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设小学科学有效教学情境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bomud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提出新课标提出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探究式学习,而这种探究式学习是成就在学生爱学、乐学、主动学习的基石上,因此创设科学问题情境一定是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关键,是学生提升核心素养尤其是思维创新素养的前提和源泉。因此,教师努力创设有利教学情境,才是教学得以成功和优化的保证。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使学生乐于学习。”而苏联苏霍姆林斯基也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心理因素做了生动具体的描述:“所谓课上得有趣,一定要做到:学生带着一种兴奋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好奇,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综合而知,孩子的学习需要情境的创设,孩子的兴趣更需要兴趣引发。情境教学以一定要以创设有效情境为主线,根据孩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特点,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情境教学讲究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诱因,提倡让学生通过操作,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
  小学生认识世界的一种有效方式之一那就是玩游戏。利用游戏情境可以避免学生精神分散、解除疲劳,增强了科学学习的趣味性,从而使学生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能力,使学生树立了勇于探索的勇气。
  例如,在教学《金鱼》一课时,先让学生猜猜谜语:“圆眼睛,阔嘴巴,尾巴要比身体大。碧绿水草衬着它,好像一朵大红花。”然后出示美丽的金鱼图片,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再如,在教学《造纸》的内容时,创设了一个“做回小老师”,让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利用媒体来边展示边介绍给其他的同学,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二、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在“讲”中学
  曾经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利用丰富的史料来创设情境,集扣人心弦,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为一体,同时,听故事本身就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乐意接受,对于故事中提出的问题,也有很浓厚的兴趣去思考。教师正是利用了学生的这一情感因素,创设情境,让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通过故事的设疑,培养发现精神。在课堂教学中,根據授课内容,适时适度地多讲一些生动有趣的名人逸事、历史故事,看一些科学家的照片或插图,能够使学生终生难忘,他们会追踪科学家的思维,去体验创造发明的境界。
  例如,教《电流》时,结合课文教师精彩地“开讲”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教《生物进化》时,精讲了科学家达尔文从小热爱大科学,总是能常到野外捕捉昆虫,寻找矿石,拣拾贝壳和采集动植物标本的故事;教《水的压力和浮力》时,又“讲”述阿基米德从浴桶水溢出来的启发而获得一种“感悟”,发现了物体的沉浮规律的故事……这些丰富的史料,这“讲”故事既是一种传递又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魔力。
  三、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悟中学
  著名科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科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了实际。”例如,教《气象站参观》一课,教师提问:每天我们都能听到天气预报,哪位同学知道这天气情况是怎样测到的吗?今天我们就去气象站参观,请那里的叔叔、阿姨给我们介绍。讲科学的奥秘一课时,提问:夏天下大雨时,看到闪电不久,就听到雷声,你们说说闪电、打雷是同时发生的还是非同时发生的?讲到《能源矿产》时,联系生活中烧的千万现象、汽油是什么形成的?……借助这些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情感,使学生感悟到科学就在身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成为科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
  四、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在动中学
  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动起来、做起来,激发他们通过脑、眼、手、口等多种感官参与,积极乐意地去探索发现,去感受,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实验动手是一项兴趣盎然的活动,创设实验情境,科学课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取灵活多样的实验方法,巧妙地安排新异有趣的实验,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创设寓教于乐情境,让学生主动动起来、乐起来!如在教学《大气压力》一课时,做了一个演示实验。先将一个茶杯装上半杯水,用一硬纸片将瓶口盖住,手按住硬纸片,再将杯口向下倒置,松开按住纸片的手,结果纸片掉下,水全部流了出来。接着,我还用这个茶杯装满水,盖上硬纸片;然后问学生:“若我这杯水杯口向下,杯里的水会不会流下来?”同学们都说“会”。我将杯口向下,手拿开结果杯里的水滴水没下。同学们感到很惊讶,都想尝试着来一次。这时我才出示课题,开始了这节课。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不但使学生在学习中尝到成功的快乐,又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孩子总能被这一特别的现象吸引住,引发了学生兴趣和探索欲望,启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达到了最好的教学效果。
  综合所述,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方法多元性的,我们一线科学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教材的不同内容等具体情况和条件灵活运用,创造出适合学生,而富有实效性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景交融之中愉快地学习、深刻地发展、牢固地掌握富有实质性的科学知识。情境教学能化抽象为具体、化繁杂为简单,这正是提升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也是发展课堂实效性的重要手段。
其他文献
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传统中,矛盾并非特指形式逻辑中存在的前后不一致的陈述,而是指向了这样一种现象:两种相互对立的事态经常存在于同一领域之内。对于大多数马克思主义者而言,矛盾代表了世界的实在(reality),而和谐一致不过是一种显象(appearance)。哈维也认同这一点,并认为实在与显象之间的矛盾就是最重要的一种矛盾。[1]因为显象与实在之间经常存在着不一致,而科学的目的就在于透过显象揭示实在的真
多媒体教学作为当今重要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之一,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否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将直接决定科学教育的发展,并将最终影响教育现代化的实现。随着多媒体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多媒体教学暴露出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解决这些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索创新实践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一、多媒体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1.多媒体教学
以马鞍山水库沥青混凝土心墙坝为例,采用邓肯-张(E-μ)双曲线非线性弹性模型分析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坝体和心墙的位移变形和应力应变特征。结果表明:①蓄水引起的坝体垂直沉降
《论语·泰伯》中引《尚书?太誓》中武王所言:“予有乱臣十人.这句话前面则提到:“舜有五人而天下治.[1]孔子由此评论周朝人才鼎盛,才有后世“三分天下有其二”这段名言.
平原水库周围通常应用复合土工膜来防渗。为确保水库安全稳定运行对复合土工膜缺陷条件下的平原水库波高分布进行研究。通过引入最大熵原理,利用最大熵原理获取平原水库的最
小学科学是一个拥有庞大知识体系的学科,如何让学生能更有效地掌握科学知识,掌握这当中的知识体系?我认为思维导图就是一种很好的工具。  一、思维导图的三个“呈现”  1.呈现学习的思维过程  思维导图作用中清晰指出:“思维导图是以放射性思考模式为基础的收放自如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源自脑神经生理的学习互动模式,并且具有放射性思考能力和多感官学习特性。思维导图在学习中,是在学习者把概念清晰化后与视觉化表征共
十一年来,做为软件行业最知名的顶级盛会之一,Tech·Ed已成为集中展示微软先进科技、全面体现微软创新内涵的标志性活动,它承载着微软对于广大IT专业人士的特别关注——通过
<正> 1 调查医院和设备概况 1)调查医院概况及其分布。本次调查共获得31家医院有效数据,分布见表1。 三级医院占调查医院总数的74%,二级医院为26%,医学院校附属医院为35%,地方医
2007年,中国股市如同2006年一样火爆,上证指数每上涨一百点,伴随着亿万股民惊叫的,还有一句颇有些泼冷水意味的话:非理性繁荣。2007年的中国存储市场,也是一片欣欣向荣、繁华似锦。
小学科学实验是小学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开设这门课程不仅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还能帮助他们养成严谨的实验态度。教师若想提升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精心设计实验内容,同时,教师还要重视科学实验教学的趣味性,从而保证学生积极参与。  一、要明确科学实验的目的  科学实验是为教学服务的,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规律并掌握,因此,学生要以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来对待实验,绝对不能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