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字考释中使用通假方法的历史回顾——从晚清至二十世纪中叶以前起

来源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tianyu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文字考释中常常要遇到通假现象.本文从学术史的角度出发,追溯古文字考释中使用的通假方法.这种方法的使用有其产生的相关学术背景,经历了从不自觉的实践到理论的提出,至反过来用理论指导实践这一过程.
其他文献
"乘"简是《算数书》整理中分歧比较大的一组简文,尽管学者们作了不同的调整,但其中仍缺乏一种有足够说服力的整理结果,对此,我们认为要对这组简文做出恰当的整理,应该从《算
本文全面探讨了殷墟甲骨文兼语句的句型问题.根据语句中兼语之后句子成分的不同,同时也根据兼语在语句中位置的不同(前置或后置),把甲骨文兼语句分成8种句式.每种句式内又根
从哲学层面来看,幸福与这样一些问题密切相关:(1)人格力量是幸福的主体条件。“有理想”是人格的信念力量,“有道德”是人格的道德力量,“有文化”是人格的智慧力量,“有纪律”是人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第九简反映孔子对德的崇尚.第二十六简则见出孔子反对隐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