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二人转的“篇”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h20070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二人转的“篇”具有独特的功能和意义,和男女爱情有关的剧目中常出现的“篇”,主要有观花篇、夸赞篇、梦境篇、五更篇等;在光棍曲子等剧目中,常出现的是另一类“篇”。它具有极强的够剧功能,又自由灵活。它可以单独成立,有较强的自由度。
  关键词:传统二人转 二人转的“篇” 东北民间艺术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识码:A
  对于何为二人转的“篇”,已有研究者给予了定义与分析。吕树坤先生认为,“篇”在二人转中有两种含义,一是与段子同义,如男女篇;二是一种表现手法,二人转段子中的一个小小单元。杨朴先生认为:二人转的篇就是在二人转故事的叙事中,直接以大段的类似于诗的语言,集中地、反复地、强烈地表现人物的内心感受、描绘形象及景物的段落。基于研究者的定义与本文的论述内容,本文采用的“篇”即是二人转剧目中的精彩片段,如观花篇、梳洗篇、景物篇等,另一种含义即与剧目相同之义,如男女篇等。
  一
  “篇”是二人转艺人的天才创造。仔细考察二人转的传统剧目,发现关于男女爱情的剧目较多,在这样的剧目中,常见的有描写男女相貌的“夸赞篇”、“观花篇”、“梦境篇”、“五更篇”等。这在有关男女爱情的篇目中基本都可以看到,也是比较普遍的一类。
  《蓝桥》中,蓝瑞莲去井台打水,魏魁元路过井台,看见前面站着一位女婵娟。从相貌、衣着各个方面都有描绘。
  这个夸赞篇目,可谓把蓝瑞莲描绘得“仙女”一般,美轮美奂。《天缘配》中的张四姐、《王美容观花》中的王美容、《马寡妇开店》中的马寡妇,都有夸赞篇,模式基本相同,无外乎柳叶眉,樱桃嘴,悬胆鼻,体态婀娜,风姿绰约。其根源,是由于早期二人转的观众群体,基本都是男性居多, 从演唱的地点也可以看出。如唱局市,即是唱赌局;唱煤窑;唱大车店;唱金场;唱木帮,给伐木工人演唱;唱江道,入冬沿着松花江唱;唱网房子等。对女性的赞美与描绘,其实是男性内心的渴望。
  从早期的演出地点可知,观众基本是文化层次不高、从事体力劳动的男子,多是外来的移民群体。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东北男性多于女性。为此,希望一个美丽、漂亮的女子出现,也是对寂寞、单调生活的一种慰藉与心理补偿。关于男女爱情篇的主题中,对女性的夸赞篇也是观演互动的结果。观众需要这样的唱词,演员在演出中逐渐调试,适应观众的需求。“观众是编、导、演之外的第四个著作成员,是戏剧创作集体中的一个分子,这是观众中心论的一个重要观点。”对女性美貌的描写除了夸赞篇外,还有梳洗篇。基本都是对女性梳妆打扮的描写。尤其是头发,用蚂蛉戏水和蝴蝶奔山来形容发式,活灵活现。《阴魂阵》中,刘凤英的梳洗篇,对她脚穿的绣鞋描绘得比较细致,有蚂蛉戏水、蝴蝶双飞、喜鹊登梅,生动活泼。
  《双锁山》中,既有对女性的夸赞篇,也有对男性的夸赞篇,刘小姐打量高琼的时候,写其眉清目秀、面赛浮粉。而且还骑着白龙马,手拿银枪。不禁心动,这不就是自己苦苦等待的英雄吗?于是,有了后来“刀压脖子问亲事”大胆的一举。
  出现在传统二人转爱情剧目中对男性的夸赞篇,基本都是出现一个女追男模式的剧目中。不论是对女性的夸赞篇还是对男性的夸赞篇,背后的主旨都是一个,即男性欲望的对象化过程。
  还有一类叫观花篇。例如,《西厢》中莺莺的观花篇。
  这里有影壁前头的爬山虎,影壁后头的牵牛花蔓。不光是并蒂莲花成双对,养鱼池的金鱼也成双配对。可只叹观花人,孤单影之的一个人来欣赏!莺莺不禁“一阵思来,一阵伤”思的是花不常开,人不常在。伤心的是月不长圆,草不常芳。由于崔老夫人的反悔,使得莺莺与张生的好事儿变得没有踪影,面对满园的美景,莺莺不禁感慨万物的变幻无常,一切都有个规律。不趁着青春珍惜眼前人,一切都将过去。
  《王美容观花》中,王美容走进花园,见到满园的景色,以花喻人,从少年成长时期写起,直到娶亲、结婚甚至生子的过程。
  梦境篇在二人转中也常见。二人转剧目中,有几个梦境篇,最典型的莫过于《洪月娥做梦》。整个梦境的内容,虽然由几个篇构成,剧情描写的还是洪月娥思念罗章,17岁大姑娘想女婿的一系列心理活动,洪月娥正要做团圆梦的时候,被惊醒。
