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国家开始在教育系统实行绩效工资,与公务员的工资水平一样。想到自己的劳动价值能得以体现,想到不用再为“五斗米折腰”……大家别提有多高兴。那几天,学校里老师们课后议论最多的也是关于绩效工资的事情。能明显感受到,老师的心情是愉悦的,工作的脚步是轻快的。
我心里也是多么盼望绩效工资能快点落实,能够调动老师们工作的积极性,老师们也可以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水平,毕竟在农村,老师们的工资还是很低的。
然而,当县里的政策出台后,让大家着实有些失望。并没有如大家所想的与公务员同步调资,而只有其三分之一而已。每月每位老师还要拿出其调资的少部分为绩效工资,每半年考核一次。考核分成优秀、合格、不合格等等级。
接下来,学区开始了绩效工资考核方案的制定。虽有方案征求稿,但基本上还是以现在学校的最基本任务——成绩为出发点。其中一条为期末考试成绩在学区平均线下者不能评为优秀等级,只能评为合格等级。但没有把老师的工作量算在内,在农村除了中心校外,许多完小的老师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这样的考评每个月就有些许的差距。学校想要调动老师的积极性,搞好教学工作……本无可厚非,但当老师们的工资与成绩挂钩后,问题也开始出现了。
老师们开始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老师说要调班,因他所教的班级在前学期是学区最后一名,他怎么可能教到学区平均数上呢?有的老师开始想办法去教语数之外所谓的技能科,因这些技能科不用算平均分数;还有的老师开始与学校讨论起上课的节数来,因为不管他教几节课,花多少的时间,这些工作量却没能在考核上多加分;还有老师开始无所谓起来了,反正得不到优秀等级,教好教坏一个样,最坏也是一个合格……
没有绩效工资的时候,在工作上大家都能根据学校需要及自己的工作能力,接受应有的工作任务。而现在,老师们觉得心里有些不平衡,平均分上了就可参评优秀,那些不用上课的行政人员还……而一线的教师尽管怎么努力,只要不上平均线,就什么也不是了……
作为山村完小校长的我心里清楚,学区制定的方案中忽视了老师们的劳动成果。而那成绩有太多的因素存在,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而当一切与考试成绩挂钩,就会出现许多对教育不利的情况。这也给完小校长出了个难题,如何评定?真得按成绩论“英雄”吗?真得不用考虑学校、老师、学生的真实实际情况吗?真得不用去考虑老师们的辛勤汗水吗?……
我不想大家为一个优秀与合格而丢失学校这几年来形成的良好团队精神,但学区的方案却是无法更改的,而且名额也有限,怎么办?学校一定要拿出个合理的办法来,才不致于影响到大家的情绪,才不致于影响到老师之间的关系。
于是我四处打听其他学校的做法,没想到“平均绩效工资”竟是许多学校最好的方法。当我在一次例会上,有些不好意思地或者是有点探寻的意味点到这个方法时,没想到大伙竟然热烈地一致通过。于是我们决定,期末考核时,学校就选派最有可能达标的人员去学区参评,然后把优秀级别多出来的绩效工资拿出来,全校老师平均。
期末考核后,两名老师如愿获得优秀等级,大家高兴地用这有限的钱聚餐了一顿。
那一晚,我想了很多,为什么国家制定绩效工资本意是好的,但到了实际中却有些让人无所适从。如果我们可以向一线教师倾斜,想到他们的辛苦,想到他们真实的工作量;如果我们更关注教师们的责任感,关注他所教班级的改变,关注他们为学校所做的贡献……或许有一天,我能对着老师说,绩效工资需要让每一个老师来做评判,不再让我用最无奈的“平均”。
别让更多的有如我——中国最小校长对绩效工资有“想说爱你不容易”的难堪!
我心里也是多么盼望绩效工资能快点落实,能够调动老师们工作的积极性,老师们也可以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水平,毕竟在农村,老师们的工资还是很低的。
然而,当县里的政策出台后,让大家着实有些失望。并没有如大家所想的与公务员同步调资,而只有其三分之一而已。每月每位老师还要拿出其调资的少部分为绩效工资,每半年考核一次。考核分成优秀、合格、不合格等等级。
接下来,学区开始了绩效工资考核方案的制定。虽有方案征求稿,但基本上还是以现在学校的最基本任务——成绩为出发点。其中一条为期末考试成绩在学区平均线下者不能评为优秀等级,只能评为合格等级。但没有把老师的工作量算在内,在农村除了中心校外,许多完小的老师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这样的考评每个月就有些许的差距。学校想要调动老师的积极性,搞好教学工作……本无可厚非,但当老师们的工资与成绩挂钩后,问题也开始出现了。
老师们开始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老师说要调班,因他所教的班级在前学期是学区最后一名,他怎么可能教到学区平均数上呢?有的老师开始想办法去教语数之外所谓的技能科,因这些技能科不用算平均分数;还有的老师开始与学校讨论起上课的节数来,因为不管他教几节课,花多少的时间,这些工作量却没能在考核上多加分;还有老师开始无所谓起来了,反正得不到优秀等级,教好教坏一个样,最坏也是一个合格……
没有绩效工资的时候,在工作上大家都能根据学校需要及自己的工作能力,接受应有的工作任务。而现在,老师们觉得心里有些不平衡,平均分上了就可参评优秀,那些不用上课的行政人员还……而一线的教师尽管怎么努力,只要不上平均线,就什么也不是了……
作为山村完小校长的我心里清楚,学区制定的方案中忽视了老师们的劳动成果。而那成绩有太多的因素存在,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而当一切与考试成绩挂钩,就会出现许多对教育不利的情况。这也给完小校长出了个难题,如何评定?真得按成绩论“英雄”吗?真得不用考虑学校、老师、学生的真实实际情况吗?真得不用去考虑老师们的辛勤汗水吗?……
我不想大家为一个优秀与合格而丢失学校这几年来形成的良好团队精神,但学区的方案却是无法更改的,而且名额也有限,怎么办?学校一定要拿出个合理的办法来,才不致于影响到大家的情绪,才不致于影响到老师之间的关系。
于是我四处打听其他学校的做法,没想到“平均绩效工资”竟是许多学校最好的方法。当我在一次例会上,有些不好意思地或者是有点探寻的意味点到这个方法时,没想到大伙竟然热烈地一致通过。于是我们决定,期末考核时,学校就选派最有可能达标的人员去学区参评,然后把优秀级别多出来的绩效工资拿出来,全校老师平均。
期末考核后,两名老师如愿获得优秀等级,大家高兴地用这有限的钱聚餐了一顿。
那一晚,我想了很多,为什么国家制定绩效工资本意是好的,但到了实际中却有些让人无所适从。如果我们可以向一线教师倾斜,想到他们的辛苦,想到他们真实的工作量;如果我们更关注教师们的责任感,关注他所教班级的改变,关注他们为学校所做的贡献……或许有一天,我能对着老师说,绩效工资需要让每一个老师来做评判,不再让我用最无奈的“平均”。
别让更多的有如我——中国最小校长对绩效工资有“想说爱你不容易”的难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