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SHUIXIAOFENG25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改变传统教育现状。科学探究是学生在物理课程和现实生活情景中通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反思与评估,交流与合作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方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物理教学中恰当运用探究方式能让学生切身体会实验科学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信任度和理解力,可以使学生逐步掌握和运用各种实验方法,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下面我结合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实例谈谈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探究式教学要根据学生特点,创设情境,提出探究问题
  初中生因为年龄特点及生活经验等原因往往难以对教材中要求掌握的知识技能自觉地产生探究欲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为探索新知识打下基础。如在上《阿基米德原理》这节内容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先播放各种画面:巨轮远航,热气球腾空,人漂浮在死海上。然后提问学生:万吨巨轮在水中为什么不沉?热气球为什么能腾空而起?人在死海中为什么能漂浮?根据生活经验学生都知道由于浮力作用,在此基础上我提出了这节课要探究的内容: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再让学生进行猜想,指导学生设计实验,他们的探究兴趣都非常浓厚。又如在讲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时,我先让学生手摸声带咳嗽一声,感受声带的变化,然后提出问题:声音是怎么产生的?让学生根据问题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有的学生用刻度尺敲桌子,有的学生甩纸张,有的学生则用手弹橡皮筋,有的学生用嘴对着笔管吹气,整个课堂秩序看似乱糟糟的,实际上学生进入了自主探究知识的角色,他们沉浸于吹拉弹唱的探究情境中,物理知识的领悟在他们探究中水到渠成。由此可见,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创设问题情境,并适时提出问题,对于学生顺利完成探究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探究式教学要有一定的梯度,探究活动要由浅入深
  探究式教学的整体安排应该有一定的梯度,内容上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活动的数量要考虑从少到多,由部分探究到经历较完整的探究过程,逐渐加大探究的力度。例如,我在上《科学探究:摩擦力》这节课时,先引导学生探究什么情况下产生摩擦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让学生在桌面上推动铅笔盒,并观察铅笔盒的运动情况。通过简单的实验器材,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感受摩擦力的存在。接着我继续引导:为什么有的同学没有推动铅笔盒,有的同学有推动铅笔盒?铅笔盒推动后,我们不再用力推它,为什么很快停下来?让学生分组交流、讨论。第一个问题探究结束后,再提出第二个问题:摩擦力的方向如何?我先让学生动手做两个小实验,实验一:将一只手按在课桌上向前推,体验这种感觉,并注意体会手相对桌面的运动方向及手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实验二:将两只手紧靠在一起,用力搓,体验摩擦力,并交流讨论摩擦力的方向。通过两个小实验,让学生亲自体会摩擦力的方向,体验探究的乐趣,并从中总结结论。
  三、探究式教学要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设计实验,规范实验操作
  设计实验是整个探究活动的基础,是顺利完成探究实验的保证。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制订计划和设计实验,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是新课程改革重中之重。但是,教师并不是放任不管,完全由学生自己探究。这样学生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无所适从。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设计实验,规范实验操作。例如,在探究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时候,通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1:电流做功的多少不易直接观察,怎样才能比较电流做功的大小呢?内能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容易测量的物理量,我让学生结合比热容的知识思考这个问题,交流讨论后,他们得出结论:比较相同物体内能的大小可以转化为比较温度升高的多少。接着进一步引出需要的实验器材,可测量的内能载体及测量工具。我让学生再思考问题2:怎样探究时间对电流做功的影响?探究“在通电时间一定时,电流做功与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学生在这个问题的探究中会发现一个用电器办不到,至少需要两个,怎样控制变量?探究式教学的魅力此时又显现出来了,学生发挥了集体智慧,分析起来,最后学生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设计出串联和并联两种电路。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分析交流,营造探究的氛围,实验装置在学生思考讨论后得出,引出实验方案,这样就使得学生在探究中设计的实验比较具有科学性,不会盲目操作。又如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的时候,实验设计时的难点在于如何衡量吸热多少,所以在学生猜想的时候,我强调:加热时间长的吸热多,加热时间短的吸热少。选取器材时,我再次强调用相同的酒精灯,就可以用加热时间衡量吸热多少,这样实验难点就可以突破了。在学生进行实验的时候,教师应加强巡视指导,特别强调实验操作要规范,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每一个实验环节,收集必要的数据,这样才能保证探究活动顺利进行,达到探究目的。
  新课程改革呼唤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新的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符合学生学习物理的认识发展规律,它将物理学科的探究本质与学生学习的探究过程有机统一起来。探究式教学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学生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习观察的技能;比较与分类的技能;进行实验、获取数据资料的技能;分析处理数据,形成概念并得出结论的技能;交流与合作的技能……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各种能力。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和启发,但只能点到为止,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探究活动中,教师不应该作为旁观者和操作者,而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学生共同研讨,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当然并不是每一项知识都适合运用探究方法教学,而且不同的知识内容,探究的方法不尽相同,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其他文献
【目的】检测正常孕妇、轻度子痫前期患者及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母胎界面血管平滑肌细胞BKca通道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BKca通道在子痫前期发生及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目的 通过检测正常晶状体前囊膜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前囊膜中c-myc基因的表达,探讨c-myc基因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
长久以来,我国高中化学教学的目标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在教学过程中,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被视为课程的重点,面向的是具体化的考试.教师出于升学的压力,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性地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只告诉学生是什么,遇到具体的题目时怎么使用已知的知识解题,而不让学生去探究为什么.长此以往,就使得学生普遍存在着创新能力和探究精神的缺失,沦为只会机械解题的工具.要知道,创新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如
目的:本试验通过比较NMP22、BTA、端粒酶在膀胱癌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对其进行评价,为膀胱癌无创检查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对30例膀胱癌患者,将其在膀胱镜检查前或检查五天
教学发展到了今天,化学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新课程改革创导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不应是教师的“独角戏”,更应是通过对课堂进行不同的演绎,探索不同的教学方式,寻找教学效果最优化的一个过程.  一、在课堂引入中重视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就是向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用来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思考探究,引导学生联系和想象,激发学习兴趣,迅速吸引学生进入课堂教学的情境之中,
本研究拟通过检测hMLH1、hMSH2及p53在子宫内膜癌及正常内膜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9例子宫内膜癌及22例正常子宫内膜中hML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