  二人转中的梦境篇。从剧目的内容上看,都是女性由于思念意中人或丈夫,正要团圆的时候,被惊醒。而且剧目中的主人公美貌、多情,身份特殊,不是巾帼英雄就是风流的女店主。虽然这些女性不是东北地域里的人物,但是一经二人转艺人的改造,都被冠以东北地域的标签,成为东北人喜欢的角色,这未尝不是男性对女性的心理期待。形式上是女思男、女强男弱,其实是男思女,男性对女性极度渴望的心理诉求。
  五更篇基本是作为小曲、小帽出现的。主要有《盼五更》、《思五更》、《糊弄妈妈五更》、《大将名五更》等。有时作为小帽在开篇演唱,基本和剧本的情节有直接关系,如《阴魂阵》的开篇唱的就是小帽《大将名五更》,一更讲一个历史故事,高琼与刘凤英、韩湘子与林英、罗章与洪月娥等,内容基本都是带有男女爱情色彩的故事,或者是五更里盼望情人到来、约会等内容。
  五更篇基本出现在和男女爱情有关的剧目中,与剧情保持一致的关系。用女性的视角表达男性的欲望。
  二
  另一类是出现在光棍等曲子中的“篇”。据耿英的《正说东北二人转》中记载,二人转艺人把曲目叫曲子,有边曲子和坤曲子之分。边曲子也叫单边曲子、光棍曲子。如《古城会》、《华容道》、《庆功楼》、《盘道》、《浔阳楼》等,这些曲子都是有朝有代的历史段,报板演唱,当中没有逗笑的地方。边曲子,全仗唱丑的,必须嘴皮子利落,字眼清楚,词句要扎实。
  从二人转早期的史料中可以看出,所有的这些光棍曲子,在煤窑和金场等地唱总会有人点,这些地方的观众喜欢听带有英雄气概的曲子。但这样的曲子仅仅靠唱的好,语句实,还只是吸引观众的一个方面,略显单薄,此时就会凸显出“篇”的功能。它充实唱词的内容,带有趣味性、知识性。例如,《浔阳楼》一篇,本是边曲子,二人转艺人却加入了“观景篇”,“观对联”、“观画篇”、“报菜名”,“报烟名”等“篇”。田子馥先生对《浔阳楼》的唱本出现的事件,有个注解,从四个小伙玩骨牌的内容来看,“这样的赌局也交代了时代关系,民国初年到解放前玩这种赌具盛行,说明此剧形成于民国初年”。这一时期也是二人转最为繁盛的时期,“篇”也是最为兴盛的时期。   这些可以单独成段的唱词,放在当中演唱,就有了不一样的效果。宋江看见江洲城热闹非凡,一个小男孩对着众人高喊着闪开闪开,别碰了少爷我的马脑袋。定睛一看,却发现是孩子两腿间夹着秫秸秆在奔跑,真有些戏曲舞台上表演的风范;接着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抱着一个小枕头出来,当成自己的孩子,亲一口发现咬出了枕头里的荞麦皮儿。这是多有情趣的画面啊!接着看见几个小伙玩纸牌、姐妹踢毽子、妇女哄孩子等场景,虽然写的是江州城的景色,二人转艺人有移花接木的本事,展现的却是东北地域里特有的人情风光。
  《浔阳楼》的唱段中,最有特色的要数报菜名,“无论是旱菜、杂烩、还是吃大菜、吃饼、吃面、吃包、喝汤,应有尽有。基本都是清末民初的食物”。但是,菜名也可以根据地点的变换,有所改变。二人转艺人在黑龙江一代演出的时候,菜单中就有大马哈鱼等特产;在长白山一带演出时,菜名中就有野山菜、野鸡肉等;如果在辽宁靠海边一带演出,菜单中就会增加海产品。艺人们说这样唱是因为许多菜都是乡亲们亲手栽种或采摘的,当地观众听见这些熟悉的菜感觉会很亲切,也会拉近和观众之间的距离。看来,二人转处处显示出自己的本色,和老百姓“不隔语、不隔音、不隔心”。
  “报菜名”,可以独立成“篇”,也是最具灵活性、可以随意填词的地方,没有点儿道行是不行的。艺人们争先竞艺的标准之一,就是考察看谁的“肚囊宽”,即知识丰富。老艺人许文臣说:“二人转《浔阳楼》一千二三百句,是个要劲儿的唱功戏,而且还是个‘光棍曲儿’,特别是丑,没有点儿道行是唱不好的。《浔阳楼》的菜单子像个大杂货铺似的,你唱的肚里就得装这些杂货。和包头唱到较劲儿时,上装唱出个什么上句,你丑就得接上这个下句才行。”
  观众在艺人争相竞艺的时候,得到的是美的享受,是一种乐趣,又亲切自然,还能听到自己不熟悉的事情。所以,光棍曲子能存活下来,在有些演出场所经常被点单,还是有原因的。这从中也可看出“篇”的自主灵活性,它的多变,增加了内容的丰富性和趣味性。一个长长的菜单,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身。
  “篇”有时是二人转的戏核,即二人转核心的部分,它是整个剧目最精彩动人的段落。《杨八姐游春》中的“彩礼篇”,就是全剧的戏核。杨八姐春游的时候,被宋主君看中,古代君王的命令不能违抗,怎么拒绝的确是门艺术。佘太君要了一个大礼单,基本都是常见又难寻的东西,放在礼单中,别有情趣,让人忍俊不禁。“一辆清风二两月,三两清风四两云……”不说主君,即使是神仙也会费劲脑筋找到彩礼单上的内容。足见二人转艺人神奇的想象力还是丰富又迷人的,观众听后着实快乐了一把,解气了一回。老艺人回忆说,这是一出脍炙人口的段子,几十年前,要彩礼的唱词没有现在这么多,也是在演出的过程中逐渐丰富起来的。
