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心灵,构建有灵性的语文课堂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simao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实现课堂对话的有效性,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善于倾听学生的观点,激发学生的潜能,构建有灵性的语文课堂,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课堂对话
  不少学生认为语文课堂比较枯燥,因此导致他们缺乏参与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和文本展开心灵对话,让学生深入体会汉语的独特魅力,挖掘其中的文化底蕴,促使学生感受情感的力量。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构建有灵性的语文课堂,避免程式化、机械化的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研磨词句,学习语言
  传统的语文课堂过分讲究规矩,而有灵性的语文课堂则活泼得多。在教学中,教师应组织学生展开自由对话,让学生通过互动的方式进行探讨。在研磨词句的时候,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找出作品中的好词好句,然后探究它们好在哪里,最后用仿写的方式内化知识点。
  例如,学习《海上日出》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好词好句交流会”的活动,让学生阅读课文,寻找好词好句,并说一说它们好在哪里。随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好词好句加工站”活动,让学生围绕自己喜欢的词句进行探讨,并展开对比。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创造好词好句,让学生自主撰写词句,并展开交流,看看谁写的句子最好。在对作品的词句进行品析的过程中,教师要避免直接的说教,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鼓励学生以辩论的方式对词句进行分析。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促使学生在体会文字深度的同时,感受作品的温度,从而在自由的对话中构建有灵性的语文教学课堂。
  二、补白文本,体验情感
  为了构建有灵性的语文课堂,教师应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教材的文本中有不少留白之处,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先补充故事的内容,再说说故事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在生活中是否也有类似的故事,并鼓励学生尝试将文章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蜘蛛开店》的结尾处留下了一个空白,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补充,思考故事会如何发展,并说说自己能否感受到蜘蛛的情感。有学生提出:“从前面的故事看,这只蜘蛛是个没有恒心的家伙,它很容易放弃,所以当它看到蜈蚣有那么多条腿之后,必然会灰心,放弃继续开店。”也有学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在多次失败后,蜘蛛可能得到了启迪,改变了自己的想法。于是,在这些学生的故事中,蜘蛛最后坚持了下去,给蜈蚣编完了袜子,而且将自己的店开了下去。不同的学生补白的内容有所不同,他们体会到的蜘蛛的情感也有所不同。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事件进行思考:“在生活中,你是一个容易放弃的人吗?你能体会到蜘蛛的心情吗?”有学生提出:“我有时候也会像蜘蛛一样,遇到困难就垂头丧气,但我还是会调整好心情,继续努力,不会轻易放弃。”如此一来,学生与作品中的蜘蛛产生了共鸣,更好地体会到了蜘蛛的情感。
  在有灵性的语文课堂中,教师要促使学生与作品产生共鸣。结合文本进行内容的延伸,可以让学生深入体会隐藏在文本中的情感,促使他们感受作者的心路历程,从而让自己得到成长。
  三、敢于质疑,张扬个性
  在有灵性的语文课堂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小手直举,小脸通红,小眼放光,小嘴常开”,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他们结合文本内容进行思考,遇到问题就大胆举手,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这个過程中,学生可以大胆提出想法,积极展开小组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一文时,教师可以尝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鼓励他们大胆向名著发起挑战:“虽然《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之一,但并不是说它就是完美的。大家一起来找找看,文中是否有不合理的地方。”这样的方式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学生从人物的塑造及情节的合理性等方面入手,探究作品中的不合理之处。有学生提出:“在文中,猴子们追溯水流的源头,看到瀑布便得出‘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的结论。猴子们只看到了瀑布,并没有看到瀑布是直通大海的,又如何能如此武断地得出结论呢?”还有学生提出:“猴子在水帘洞中发现了石碣,写的是‘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可是,猴子又怎么会认识人类的文字呢?”这番话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还有学生顺着这个方向思考下去,认为石猴能引用人的名言,也是一件不合理的事情。在大胆质疑后,学生发现了不少值得探究之处,阅读的积极性更高了。
  在有灵性的语文课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和文本进行心灵对话,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文本。只有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产生更多的奇思妙想。
  四、引导对话,唤醒思维
  教师在课堂对话的过程中,应注意发散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引导学生将有效的课堂对话作为主线,针对语文知识积极展开探索,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
