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分析:敲开高中生的美术鉴赏之门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z7413355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比分析是高中美术鉴赏的重要方法。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视觉性对比分析”“人文性对比分析”和“实践性对比分析”。对比性鉴赏能让学生触碰到美术作品的本质,能敲开学生的美术鉴赏之门,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力、创作力。
  关键词:高中美术   鉴赏教学   对比分析
  美术鉴赏是高中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致力于帮助学生积累美术鉴赏的经验,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力,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水平。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地感知美术作品,激活学生的鉴赏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那么,如何有效地引導学生进行美术鉴赏?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对比分析”。“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对比和分析,学生不仅能深刻认识到一幅美术作品中蕴含的意义和价值,而且能认识到所有美术作品中共通的意义和价值。
  一、视觉性对比分析,彰显美术作品的“示范之美”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因此在美术鉴赏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看”,但这种“看”不是蜻蜓点水地看,而是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方向地“看”。这种“看”应当融合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调动学生的认知经验和美术鉴赏方法。对比性的分析能让学生从简单的“观察”深入深刻的“洞察”,从而有效彰显美术作品的“示范之美”。
  传统的美术鉴赏方法是让学生简单地认识到“画了什么”,注重美术作品的内容。而更深层意义上的美术鉴赏,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到“画了什么”,还要引导学生明白是“怎样画的”。例如,在主题为“战争与和平”的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作品,让学生感受这些作品在不同历史环境中的艺术特色。笔者援引了珂勒惠支的《面包》、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达利的《内战的预告》等作品,并通过对比这些作品,让学生认识到战争的无情、残酷,引导学生进行美术作品的内容比较与形式比较。此外,笔者从作品的颜色、形象、构图、寓意等方面进行对比,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艺术流派表现手法的差异,从而让学生能够走近作品。例如,达利的作品反映了超现实主义,通过将物体扭曲、变形来表达战争的主题;再如,毕加索的作品中那些坐着、躺着、探出身子的人物表现了战争中四处逃散的居民惊恐的心理。在视觉性对比分析中,学生能深入地感受、体验画家的艺术表现手法。
  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不能拘泥于教材中的作品,还应旁征博引,精选一些经典的作品,在美术鉴赏内容、美术鉴赏形式上下功夫。只有通过比较,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力,发展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二、人文性对比分析,彰显美术文化的传承之美
  美术是传承人类文化的优质载体,美术作品不仅具有创作者的个人印记,而且具有深刻的时代印记。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人文性对比分析,从而彰显美术文化的传承之美。
  美术不仅是“视觉艺术”,还是“心灵艺术”。在美术鉴赏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用眼睛看,还要引导学生用心灵去体验,将学生带入作品的背景之中,从而让学生领略作品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例如,在主题为“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的教学中,笔者援引了文与可的“以深墨为面,淡墨为背”、郑板桥的“一枝一叶总关情”,让学生进行“相同表达主题”的比较。有学生说,文与可笔下的竹子有立体感,很有灵气,而郑板桥的竹子表达一种气节。在比较中,学生还发现了它们的共同点,即“以意取胜,形神兼备”“诗情画意,气韵超然”。这样的比较,能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传统的国画,从而让学生对国画的理解走向深层次。
  在美术鉴赏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深入发掘艺术作品的美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探究,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批判力。在美术比较鉴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时间、背景、作者、艺术特色等方面引导学生,既要让学生找出作品的个性特色,又要让学生认识到作品的共性规律。
  三、实践性对比分析,彰显美术创作的体验之美
  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进行美术创作。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学生能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提升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例如,在凡·高的名作《向日葵》的鉴赏过程中,学生如果没有对色彩进行深入的体验和感受,是很难理解这幅作品的。对此,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性对比分析。在美术史上,许多美术家用不同的素材及创作方式表达同样的主题,他们的作品展示出了不同的意蕴。
  实践创作的关键,就在于探寻。教师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给予学生独立的鉴赏空间,让学生自主鉴赏、创作。由此,在不断的实践中,学生能感受、体验到美术鉴赏的本质。例如,在教学“追寻美术家的视线——美术家表现世界的独特方式”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从美术家的差异性情感和差异性行为等方面切入,引导学生比较美术作品,并且通过比较来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帮助学生突破传统的美术认知。例如,在美术教学中,笔者将金农的《月华图》与凡·高的《星空》进行对比,发现前者表现了一种孤寂感,渲染出一种静谧、清冷的意境,流露出一种清高、反世俗的意味;后者则表现了一种心灵上的躁动不安。两幅作品的材料是有区别的,前者是水墨画,后者是油画;笔触是有区别的,前者轻松、闲适,后者急促,充满运动感;色彩也是有区别的,前者比较纯粹,后者比较丰富。有了这种比较,在教学中,笔者就让学生用不同的材料、创作方式表现相同的主题。通过实践,学生体会到了创作的愉悦,提升了自身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美术鉴赏不仅能让学生获得美术知识,还能让学生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通过美术对比和鉴赏,学生能有效革新创作的理念。相较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能帮助学生内化美术知识,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真正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总之,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理论性对比鉴赏,而且要注重实践性对比鉴赏;不仅要注重美术内容的对比,而且要注重美术创作形式的对比;不仅要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而且要引导学生对美术创作过程进行分析。高质量的高中美术教学能培养学生一双发现“真善美”的眼睛,从而让学生切实感受经典的美术作品,体会作品传递的感动。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要塞中学)
