腐蚀的内因和结垢、腐蚀机理及影响因素然后通过各种试验,筛选评价出性能优良的、适合第三天然气处理厂各种污水水质特点的预处理剂和缓蚀阻垢剂然后再根据目前现场处理工艺条件、水质特点和运行条件,确定出一种最佳的缓蚀阻垢方案和工艺,确保各系统平
期刊
摘要:石油工程采油工程技术措施的应用,保证油田达到最佳的产能指标,更好地完成油田生产任务。对采油工程技术措施进行优化,选择最适宜的采油工程技术措施,提高油田的生产能力,降低油田生产的各种能量消耗,最大限度地提高油田生产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石油工程;采油工程;技术措施;优化  1 引言  当油田开发进入到后期阶段时,对采油工程技术措施加以优化,调整油井的举升方式,降低油田生产成本,只有这样做才能
期刊
摘要:TGO是一个专门处理Trimble全球定位系统中野外测量数据的专用软件,通过TGO软件的不断应用和实践,发现了TGO软件中所具备的插入功能可以很好的应用于丛式井井口坐标的推算当中,利TGO方式进行推算和蚁群算法相比较更加方便快捷、直观,另外利用这种方法进行推算的结果准确度较高。本文通过对TGO软件以及丛式井进行简单概述,同时深入阐述了如何利用TGO来推算丛式井的井口坐标,以期对有此需要的工作
期刊
摘要:M油藏为一构造岩性油藏,沉积相为三角洲前缘沉积,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支流间湾及席状砂沉积。受储集层厚度薄、非均质性强、高渗条带发育影响,注入水沿高渗层窜进,油藏含水上升速度快,递减大,稳产难度大。针对油藏存在的问题,开展了储集层渗流规律、精细隔夹层、储集层非均质性等地质研究。利用研究成果分析油藏水驱油规律,明确了油藏含水上升过快的地质因素。根据油藏特征,对隔夹层发育区域实施小层分注
期刊
摘要:通过建立数学物理模型,利用移动有限长线热源模型同心套管式地埋管的取热量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恢复期间地温场的变化进行计算。  关键词:U型深埋管;取热量;换热规律  本试验采用的是中深层地埋管“取热不取水”技术,通过利用钻井技术向地下中深层岩层钻井,下入高效换热管,将低温流体介质注入到取热管(井)中,把地层深处的地热能传递给管内低温流体使之升温,管内与管外流体只存在热交换而不存在质交换。利
期刊
摘要:大43区块油气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地理位置位于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三合村洼陷构造较高部位。为扩大泄油面积,增大油气采收率,近几年采用定向井方式开采,设计垂深大约在2300m左右,井斜角超过30度。由于地层具有特殊性,地质条件复杂,对钻井液性能要求高,通过优选聚糖润滑封堵防塌钻井液体系,改进钻井液配方,保证了现场5口扭方位、大井斜井施工的顺利进行,实现了安全优快钻井。  关键词:大43区块;井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