  “篇”的表演具有灵活性的特征。李青山回忆说,谈到《蓝桥》的时候,还有一个大尾巴蓝桥的说法,它往往在几种情况下产生。
  在旧社会,如果讲的是唱一天给多少钱的时候,就可以往里面加词,多磨蹭点时间,往长了抻一抻。艺人叫“啷点儿唱,”;如果唱一出给一出钱,就要尽量删除点内容,艺人叫做高点儿唱。按演出的时间来看的话,如果白天唱《蓝桥》,一看时间还早,就慢点儿唱;如果唱夜场子,看天快亮了,那就赶快唱。
  一本《蓝桥》可长可短,可快可慢,自由多变,主要是演员在演出的时候,依据实际的需要适当、灵活地调整。李青山还说,刚开始学艺时,《蓝桥》才三百多句,后来,越发展越多,已经是一千七百多句了。从它的结构(故事情节的顺序)来说,基本上没有多少变化。
  我们依据艺人的回忆,这个剧目的特点是“小抠搜”多,一会儿抠出个《綉门帘》,一会儿抠出个小过门,接着是哭五更、酒色财气等,不一而足。至此,一目了然,艺人在基本情节不变的情况下,多加入了一些“篇”,即可以独立成单元,又与剧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不影响情节的时候,加的多少,要依据演出时间和观众的付费情况而定。
  以《洪月娥做梦》为例,有的版本描述王二姐给张廷秀不光绣腰搭、兜兜、荷包,还有纳鞋底等内容,将天南海北一切有意思的东西都绣上,以丰富为乐。这些杂七杂八的“刺绣篇”,作为二人转剧目中独立的片段,也是可加可减的,只要观众愿意听,就可以包罗万象,统统拿来。
  可见,二人转的“篇”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单独成立,有较强的自由度,看实际演出的需要自由调整时间和长度。有时候,二人转的篇也是一个剧目的戏核,精彩的部分都在其中。也有的时候,这些“篇”与二人转的情节互为补充互相衬托,是带给观众快乐的源泉,使得观演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注:本文系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课题,编号:2012BS63。
  参考文献:
  [1] 吕树坤:《关于二人转本体特征的再认识》,《戏剧文学》,1994年第10期。
  [2] 杨朴:《独特的情感强度——论二人转“篇”的形式创造》,《戏剧文学》,1995年第8期。
  [3] 张赣生:《中国戏曲艺术》,百花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
  [4] 田子馥:《二人转传统剧目选》,吉林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作者简介:
  邵丽坤,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吉林大学文学院在读博士。
  齐向军,男,吉林艺术学院戏剧影视学院讲师。
其他文献
摘要 布封在《论风格》中提出“风格就是人本身”的论断,文艺理论界多有误读,尤其是以我国古代文艺思想中的“文如其人”进行比附。本文指出,中国的“文如其人”,除了有从“文”判断作者道德品质的意图外,风格更是一种个性化的文体特征;而布封“风格就是人本身”,则是文章思想、真理内涵的高贵、典雅、壮丽的完美表现,二者的区别大于其可比附性。布封的风格之内涵,更应对应我国文艺理论中的“境界”及“风骨”一词。  关
期刊
摘要 微型小说是以言简意赅,情节简单取胜的一种小说类型,虽然其文字常常只有寥寥数语,但微型小说中的优秀作品却往往能兼具故事内容的微缩性和主题思想的隐喻性,从而使微型小说真正达到短中见深、以小见大的审美境界。微型小说独特的审美特征使得作家在写作时常有意或无意地在微型小说中设置各种“空白”,微型小说最显著的“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效果便由此产生。因此,微型小说能将“空白”艺术的精髓完美而又淋漓尽致地体
期刊
摘要 古希腊早期哲学家从自然层面对人进行了思考,这尚处于蒙昧和幼稚阶段。柏拉图另辟蹊径以理念论为方法指导创造出了哲学王,将人推向完美、至善的境地,但在绝对理念精神下创造出的理想国和哲学王在其现实性上是根本无法实现的。但他创立的理念论为西方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关键词:理念 人 哲学王  中图分类号:B0 文献标识码:A  自泰利士起,古希腊哲学家对“人是什么”这一斯芬克斯之谜进行了不断探
期刊