其他文献
马克思提出“共同体”思想,认为人是共同体的存在物,人的发展离不开共同体。集团化办学是共同体理论的实践,将一所名校和若干所学校组成学校共同体,整体规划,统一管理,资源共享,互惠互助,协商共赢,共同成长。“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师德是教师的根,是教师的魂,师德决定了教师的品质,代表着学校的形象,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师德教育是立德铸魂的工程,是学校、幼儿园工作的头等大事。师德培育同样需
期刊
“立德树人”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新时代中小学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所在。近年来,学校坚持以党建带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让德育得到充分的重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努力浇灌“祖国之花”,培育良好的道德风尚,规范学生的言行。值得注意的是,笔者发现部分学校过分苛求对知识的完整吸收,反而忽略了对学生德育、美育、劳育的培养。我们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强化前沿思维,从“四维”赋予能量,发挥思政课独
期刊
“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是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实施的具体建议。知易行难,在教学改革的浪潮中,一线教师最大的苦恼莫过于想做,但不知如何去做。在此,笔者结合程翔老师的教学案例,谈一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情境教学策略。  一、找准教学切入点,合理组织学习活动  在语文教学中,常见的教学范式为:交代写作背景—整体感知—文本解析—提炼主题—课后练习。这是对语文课文进行教学的方式之一
期刊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实现课堂对话的有效性,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善于倾听学生的观点,激发学生的潜能,构建有灵性的语文课堂,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课堂对话  不少学生认为语文课堂比较枯燥,因此导致他们缺乏参与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和文本展开心灵对话,让学生深入体会汉语的独特魅力,挖掘其中的文化底蕴,促使学生感受情感的力量。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
摘要:小学语文教材中隐藏了许多传统文化元素,因此教师应该去挖掘这些元素。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去融入传统文化元素,进而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学生语文涵养的提升、德育水平的提升,使得学生能更加全面地发展。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教师在教学时应放眼于教材之上,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内容,善于捕捉教学中、教学后的传
摘要: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多维、多元的思维空间。通过调动学生的具象思维、情感思维和个性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挖掘学生学习美术的创造力,引导学生“有逻辑地说”“诗意地说”。多元化的思维空间,能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激发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初中美术 美术教学 多元思维 思维空间  美术是一门艺术性的学科,美术思维是一种感性的思维。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思维,催
当前,培智学校的语文教学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新课程改革提倡素质教育,这对于智力存在障碍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教师应结合智力存在障碍的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完善语文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夠发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生活技能。接下来,笔者对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策略的优化进行探究。  一、加强对教材的开发利用  要优化培智学校的语文教学策略,教师首先要加强对教材的开发利用,让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能够习得
期刊
班级是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场所,班主任是孩子生命成长的引路人和帮扶者。因此,班主任不能将学生视为自己管理和控制的对象,而要真正将班级主人的角色还给他们。只有落实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性地位,激活每个学生共同参与班级管理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才能真正彰显班集体的育人价值。  一、人尽其才,组建有力的班委队伍  俗话说得好:“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一个好的班级群体,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班委会。要想让班委会起到
期刊
中国的“三十六计”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随着时间的推移,“三十六计”已经不局限于军事,在教育中也有它的影子。笔者尝试用“三十六计”叩开学生心灵的大门,引导学生顺利开展班队活动。  一、“打草惊蛇”,展开调查  “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有所怀疑,就要开展侦察活动,在完全掌握实情之后,方可行动;反复侦察,是发现敌人的主要方法。其实,这条计策就是要求我们做事情之
期刊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组成部分,而小学教育是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有效路径。本文梳理了小学教育对乡村文化振兴的作用,包括培养后备人才、夯实重要载体、培育服务对象与打造沟通桥梁等。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在小学教育中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建议,包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全面深入开展耕读教育等。  一、小学教育对乡村文化振兴的作用  (一)培养乡村文化振兴的后备人才  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的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