  例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燕子》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应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促使学生围绕文本内容展开探讨活动,品味文中的巧妙用语,并借助文本分析,对课文传达的思想感情形成深层次的理解。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作者为何仅描写‘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一身乌黑的羽毛’,却并未对燕子的肚子及头部加以描写?”有学生提出,文章对燕子的描写存在一定的缺失,我们可以增加对燕子的肚子及头部的描写,添上“一个雪白的肚子”“一个精致小巧的头”等。此时,有学生指出,如果全部描写出来,虽然看上去十分完整,但文章会显得太啰唆。听到此观点,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那么,你认为怎样的描写方式是最恰当的呢?”对此,有学生认为,原文中的描写方式最为妥帖,因为它不仅将燕子的形象描写得栩栩如生,而且突出了燕子的特点。其他学生听到这样的观点后,立刻意识到,这就是“详略得当、紧抓特点”的描写方式。如此一来,学生就可以触类旁通,学会举一反三。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和文本进行对话,营造自由、开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说、敢想、敢表达,从而构建有灵性的小学语文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华润小学)
其他文献
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的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随着三孩政策的实施,中国的多孩家庭将会越来越多,有男孩的家庭也会越来越多。如何当好男孩的妈妈是来咨询的家长们经常问到的问题。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来咨询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问题的家庭中,男孩家庭似乎要比女孩家庭多一些。看来,民间流传的“带男孩要比带女孩累三倍”的说法真不是夸张,
期刊
“我们对教育变革需要有一个新的思维方式。”教育改革多年了,积累了不少好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然而,许多教师嘴上喊着与时俱进,手里举着“生本教育”“学的课堂”等先进教育理念的大旗,但思维方式没有改变,依然在课堂中因循守旧,每天重复着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教师的思维方式若不改变,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就不能得到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自然得不到提高。  一、将点状式思维转换为整体式思维  在几何学中,
期刊
阅读是语文素养之根,是写作能力之基.写作是阅读的过程与方法的检验,也是阅读的结果及其转化的重要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可见,“读写结合”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读写一体化”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之一.语文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与口语交际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做出相应指导.
期刊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执行者,也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惑,班主任要善于运用精神激励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不断成长。  一、激活認知  很多学生只要在生活和学习中遭遇一点挫折,就心灰意懒、偃旗息鼓,久而久之,他们容易形成自我怀疑的心理,最终一蹶不振。因此,班主任要充分关注班级中因挫折丧失学习信心的学生,从心理和精神上给予他们关怀和鼓励,创设多种路径,让学
期刊
摘 要:教育体制改革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和学习方式需抓住当代教育的特点,把握好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才能实现质的飞跃。微课是创新的教学方式,具有短小精练、针对性强的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的青睐。虽然“微课自主学习单”是微课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教师应优化小学数学“微课自主学习单”的设计,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 微课 自主学习单  “微课自主
《道德与法治》是义务教育阶段开设的必修课程,也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点课程,对学生以后的人生发展和基本思想道德修养及法治素养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偏重于知识的灌输和思想品德的引导,教师在课堂上要么照本宣科,要么告诫训导,以至于学生觉得道德与法治课无聊乏味,久而久之都抗拒上道德与法治课。要想改变这样的教学现状,教师就需要从教学模式和教学目标入手,以轻松有趣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
期刊
乡村3.0学校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新教育模式,在互联网支持下,让教育现实与虚拟融合,让教育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多样化.这对于提升乡村学校教育质量、促进乡村教育振兴有着重要意义.
期刊
马克思提出“共同体”思想,认为人是共同体的存在物,人的发展离不开共同体。集团化办学是共同体理论的实践,将一所名校和若干所学校组成学校共同体,整体规划,统一管理,资源共享,互惠互助,协商共赢,共同成长。“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师德是教师的根,是教师的魂,师德决定了教师的品质,代表着学校的形象,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师德教育是立德铸魂的工程,是学校、幼儿园工作的头等大事。师德培育同样需
期刊
“立德树人”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新时代中小学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所在。近年来,学校坚持以党建带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让德育得到充分的重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努力浇灌“祖国之花”,培育良好的道德风尚,规范学生的言行。值得注意的是,笔者发现部分学校过分苛求对知识的完整吸收,反而忽略了对学生德育、美育、劳育的培养。我们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强化前沿思维,从“四维”赋予能量,发挥思政课独
期刊
“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是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实施的具体建议。知易行难,在教学改革的浪潮中,一线教师最大的苦恼莫过于想做,但不知如何去做。在此,笔者结合程翔老师的教学案例,谈一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情境教学策略。  一、找准教学切入点,合理组织学习活动  在语文教学中,常见的教学范式为:交代写作背景—整体感知—文本解析—提炼主题—课后练习。这是对语文课文进行教学的方式之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