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 :中学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yongx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效率是保障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获取相关学科知识、提高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实验的关键。本文分析了高中化学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化学 教学策略 有效课堂
  一、高中化学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的高中化学课堂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广大一线教师更应该注重营造一种相对宽松的教学环境从而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高中化学教学是一门理论有实验紧密相结合的课程,因此,以知识灌输的形式的课堂不能够很好的体现出化学教学的实践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容易丧失。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缺乏学习兴趣,难以达成教学目标。由于广大一线教师受到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单一形式导致了学生学习主体的缺失,很多教学活动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学习和实验处于被动接收的状态,导致了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思维活动不足,被动的学习导致了学习兴趣的缺失,因此,课堂的教学任务很难突破,整个化学学习的效果会降低。
  2.过分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化学实验教学。高中化学学科的特殊性要求广大的一线教师在从事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化学知识系统的讲解,也要重视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但是由于高中生面临升学的压力,学习任务紧,化学的课时安排也相对较少,所以很多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培养,导致了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也有很多学生由于化学教学模式的单一逐渐产生了消极学习的现象。
  二、高中化学教学的实施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一线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也逐渐意识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也在不断地推进。而这个探索的过程正是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的要求。为了更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同学生的学的有效联系,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互动关系,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是关键。
  1.赏识教育激发学习兴趣。在高中教学过程中,由于升学压力的原因,很多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过分地紧张,对学生的评价不太重视,对于学生的积极思维进行的鼓励较少,而鼓励和赏识教育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很好地起到推动作用。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的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化学实验,营造一种积极思考的氛围,让学生乐于融入进课堂。而一堂高效的课堂最为直接的反应是学生积极思考,对于化学学习有着较强的学习兴趣。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打造高效课堂很好的手段。因此,广大的教师在开展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在分析学生的基础上采用巧妙的教学设计和教学风格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首先,广大一线化学教师应该将课堂教学和化学实验教学密切联系起来,在教学中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有趣的化学实验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和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化学知识,掌握相关的技能。这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去接受化学知识、而且能够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让学生运用相关的化学知识解释相关的现象,从而能开阔学生的视野。
  其次,广大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密切地与生活相联系,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化学学习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很多紧密的联系,开展情境式教学,让学生在生活中受到启发并积极思考相关的化学现象,能够很好地体现出化学学习的价值。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一线教师有必要将化学课程生活化。从而更好的弥补化学课堂教学的不足,从一些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与用相结合。
  2.多媒体的巧妙运用丰富教学形式。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中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不断的增加,他们普遍对计算机感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发挥出多媒体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利用动画等形式巧妙地对化学实践教学进行生动的讲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建立相关的学习档案,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对自己有很好的定位。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网络资源更好地辐射和拓展教材内容,提高教学目标的深度。这种形式的广泛应用打破了教学形式的单一化,从而更好地实现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
