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油藏改善注水开发效果研究及应用

来源 :石油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jr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M油藏为一构造岩性油藏,沉积相为三角洲前缘沉积,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支流间湾及席状砂沉积。受储集层厚度薄、非均质性强、高渗条带发育影响,注入水沿高渗层窜进,油藏含水上升速度快,递减大,稳产难度大。针对油藏存在的问题,开展了储集层渗流规律、精细隔夹层、储集层非均质性等地质研究。利用研究成果分析油藏水驱油规律,明确了油藏含水上升过快的地质因素。根据油藏特征,对隔夹层发育区域实施小层分注,缓解层间矛盾。同时对高渗条带发育、层内强非均质、水窜严重区域实施整体调剖,实现液流转向,提高低渗储集层动用。通过精细注采调控,油藏递减减缓、含水上升速度得到明显控制,开发效果改善
  关键词:非均质性强;稳产;分注;调剖
  1.M油藏注水开发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1.1地质影响因素
  1.1.1 层内非均质性的影响
  受沉积影响,M油藏各个油层层内非均质性强,按照渗透率变化特征,可以分为正韵律油层、反韵律油层、复合韵律油层三种类型。根据过套管电阻率测井发现,正韵律油层动用程度较差,底部水洗强,上部水洗弱,反韵律油层整体水洗均匀,电阻率下降幅度大,复合韵律储层水洗程度位于正韵律、反韵律储层之间[1]
  1.1.2 层间非均质性的影响
  M油藏纵向上发育三套油层,自上而下分别为Ⅰ、Ⅱ、Ⅲ油层,其中Ⅰ、Ⅱ两套油层之间隔层分布稳定,Ⅱ、Ⅲ间发育一套不稳定夹层。层间非均质性强,产吸剖面动用不均。通过统计分析M油藏历年产液剖面,利用单井最高渗透率与各油层最高渗透率对比做散点图发现,油层平均渗透率高于所在油井最高渗透率的0.2倍时,油层总能保持稳定供液,而当各油层平均渗透率低于单井最高渗透率的0.2倍时,油层即出现间出或者不出的现象,表明非均质性达到一定程度时,层间干扰越大,影响油藏开发效果。
  1.1.3 平面非均质性的影响
  平面非均质性是指砂体物性平面变化所引起的非均质性。对注水开发影响最大的是渗透率在平面上的分布特征,渗透率的平面变化直接控制了注人水的推进方向,影响到注人水波及体积。注水开发时注人水沿高渗带形成指进,从而造成高渗带水洗程度严重,而低渗带波及程度较小。对于中高含水期油藏的开发,为降低储层平面非均质性对油藏注水开发的影响,通过研究储层非均质性的平面分布,实施针对性的注水结构调整措施、可有效提高注人水波及面积、提高油藏的采收率。统计M油藏见水时波及体积系数小于40%的油井共有23口,这23口井突进系数分布在2.2-5.5,平均为3.2。从这些井的分布来看,这些井主要分布在油藏中部水下分流河道发育区域,储层特征受河道沉积摆动影响非均质性严重,导致油井易水窜,注水开发效果变差(表1)。
  1.2开发影响因素
  2.M油藏采用300m井距反九点注采井网开发,受注采对应关系影响,边井对应两口油井,注采井距300m,注水易见效,采液速度大,平均采液速度6.7%,见效后含水上升速度快,角井受四口注水井控制,注采井距424.3m,采液速度慢,平均采液速度5.3%,注水见效慢,见水后含水缓慢上升。统计M油藏边井、角井开发特征发现,目前含水率大于60%的油井共有74口,其中边井67口,占边井数的70.5%,角井7口,占总角井数的17.1%。表明反九点注采井网加剧了开发的差异性。
  3.M油藏改善注水开发效果措施
  3.1整体调剖,封堵高渗通道,提高平、剖面波及系数
  通过研究认为,M油藏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区域为正韵律储层,发育高渗水窜通道,注入水突破后形成无效注水,低渗储集层难以动用。通过水井调剖,高渗通道被封挡,渗流能力下降,注入水进入低渗储集层,驱动低渗储集层,剖面动用程度提高,油井含水下降,开发效果改善。2009年到2019年,M油藏共实施调剖96井次,平均单井注入调剖剂3358m3,调剖后共有99井次油井见到效果,平均单井增油431t,累计增油4.27×104t。
  3.2水井分注,增强低渗透储层注水,降低高渗层注水,提高剖面动用程度
  针对M油藏地质、开发特征,M油藏对隔夹层发育的区域实施小层分注。截止目前,共完成分注井52口,分注率77.6%,其中两级两层29口,三级三层23口。分注后,Ⅰ小层实施平衡注水,Ⅱ小层加强注水,Ⅲ小层控制注水。通过动态调水,产液剖面、吸水剖面动用程度明显提高,油层开发形势明显变好,其中水窜严重的Ⅰ小层产液强度由2.8 t/d/m控制到1.6 t/d/m,动用较差的Ⅱ小层产液强度由0.96 t/d/m 提高到1.14t/d/m,Ⅲ小层产液强度由2.38t/d/m 控制到1.04t/d/m。2.3 井网调整,改变液流方向,提高开发效果
  针对反九点注采井网导致的注采矛盾,M油藏2014年实施了井网调整试验,共转注了四口角井,反九点注采井网转化为五点法井网,井网转化后,共有四口油井见到效果,井网转换区域日产油由37.1t上升到47.5t,日增油10.4t,累积增油0.46×104。
  结论及认识
  (1)M油藏开发效果受油层沉积韵律特征影响,正韵律储层动用程度低,开发效果差,剩余油富集,在此区域实施整体调剖,封堵高渗水窜通道,可以缓解层内矛盾,改善开发效果。
  (2)M油藏开发层间干扰严重,油层平均渗透率高于所在油井最高渗透率的0.2倍时,储层才能有效动用,对隔夹层发育、层间差异大的水井实施分注,油井实施选层措施,可以缓解层间矛盾;
  (3)针对井网引起的开发效果差异,可以实施井网调整,调整地层流体液流方向,动用难动用储量。
  参考文献:
  [1]劉杏,祁祺,等.河西务构造带J11断块储层非均质性[J].石油科技情报.2019,38(2):180-188.