摘要 早期的基督教思想家普洛提诺斯借用古希腊的哲学思想,把美学置于基督教神学的领域进行研究,后来的奥古斯丁又把古希腊的哲学和基督教神学融为一体,建立起完备的基督教美学体系,他们的这些美学见解在世界观的认识上远远超越了以往时代的深度,并对欧洲文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中世纪美学思想对于理解今日西方艺术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普洛提诺斯 新柏拉图主义 奥古斯丁 教父哲学  中图分类号:B83
期刊
摘要 本文根据德国的功能翻译理论,以《左传》的翻译为例,来分析评价功能翻译对文学翻译有何作用,以及功能翻译又是如何在文学翻译中应用的。传统的文学翻译是以“等值论”为基础来进行翻译的,然而功能翻译的核心却是“目的论”,功能翻译强调的是文学翻译是一种带有目的性的翻译。本文将以《左传》为例,来向读者阐释功能翻译理论的概念和功能翻译在《左传》翻译中的应用,以及功能翻译对文学翻译的意义进行解剖分析,以便为译
期刊
摘要 戏剧作为特殊的文学形式,其语言有别于其他文学体裁。本文首先分析了戏剧的语言风格特征,即口语化和个性化,然后以中国著名翻译家英若诚翻译的《茶馆》为例,探讨戏剧语言风格的翻译问题。  关键词:戏剧 语言 风格 翻译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戏剧自产生至今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了。在中国,戏剧源于古代的原始舞蹈。在西方,戏剧被认为始于古希腊的悲喜剧。国内外的学者尝试给予它科学的定义。
期刊
摘要 “曼侬”是法国作家奥博·普里沃小说中的人物名称,朱尔斯·埃米尔·马斯涅和贾科莫·普契尼除了都是歌剧发展史中的代表人物之外,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曾将普里沃的《骑士德·格里厄与曼侬·莱斯科的故事》这部小说作为各自代表歌剧的剧本原型。本文将对这两位作曲家笔下的“曼侬”形象进行分析对比。  关键词:朱尔斯·埃米尔·马斯涅 贾科莫·普契尼 曼侬  中图分类号:J80 文献标识码:A  “曼
期刊
摘要 谷建芬是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她以敏锐的现实洞察力和深厚的音乐修养致力于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发掘,为当代中国歌坛谱写了大量堪称经典的音乐作品。她擅于把握时代的脉搏,融通俗性、艺术性为一体,时代感鲜明、民族歌曲通俗化、通俗歌曲艺术化和创作手段综合化是其歌曲创作的典型特征。研究优秀作曲家的创作思想和技巧是促进中国音乐事业继续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谷建芬 歌曲创作 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J
期刊
摘要 嘉绒藏族是藏族的一个独特分支,其特点体现在地缘地貌、生活方式、生活经济形态、历史沿袭、文化风俗等多方面,如此形成了当地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本文针对嘉绒藏族的多重风格特点,运用“区域音乐研究”的理论方法,从“音——地——人”的角度,关注嘉绒藏族民间音乐与地缘属性、历史文化方面关系,并且通过这一系列内容,探究嘉绒音乐中所反映出来的当地人民从物质文化生活到精神信仰领域的诸多内容,为解释嘉绒音乐的形
期刊
摘要 农民画是中国民间绘画与政治宣传结合的产物,它保持了民间绘画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淳朴的画风。内黄农民画和户县农民画代表了两种不同风格的农民画,本文对它们之间的艺术形式和特色进行概括,并就它们的题材内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内黄农民画与户县农民画的造型艺术进行比较,彰显出它们各自不同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内黄 户县 农民画 造型艺术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农民画是中国20世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