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教育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途径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w_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理学科是中学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关键途径之一,深入精准地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逐步地提升自身的实际应用能力,并且通过对物理知识的学习获得必要的人文精神,是当前时期中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主要目标。本文便以物理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培养中学生的人文精神这一问题作为主题,着重探讨了其培养的几种途径。
  关键词:中学物理教育 中学生 人文精神 培养途径
  物理学科这门中学生的主要课程,在中学生的成长中,担负着教育学生了解科学知识、获得人文精神的重任,通过物理学科的教学工作,使中学生获得必要的人文精神素养,是我国中学物理教育的课程改革规范为教师当前开展教学工作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已成为当前中学物理教师的一种共识,也得到了中学生的普遍认同。因此,近年来,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这一问题的研究大幅度增加。
  一、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概述
  1、必要性
  物理学科从本质上是偏重于理性、逻辑方面的学科,其教学内容、教育方式、解题技巧等均具有一定的模式,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只要按照该模式进行教学,便能够顺利完成自己的教育目标。但是,物理教育作为系统完整的学科,有其自身发展的历史,各种理论也均有独特的内涵及发展脉络、使用要求,需要学生加以了解。
  假若物理教师展开的教育工作,仅重视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及解题方法的教育,而不引导学生了解该学科中的相关人文教育精髓,就难以保证学生从本质上,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有效的把握,进而可能难以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造成学生发展的缺陷。因此,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极其必要的。
  2、培养目标
  中学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与其他的人文教育学科的培养目标不同,它侧重于帮助学生在学习及运用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塑造起与自身的行为存在联系的必要素养,以使行为得以规范,避免将来步入错误的途径,而并不重视向学生传达相关的人文知识。
  鉴于这一培养目标,物理教师在培养中学生的人文精神时,可取的途径便是将人文精神圆融、深入地贯穿进各部分知识内容的讲解中,并且在教学中以自身的行为理念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同时努力依据人文精神培养工作的相关要求,对教学方式进行适当的改进。
  二、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途径
  1、教师言传身教
  中学生普遍存在着对于教师的敬佩之情,喜欢模仿自己所喜欢的教师的一言一行及行为处事的方式,因此,物理教师在中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中,起着关键的引导作用。若要切实地推动人文精神的有效培养,物理教师首先就必须有意识地规范自己的言行与教学工作态度,通过调整自身的精神状况与言行举止方式,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与熏陶。具体来讲,物理教师应当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言传身教:
  1)物理教师应当热爱自己的工作,努力、踏实、认真、负责、耐心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帮助与引导,按时按点地上、下课,并以形象、生动、直观、有趣的语言或动作,向学生讲解相关的知识理论,提升学生的兴趣,以使学生在物理知识的学习方面,实现对于教师能力的认同。2)物理教师还要努力扩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多读多看一些与中学生相关的书籍、影视剧等,善于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问题,以使学生感受到教师与自身的亲近感,进而使学生无意识地对教师加以模仿,而最终培养起认真、负责、积极、乐观的人文精神。
  2、教学知识渗透
  物理教师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至为关键的载体便是教学中各项具体知识的讲解,通过将人文精神深入地渗透进教学知识中,然后以生动形象的知识讲解,将人文精神潜在地传达给学生,不仅不会造成学生的反感,还会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知识学习与人文精神培养方面实现共赢。物理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方法将人文精神素养渗透在教学工作中:
  1)以物理学家为载体,进行知识讲解。以“物体下落的速度与质量之间的关系”的讲解为例,物理教师可以重点展开对于物理学家伽利略的讲解,以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伽利略不辞辛苦地进行“两个铁球同步落地”的试验,勇敢地打破人们公认的错误理论的行为,使学生获得努力拼搏奋斗、敢为人先、坚持正确的理论、善于创新、以事实为自己的理论作证的人文精神。
  2)以中国的物理学发展史为载体进行教育。学生的爱国精神及民族自豪感是其人文精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引导学生认同我们国家的学者在物理学上的贡献,才能够帮助学生在未来时期努力利用自己的知识为自己的国家做贡献。因此,物理教师在进行知识讲解的过程中,还应当有意识地向学生讲解物理学史上,钱学森、钱三强等物理学家做出的贡献。
  3、教学方式改进
  中学物理教师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时,还应当努力地通过改进教学的方式来实现,以使学生借助有效的教学方式,实现对于自身的探索、创新以及思考等主观精神的培养。比如,在讲解牛顿力学方面的知识时,物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于哲学中矛盾对立统一规律方面的知识,来自主地总结归纳力的相互性以及物质之间的联系等知识。同时,也帮助那些不喜欢学习理科知识的学生,从人文社会知识的方面进入物理知识的殿堂,逐步地培养起他们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以使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中,培养起愿意打破自身固有的偏见、从其他角度认识事物的人文精神,从而使他们获得全面的发展。
  三、结语:
  在中学物理教育工作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及人文素养,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高效学习的必要保障,也是推动物理教师的各项教育目标顺利实现的必要途径。因此,中学物理教师应当努力地在当前时期的教学中,挖掘有效的途径,以对学生的人文精神进行有意识地培养。
  参考文献:
  [1]姜文娟.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刘洪涛.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3]王力娟.试论人文精神在中学物理教育中的体现[J].黑龙江科技信息
  [4]徐新兵.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思考[J].物理通报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传统的课堂教学侧重于知识目标的达成,而往往忽视对学生能力、兴趣、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培养。新课程的实施就要使学生不仅成为受教育的主体,还应成为自我教育的主体。要使学生不仅成为知识的接受者,还要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究者。物理知识来源于实验,为突出教学内容的探究性,实验教学应选择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探究性实验教学,将有助于学生在更好地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关键
摘要生物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不断获取和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自学能力。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从1985年开始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建立内地西藏班(校),在各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在自治区教育厅的领导下,所有的学校,所有的内地西藏班的教师,20年如一日,关心教育着藏族学生,内地西藏班一批批的
期刊
摘要:本文从发挥教师个性的魅力,主动与“后进生”交朋友;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反复帮“后进生”树信心;挖掘课前准备的潜力,竭力让“后进生”展风采;利用学科辐射的合力,努力使“后进生”纠偏科;凸显教学评价的魔力,力求使“后进生”扬自尊等五个方面尝试提高“后进生”的科学兴趣和改善科学学业成绩,效果颇佳。  关键词:后进生 个性魅力 学习动力 课前准备 学科辐射 教学评价  初中科学学科与数学、语文不同
摘要: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开展研究性课题活动的指导,努力优化教学情境,诱发研究动机,尊重学生个性,鼓励超越创新,让学生在探索研究过程中感悟创新的乐趣,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锻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关键词:离子键 化学教学 研究性课题 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  当前,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要内容的素质教育已受到广泛重视。为了实现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教学因在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日益得到重视。倡导探究学习,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建立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文化,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尝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们设计了许多探究的课题,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碰到许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论述了“读—议-演-写”课堂教学各环节的方法、目的和好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双边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修订稿)明确指出:“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义
期刊
当前的氮素营养理论研究基本都是以喜酸或中性植物为实验材料,关于耐盐碱植物的氮素营养却研究甚少。二色补血草是耐盐碱耐干旱的野生花卉,可在pH值高达10.5的土壤条件下正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