  [2]曹雪刚.特低渗透非均质性对注水开发的影响[D].西安石油大学.2017.
其他文献
摘要:在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推动各领域可持续发展,需要积极应用节能技术,优化和完善传统的产业结构,坚持贯彻节能减排基本国策,将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转变成集约型生产模式,有助于减少能源的消耗的同时,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尤其是在石油钻井过程中,对使用的设备进行优化调整,使设备具备节能减排功能,不仅有利于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还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  关键词:石油钻井;节能  
期刊
摘要:塔河碳酸盐岩油藏具有非均质性强、缝洞组合类型复杂、连通方式多样以及油水关系复杂等特征[1-2],随着油田开发,油藏整体能量下降,注水是补充能量,提高采收率的主导技术,但注水失效井比例逐年增大,极大影响了注水开发效果,对其有效治理迫在眉睫。本文主要对注水失效井失效原因进行分类,针对不同失效原因油井类型结合生产过程中动静态特征,总结出注水失效井的挖潜对策并对现场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分类治理
期刊
摘要:企业在现代化的过程,一方面要应对来自外部的经济与社会压力,另一方面又要解决内部组织结构和管理过程的问题,其中,HSSE管理体系成为提高企业效率不可获取的一部分。而近年来,HSSE在我国的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实际操作和道德上的困境。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基于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引入企业现代人事管理制度体系,以全新视角重新思考问题。虽然企业现代人事管理制度并非万能,但依旧可以帮助企业提升HSSE管理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不断应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造价作为其重要的内容,对建筑工程的社会以及经济效益有着直接影响。工程造价的信息化管理能够保证其工作效率的提升,保证其科学性,对各个工序的造价进行科学的判断,保证工程造价的准确。目前,在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利于工程造价的信息化发展。相关部门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保证工程造价的信息化管理。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定向井下套管配套技术是在钻井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基础上实施的,能够有效的提高定向井的质量,为后续的施工奠定坚实的基础。对定向井下套管配套技术的不断完善和优化,就能不断的提高定向井的施工质量标准,更好的保障油田的生产需求。  关键词:定向井;下套管配套技术  大斜度定向井钻井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卡钻的现象,因此结合配套技术,对定向井下套管技术进行不断的分析和研究,使用下套管扶正技术,避免施工过程中
期刊
摘要:油田联合站主要工作是实现原油中油、水、气三相分离,为提高油田联合站工作效率,需使用自动控制系统,以此保证生产高效运行。基于此,本文对油田联合站自动化监测技术使用分析,并且提出油田联合站设备自动化改造措施,希望能帮助油田联合站自动化控制系统建设。  关键词:油田联合站;自动化监测技术;设备  前言  石油生产关系我国能源安全,促进石油生产自动化建设非常重要。特别是我国进入信息化时代,构建油田联
期刊
摘要:输油管道节能工艺技术是在响应石油企业降本增效的大环境下进行的。本文主要介绍从输油设备单体泵和加热炉的节能技术到输油系统工艺的节能技术。在输油生产工艺中介绍了从“泵到泵”的密闭输油工艺、先炉后泵的加热输油工艺节能技术。  关键词:输油管道;节能;技术  前言  降本增效理念的提出关乎于石油企业下一步的发展战略,节约能源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能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是社会发展的源泉和战略依据,并标
期刊
摘要:通过对第三天然气处理厂污水预处理、甲醇回收、回注系统、循环冷却水进行水质分析,了解掌握各种水的水质特点、离子组成和变化规律以及结垢的种类、含量等,找出产生结垢、腐蚀的内因和结垢、腐蚀机理及影响因素然后通过各种试验,筛选评价出性能优良的、适合第三天然气处理厂各种污水水质特点的预处理剂和缓蚀阻垢剂然后再根据目前现场处理工艺条件、水质特点和运行条件,确定出一种最佳的缓蚀阻垢方案和工艺,确保各系统平
期刊
摘要:石油工程采油工程技术措施的应用,保证油田达到最佳的产能指标,更好地完成油田生产任务。对采油工程技术措施进行优化,选择最适宜的采油工程技术措施,提高油田的生产能力,降低油田生产的各种能量消耗,最大限度地提高油田生产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石油工程;采油工程;技术措施;优化  1 引言  当油田开发进入到后期阶段时,对采油工程技术措施加以优化,调整油井的举升方式,降低油田生产成本,只有这样做才能
期刊
摘要:TGO是一个专门处理Trimble全球定位系统中野外测量数据的专用软件,通过TGO软件的不断应用和实践,发现了TGO软件中所具备的插入功能可以很好的应用于丛式井井口坐标的推算当中,利TGO方式进行推算和蚁群算法相比较更加方便快捷、直观,另外利用这种方法进行推算的结果准确度较高。本文通过对TGO软件以及丛式井进行简单概述,同时深入阐述了如何利用TGO来推算丛式井的井口坐标,以期对有此需要的工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