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来源 :群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ian0241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发展模式使得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凸显,这就迫使我国必须加快实施经济转型升级。而要通过经济转型升级来化解传统发展模式的困局,又必须倚重綠色发展战略。为了强化绿色发展在经济转型升级中的助推作用,应该充分认识转型升级对于绿色发展的要求,深入分析绿色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并从多维度采取有效对策。
  经济转型升级呼唤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是一种新型的发展模式,强调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统一,这与经济转型升级的方向、目标完全一致。因此,经济转型升级必然要呼唤绿色发展。
  一方面,绿色发展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应有之义。经济转型升级是通过科技、管理等方面的创新,促使传统发展方式转变为科学发展方式,建立起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经济发展体系,保障经济向绿色化、低碳化、高质量发展,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要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目标,就必须依靠绿色发展来解决好传统发展所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从资源看,我国资源利用效率明显偏低。以资源中最有代表性的能源为例,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9%,但是能源消费却占世界的19%,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美国的3.3倍,也高于巴西、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从环境看,我国环境污染现象已经很普遍,滥砍滥伐森林、水土流失、土地退化、森林减少等生态环境恶化现象日益严重。绿色发展的理念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因此,绿色发展是实现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另一方面,绿色发展可以强化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长期以来,我国面临着劳动生产率低、技术创新能力较弱、外部依赖性较大、产品附加值低、产业区域分布不合理等问题。同时,我们在转变发展方式过程中,忽视了产业绿色化,依然走重化工业和低端制造业的老路,其结果必然是高投入、高消耗和低附加值、低效率。要想突破这些问题和障碍,必须依靠全新的模式,而绿色发展正是对我国技术创新、资源利用、要素配置、生产方式、组织管理的一次全面、深刻的绿色化变革,必将有效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只有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优化经济结构,加快产业整体转型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
  绿色发展面临多重制约
  首先,绿色发展的观念淡薄。在绿色发展观念上,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一是大多数企业对环境问题缺乏紧迫感和危机感,没有真正围绕绿色发展的要求来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二是社会公众对绿色发展的目标、内涵和要求都认识不清,很难对绿色发展形成有效推动。三是决策部门缺乏推动绿色发展的前瞻性,尚未制定出绿色发展的整体策略,具体的政策措施出台也相对滞后。这些,都会影响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形成。
  其次,绿色发展规划具有明显的时滞性。一是特殊的资源结构使得“三高三低”型发展路径得以延续;二是传统发展路径的惯性制约了经济的持续发展;三是重速度轻效益的思维定式拖慢了经济发展路径调整的步伐;四是人力资源素质和就业压力问题成为经济转型发展的绊脚石。
  再次,绿色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不强。我国经济由“黑色”到“绿色”、由“高碳”到“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因素,是整体的科技水平相对落后。我国的科技研发投入一直不足,据科技部统计,201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R&D占GDP比重仅有2.1%。投入不足导致全国大多数区域的科技产业体系都较薄弱,支撑绿色发展的技术创新与储备明显不足,这就使得生产绿色产品、防止污染物排放等所需要的绿色技术难以形成,制约了绿色发展的推进。
  最后,绿色发展的制度和体制支持不到位。一是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尚未形成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相互协调配合的法律法规体系,仅有的配套法规也存在法律效力层次低、互相冲突等现象。二是财政预算投入机制不健全。中央和地方预算投入过少,地方政府和民间资本参与绿色投资的动力不足,资源和环境方面税种设置不全,排污收费率过低。三是管理监督制度不力。政府环境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效率不高,监督不严。恶性竞争、过度竞争和市场垄断以及一些高污染、高耗能企业盲目扩大产能、偷排废水废气现象,严重影响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
  以绿色发展助推经济转型升级需从多维度着力
  绿色发展强调经济、社会和自然之间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绿色发展就是在充分认识“经济—自然—社会”三者交互机制的基础上,通过机制设计实现三大系统间的正向交互。所以,以绿色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需要从国家、行业、企业和社会等多维度着力。
