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设计的探究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DZL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在数学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常常会使用不同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问题”起着重要的穿针引线之功效,在对问题的讨论中,学生既可以表现自己,又可以接受他人的评判并评判他人。在这种合作学习中,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自己的能力。
  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完整的思维过程就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说,思维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提问,不断解答,不断追问,不断明朗的过程。只不过,这个过程通常是在主体内部进行的,是内隐的,是自问自答的。而来自外部的提问——课堂上教师的提问,同样能够成为思维发生的起点,一种外部的、语言化的思维正是在提问中开始。如何科学有效设计提问,是实施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教师准备的重要工作之一。
  1 “善问”与“善待问”
  问题具有启动学生思维和引导学生思维开展方向的重要作用,教师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意味着学生有选择地注意某一方面的信息,为了启动学生的思维,需要有效地运用提问。善于提问的教师,就像砍伐坚木先易后难一样,先提容易的问题,后提困难的问题,激发起学生对这些由易至难的问题主动进行思考的积极性,久之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例七年级下册的《认识三角形》一节中,先提容易的问题:若三角形的三边为3,4,7,则这三边首尾相接能否组成一个三角形?这样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数学的学习中去。然后提问:若不能,请改动其中的一边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并说明理由。使学生对三角形边的性质有更深一层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思维。最后,提出问题:若只知道其中两边为3,4问第三边取多少长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这问题是一个开发的题目,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挥,让学习有余力的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总结归纳出三角形边的共同特征。善于对待学生发问的教师,就好像对待撞钟一样,如果学生问的是小问题就从小处回答,如果学生问的大问题就从大处回答。让学生从容领会,透彻理解,才算结束。
  2 对提问设计的思考
  2.1 问题的设计应有适当的难度。教师应对学生的水平有清楚的了解和正确的估计,提出的问题应适合学生思维的发展水平,即提出的问题最好是介于“已知、已学”和“未知、未学”之间,并且能够使学生意识到“已知”和“未知”之间、“已学”和“未学”之间的连接,产生“已知”和“未知”、“已学”和“未学”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说,质量高的问题应该既使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压力,又使学生感到有解决的信心。问题的难易程度正好介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所谓使学生对问题解决的努力有“跳一跳,摘桃子”的效应。
  2.2 问题的设计需结合学生的实际。每一个不同的问题,选择哪些学生进行回答,教师应事先有一个大概的意向。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发展水平之间存在一个适宜度的问题。选取思维发展水平高的学生回答太容易的问题与选取思维发展水平低的学生回答太难的问题一样,都不能达到提问的良好效果。
  2.3 让问题的设计具有可持续性。有价值的问题应该达到这样的目的:提问使问题能够持续地发展下去,提问成为学生继续讨论和不断追问的原动力。在一个提问所创设的特定情境中,学生的思维要“能够充分地从一点到另一点作连续的活动”,只有这样的提问,才能带领学生进入真正的、深刻的、有效的思维活动中。否则,如果问题本身不具备连续性和一定的深度,就会打断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影响思维向深度发展,使思维一方面陷入在紊乱无序的境地,另一方面又如浮光掠影,不能深入。
  2.4 对学生应答问题之后作必要的反馈。教师的态度直接影响到整个课堂的气氛。在课堂提问中,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下接受教师的评价,大多数心情比较紧张,教师应始终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勇于回答和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对回答错误的学生给予鼓励,一定要注意避免当众羞辱、嘲讽和挖苦学生。
  3 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方式的设计与运用
  3.1 使用反问展开提问。使用反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比如,在《认识三角形》一课时,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了一些三角形的知识,在此前提下,教师可以反问学生:是不是任意三边首尾相接都组成一个三角形呢?通过反问,使学生的思维有反思的过程,对所学的知识能够更深理解。
  3.2 结合实际展开提问。合作学习往往贯穿于新教材的全部文字和设置的各个栏目之中,因此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教师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合作。例如,《三角形的高》合作学习中,有的学生对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高位置不同难以做出,特别是钝角三角形的高有的学生就不能做成。根据这些情况,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三角形高线的垂足在什么线上?并表示出来。高线经过哪个顶点?并思考它的规律。同组同学讨论归纳。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它不同于学生单独学习活动,培养学生互相合作、共同协作的优良品质。
