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总结创伤性腘动脉损伤的诊治经验,以期提高骨科医生对腘动脉损伤的认识和警惕性,从而避免延误诊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 13例创伤性腘动脉损伤患者,男100例,女13例,平均年龄为33.0岁;根据Chen等提出的动脉损伤分型:A型34例,B型7例,C型72例.95例患者伤后即有肢体缺血表现,18例患者合并小腿骨筋膜间隔综合征.治疗方式:腘动脉修复94例,包括端
【机 构】
:
050051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急救中心,河北省骨科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050051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急救中心,河北省骨科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050051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创伤性腘动脉损伤的诊治经验,以期提高骨科医生对腘动脉损伤的认识和警惕性,从而避免延误诊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 13例创伤性腘动脉损伤患者,男100例,女13例,平均年龄为33.0岁;根据Chen等提出的动脉损伤分型:A型34例,B型7例,C型72例.95例患者伤后即有肢体缺血表现,18例患者合并小腿骨筋膜间隔综合征.治疗方式:腘动脉修复94例,包括端端吻合47例,大隐静脉移植40例,小隐静脉移植3例,伴行静脉移植1例,取栓3例;保守治疗6例;小腿筋膜间室切开减张4例;截肢9例.94例行腘动脉修复术的患者受伤至动脉再通血中位时间为15.8h,其中由外院转入我院的23例患者受伤至动脉再通血中位时间为32.0 h. 结果 本组患者住院时间为3~ 147 d,平均20.0d.腘动脉损伤手术修复率为83.2%(94/113),修复后截肢19例,保肢率为79.8% (75/94).本组患者总截肢率为24.8% (28/113),受伤至截肢时间为1 ~43 d(平均10.9 d),截肢主要原因为小腿肌肉广泛坏死.外院转入患者的腘动脉损伤诊出率仅为21.7% (5/23),截肢率为30.4% (7/23).术后并发症包括软组织缺血坏死、感染22例,肌酸激酶显著升高6例. 结论 膝部外伤后要高度警惕腘动脉损伤,骨科医生应掌握其受伤机制、特点和临床表现,注意与骨筋膜间隔综合征鉴别,以做到及时识别和修复腘动脉损伤,同时要积极处理筋膜间室高压。
其他文献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CP)和Gamma钉固定治疗老年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5月应用LCP或Gamma钉固定且获得随访的103例老年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LCP组56例,男22例,女34例;平均年龄为(72.5±12.7)岁;Gamma钉组47例,男19例,女28例;平均年龄为(74.2±12.3)岁.
目的 分析10年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成人跟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 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成人跟骨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损伤侧别及骨折AO分型等数据.将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A组,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总结出10年期间成人跟骨骨折的流行病
目的 探讨丝素纤维(SF)/磷酸钙骨水泥(CPC)新型复合材料修复兔桡骨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选取4个月龄新西兰大耳白兔48只制作兔双侧桡骨骨缺损模型,根据植入材料不同分为4组(n=12)∶SF/CPC组(植入SF/CPC新型复合材料)、SF/CPC颗粒骨组(植入SF/CPC新型复合材料和微小颗粒骨)、颗粒骨组(单纯植入微小颗粒骨)和空白对照组(不植入任何材料).术后给予相同饲养环境,并于术后4、8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0年2月至201 1年l 1月对103例新鲜OVCF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PVP组(41例)和保守组(62例).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4、12、24、48周进行疼痛评分,随访并记录患者治疗后1年内再发椎体骨折的
目的 自行设计一种微创骨盆后环固定系统,并在尸体骨盆标本上进行手术模拟及安全性评估,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①选取30例正常成年人骨盆CT平扫影像数据,应用Mimics14.11软件测量骶管后缘至双侧髂嵴水平连线的距离、髂后翼厚度、两侧髂后翼之间的距离等,以此确定微创骨盆后环固定系统的髂间主钉置入点(C点)位置及主钉相关设计参数.②选取4具骨盆标本,使用木棒模拟主钉置入.在木棒两端各打入2
骨盆与髋臼骨折多由高能量暴力所致,其治疗一直是创伤骨科医生的难题.近年来,随着骨科内固定器械的不断研发及微创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在骨科领域的应用,我国骨盆与髋臼骨折的基础研究与治疗已取得令人瞩目的进步.本刊分别于2009年和2012年特别邀请王满宜副总编辑组织了2期“骨盆与髋臼骨折”重点刊,内容涉及骨盆与髋臼骨折的诊断、治疗及并发症的处理等各方面,应该说对创伤骨科医生正确认识骨盆与髋臼骨折的处理具有积
严重的肢体创伤常同时累及皮肤、肌肉、骨骼、神经、血管等重要结构,一直是创伤骨科治疗中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保肢与截肢的手术指征也存在争论,现结合有关文献作一综述.严重创伤时保肢还是截肢往往取决于手术医生的临床经验和对伤情的判断.常可能发生2种错误判断:一是对伤情评估不足,应该截肢者未早期截肢,致使延期截肢,增加了感染机会,延长了住院时间,甚至导致患者死亡;二是对伤情估计过重,不该截肢者反而截肢了,造
目的 探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3年12月使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并获随访的22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资料,男15例,女7例;年龄18 ~ 57岁,平均32岁;交通伤9例,机器伤7例,重物砸伤4例,蛇咬伤2例;创面软组织缺损面积2cm×1 cm~10cm×5cm.病程1~60 d.急诊入院13例患者一期给予清创,皮肤软组织缺损二期给
目的 评价在自行设计的瞄准器辅助下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下颈椎骨折合并强直性脊柱炎(AS)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例下颈椎骨折合并AS患者资料,男7例,女1例;年龄35 ~ 66岁,平均39.0岁;骨折部位:经C5-6椎间隙2例,经C6-7椎间隙3例,经C6椎体1例,经C7椎体2例.患者术前行Halo-vest外固定支架固定,术中在自行设计的瞄准器辅助下行颈椎
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日前举行的“2013年度中国十大糖尿病研究奖”终审提名发布仪式上,该分会主任委员翁建平教授呼吁,学术研究应倡导多维度评判标准,不能只偏重影响因子,而忽视对临床实践的影响,同时可借助同行评议范围的扩大对多维度评判标准进行探索。特别在医学领域,要淡化影响因子,毕竟临床医学不是以获取知识,而是以成果应用为最终目标的学科,因此更应重视实际影响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