  在国家层面,重在营造推动绿色发展的良好环境。一是加强绿色发展的制度和机制建设。对积极发展绿色经济的企业分别从土地、金融信贷、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扶持,并通过政府补贴、补助以及奖励等多种形式,鼓励社会投资。建立资源保护和落后产能淘汰补偿机制,限制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建立体现绿色发展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第三方绿色发展评价机构,对各地区、各企业的绿色发展状况定期监督和考核,向社会公众公布公开考核结果。二是建立健全推行绿色生产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对已有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增强法律体系的完整性和衔接性;制定环境保护、生态补偿、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专门法规,并将环境立法体系和产业法律体系有机融合起来。加大执法、监察力度,提高现有法律、法规的效能。三是制定和实施绿色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资源使用和收益地区直接向资源开采地区支付合理的补偿,国家财政可以给予必要的补充。
  在产业层面,鼓励通过产业调整支撑绿色发展,优化能源结构。一是大力发展绿色农业。通过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实现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和资源安全。二是构建绿色工业体系。首先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促进传统制造业和加工业的技术和设备升级,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其次,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大新能源或洁净能源产业的持续投入,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核能以及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三是创建绿色服务业体系。通过绿色服务来替代传统服务方式,向以减少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为导向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生态的良性发展。
  在企业层面,发挥企业在绿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提倡绿色生产。一是开展绿色技术创新。采用绿色工艺,开发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减少污染的技术,使生产部门的生产活动实现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二是加强绿色管理创新,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制定绿色生产管理制度,包括绿色生产审核制度、企业绿色生产目标责任制和人才激励制度等。三是开展绿色产品创新。高度重视和鼓励绿色技术和绿色产品的研发,实现绿色技术对绿色经济的重要支撑。增强绿色科技创新和支撑能力,以市场导向发展壮大绿色产业。
  在社会层面,加强绿色发展的消费文化建设。一是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价值观念,把节约文化纳入社会运行的公序良俗,引导社会公众自觉选择节约环保、低碳排放的消费模式。二是大力倡导绿色消费行为,培育人们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绿色消费要求在生产流程上注重原材料的选择使用、生产工艺的创新等等,从而使提供的服务及相关产品,在满足人类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要求的同时,使生产过程中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最少,有毒有害的材料使用量最少,废弃物和污染物排放量最少。通过积极倡导绿色消费,推进以绿色增长为导向的经济结构加快转型,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工商管理教研部教授) 责任编辑:金 雯
其他文献
一、多媒体教学的实施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体现在图、文、声、像、动画、视频的有机结合上,它能够有效地表现一般教学手段不易表达的内容,展示现场观察不清楚的细节,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生动活泼的画面,使课堂教学直观易懂,易于接受和理解。多媒体教学省去了大量的板书时间,加快了课堂教学进度,增加了教学内容,教学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对于文字板书、图形、图表、动态视频等陈述较多、学生互动较少的教学内容,以及
患者男性.75岁。因腹主动脉瘤腔内主单髂动脉支架型人工血管修复加股一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后2年伴左足静息痛3月,于2006年11月人院。高血压病史20余年,无糖尿病病史。20个月以
一、节能是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  能源既是“工业的粮食”、“现代工业的血液”,又持续释放着巨大的外部性影响。能源对环境造成的巨大影响,远甚于其他产业。我国的能源生产及消费呈现出“富煤、缺油、少气”,以及“新型能源短缺”的结构特征。煤炭工业、石油、火电等传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承载中国经济腾飞30多年,但也极大程度地影响了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我国的能源效率低、污染严重,在某种程度上还不完全
郑板桥,清代著名书画家和文学家,江苏兴化人,“扬州八怪”之一.出生于书香之家,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做人为官狂狷不羁,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
目的探讨卓越教学模式在儿科门诊护理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实习的60例儿科门诊护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