  同时为了丰富教学形式还应该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教学的自主探究。教师要树立探究性教学观念,在新时期教师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成为学生化学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以及组织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改变实验条件,分析实验结果,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三、结论
  当前高中化学教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是教师的观念和专业化教师队伍也在不断完善过程中。在探究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自己的课堂实际调整教学风格,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的效率。
其他文献
月台 月亮的驿站  等待的却不是星星与太阳  她 静守的是飞驰而过的时光  火车 拖来远方的征尘  直直的铁轨一遍又一遍轧着月台的心  穿身而过的疼痛只有风能听懂  远远的离开与紧紧的拥抱  只在刹那间  而 那一刻  我听见丁香绽放的声音  (责编 李圣红)
期刊
七岁那年的一天,父亲叫过来正在做作业的我:“你舅舅家的牛病了,他今天要犁地,你把咱家的大黄送去!”大黄是我家的那头老黄牛,在我家已经干了十个年头的农活了。  我从圈里牵出大黄,上路了。去舅舅家不过两公里的路程,我想,只要我和大黄走得快,来回用不了半个小时吧。心里这样想着,我的手上就使上了劲儿,将那根拴着大黄鼻子的缰绳紧紧地拽着,唯恐大黄不好好走,甚至怕大黄从我的手里跑掉。但大黄越走越慢,越走越没精
期刊
(北京卷·散文)  试题简评  试题选文是一篇学者散文。作者赵园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又是著名的散文家。这篇散文紧扣北京的“大”与“深”展开,主体部分先写其“大”,后写其“深”。“大”体现在北京城外在空间格局的“阔大”,老派北京人内在神情风度的“安详宁静”,北大学术气度的“广大”以及文化精神的“包容”等方面;“深”体现在北京城气象的“森严”、胡同人家展示出的“彼此宽容,彼此体谅”的家庭
期刊
(全国卷Ⅱ·小说)  试题简评  《小步舞》是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胡适曾在1917年《新青年》第三卷第2号中力荐这篇小说。他谈到《小步舞》时说,这篇小说虽然“不足以代表莫氏之自然主义。然其情韵独厚,尤近东方人心理,故首译之”。命题人选择这篇小说拟题,不知道是不是有这个原因。时间的流逝、社会的发展,常会让身处其中的人们情感无处宣泄,对现时怅然若失,甚至无所适从,于是对过去更加留恋与执着:两
期刊
当夏雨肆虐的时候,意味着又到回首的时间。带着对秋的渴望,我们在夏释放着激情,但当我们送走又一届初三的那一刻,我们的心仿佛平静了些许。  一个学期前我曾经用艰难困顿来形容我们的工作,我记得有几句话是这样写的:“在一阵新鲜感过后,随之而来的是一次次的口角,一次次的暴力冲突,一次次的辱没师道尊严……圣洁的校园里,上课时穿行于课堂外的学生,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诱引着那性善孩子自由的渴望。没有吆喝声
期刊
【摘要】中职学校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中职学校服装专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思考、夯实基础,并通过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服装专业 创新能力 途径分析  创新教育是顺应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呼唤而产生的,它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基础的教育价值取向的教育。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大都直接走向工作岗位,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和日新月异的科技创
期刊
(全国卷I·小说)  试题简评  2019年高考全国卷I的小说阅读题选文颇出人意料。鲁迅的小说一向以思想内涵深刻难懂著称,所以多年来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单独命题省市的试卷,都未从鲁迅小说作品中选取命题材料。今年全国卷I选取《故事新编》中的《理水》作为命题素材,其古今杂糅的艺术形式、借古喻今的创作意图、杂文化的语言风格,以及由这些因素共同形成的荒诞性和讽刺性,对考生来说非常陌生,文本理解很有挑战性。加之
期刊
人生就如一张空白试卷,等着你用自己的智慧去填写,用丰富的想象去描绘。  人生的试题中有填空题。你将用什么去填满它呢?你可以弹琴,因为弹琴可以愉悦身心;你可以下棋,因为下棋可以益智;你可以学书法,因为书法可以修身养性;你可以绘画,因为绘画可以怡情;你还可以读书,用知识来丰富自己的人生,拓宽自己的视野。当然,你也可以用吃喝玩乐来度过你的人生,但那样的人生是庸俗的、无味的。  人生的试题中还有选择题。当
期刊
(浙江卷·小说)  试题简评  《呼兰河传》是现代著名作家萧红的长篇小说。萧红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1911年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现哈尔滨市呼兰区),1942年病逝于香港。1940年写于香港的《呼兰河传》是一部充满童心、诗趣和灵气的“回忆式”长篇小说。作者用舒展自如的巡视式艺术手法,以情感的起伏为脉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呼兰河畔的乡镇作传,为这个乡镇的风土人情,为各种各样人的生与死
期刊
【摘要】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中最普遍、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如果在课堂上创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师生间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关系,教师成了学习的促进者,就能保证学生心情愉快、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的学习才能成为有效的学习  【关键词】教学改革 有效性教学 宽松和谐 教学环境  关于有效性课堂,近年来,各级各类教育工作者已经从各个学科、多角度、全方位地做了探讨、研究并已结出累累硕果。  有的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