  总之,一切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的提问方法都应该提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设计问题的有效利用,在教师的讲授和学生能动的思考行为之间拉起了纽带,调动和拓展开了学生的思维,在组织好学生进行科学的数学活动中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必须从改革课程结构入手,运用现代课堂理论,增设读写课、赏析课、实践课,为学生营造、融合提升、扩大学习语文的环境,让学生走进广阔的语文大世界,在实践中积极主动去探索语言文字的奥秘,在生活中感悟语文的博大精深,使其语文能力得到发展。  1 营造语文环境  语文学科是基础课程中的基础,作为学习生涯的必修课,语文的必修课堂教学必须起到奠基作用。它不仅是学生语文扩展与
期刊
小学生学习最根本的途径是活动,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放手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协调之中,进行自主探求知识的活动,可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这就要求我们在“导学互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习。  1 让学生尽可能去“想”  鼓励他们毫无顾及的尽情去想,合理的去想。如学《圆明园的毁灭》时,放火烧圆明园影片的片断,让学生看后谈体会,学生便联想到火药,学生提出中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为什么不制造出火炮、
期刊
在素质教育发展和课程改革新形势下,教师的学科教学活动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任课教师若能及时理解当前学科的变化及发展方向,同时不断进行自身的学习和创新,把抽象、枯燥教学课堂转变为生动、直观情境的教学模式,充分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调动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肯定能不断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通过情境创设来尝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
期刊
所谓良好的语文习惯,就是在长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经过不断的重复或练习,逐渐养成并巩固下来的一些好的行为方式或动作倾向。  1 养成四个方面的语文习惯  1.1 阅读习惯。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叶圣陶)。其实,阅读习惯只是一个大的范畴,它还可以分为许多更细、更具体的习惯要求。如养成精读的习惯,养成略读的习惯,“培养默读习惯”,“读书先看序文,是一种好习惯”(
期刊
现代教育学理论指出: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双重主体,教学过程实际上应该是教师和学生的参与过程,教学是一种教师和学生的交往过程。失去任何一方主体的参与,教学必然会形成“孤掌难鸣”、“一条腿跳舞”的残缺局面。在化学的教学中也不例外,没有学生参与的课堂就像一片死水,毫无生机可言,也不符合现代教育理论的要求。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参与精神。这就要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期刊
【摘 要】 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在教学中要“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合作学习,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发展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英语 教学 认知与实践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如果要让信息在记忆中保持及与原有的
期刊
【摘 要】 如何有效利用体育学成果,更好地完成职业教育的各项任务,是职业技术学校管理工作者十分重视的问题之一。文章从职校的实践出发,对体育学理论在职校教师管理和学生教育中的应用提出了一些初步的看法。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体育 素质  体育教育与其他教育一样有明确的目标。学校教育中的体育以培养人才为旨,其目的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使之身心全面发展,配合德育、智育使
期刊
【摘 要】 英语学习过程中出现口语、书面表达等错误都是正常的,教师应用一个正确的认识,学会帮助学生发现并改正错误。  【关键词】 错误 认识 纠正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语法错误是最为常见,也是令老师和学生最为头疼的事。但英语语法错误也不是没有任何规律可循,也不是没有行之有效的克服办法。现结合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就此问题进行浅谈,以资参考。  1 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常见错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显得十分重要。  1 提供学习目标,营造创新氛围  目标导向就是让学生明确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和要达到的程度,进而围绕目标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只有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高涨,学生才敢于创新。
期刊
创设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就是教师模拟生活中某件感兴趣的事件,使数学课堂教学更接近师生的现实生活,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如遇其事,如闻其声,增强学生的认识感知,突出数学课堂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启发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拨动学生的心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又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呢?  1 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  数学问题是数学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