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教学渗透环保教育的探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Q1987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经济改革的深入,环境保护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与社会环境联系十分密切,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往往都包含了一定的化学因素。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适当进行环境教育是每个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不仅是教学大纲的要求,更是提高学生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尤其在公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教学会更直观、更现实、更生动,其效果更显著。
  
  一、用最少药品,获最佳效果,减少废弃物,提高环保意识
  
  化学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观察到用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清晰的实验现象,增强直观的感性认识,而且能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实验必定会涉及到有害、有毒的物质,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中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化学实验。因此,化学实验教学中力求利用最少的实验药品,获得最佳的实验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例如,在铜和浓硝酸的反应中,利用注射器代替试管进行试验。取一支10毫升的注射器,抽出活塞,在针筒内装入0.04克铜屑,推上活塞并吸入0.1毫升的浓硝酸,观察现象,等反应完毕后将注射器中液体小心排入废液瓶中,保留针筒内的无色气体;针筒内再吸入空气,可见到无色气体变成红棕色。改进后的装置是封闭体系,易于对比观察,效果明显,药品用量比改进前少得多,同时能防止有毒气体二氧化氮的泄漏而污染空气,又可结合汽车、飞机等运输工具排放废气污染空气而形成光化学烟雾的实例,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的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实验完毕,启示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对废弃物进行处理,以防止重金属铜和有毒气体二氧化氮的污染,使学生养成从我做起,保护环境,造福人类的高尚品德。
  
  二、正确处理废弃物,使学生养成自学保护环境的行为
  
  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废气、废水、废渣的排放量日益增多,严重危害人类生存的环境,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我国能源以煤为主,空气受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严重污染,这些酸性污染物与雨滴形成酸雨,过量吸入酸雨水蒸气可引起肺水肿,对人的危害比二氧化硫高10倍,而且使水体酸化,严重的可使鱼类绝迹,尤其是重金属和一些致癌物质的污染,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经专家研究已确认,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是癌症发病率提高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化学实验中,不仅要少用药品以减少废弃物,同时对其废弃物也要妥善处理,决不能随意倾倒,造成环境污染。有的废弃物还可变废为宝:(1)某些不能直接利用的有毒物质可用化学方法进行妥善处理,例如,萃取后的苯和实验中残余的一氧化碳可以燃烧;溴苯可以碱解;酸液中的重金属离子可用铝、铁等轻金属还原。(2)某些废弃物可以经过简单处理后变废为宝,例如,利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残留固体可有做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催化剂,最终残余物还可以用于钾的焰色反应,或施用于花、木、草、树,是良好的化肥,等等,从而使学生在化学实验中自觉养成保护环境的行为。
  
  三、结合化学实验教育,渗透环保知识教育
  
  生产、防污、治污一起抓,保护环境,促进社会文明发展,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导方针。过去,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只注意到化学实验与化学知识的结合,而没有注意环保知识的教育。现在,我们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将化学知识、化学实验与环保知识结合起来,把实验生产中防污、治污的化学方法利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消除三废污染;要运用化学知识,利用化学实验研讨实际生产中的三废防治,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掌握化学知识的同时学习环保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化学实验中会产生有毒气体的实验,完全可以采取封闭体系进行,防止有毒气体泄漏污染空气,危害师生健康;或者对实验中产生的以及实验后残留的有毒气体进行适当处理,消除危害。例如,氯气、二氧化硫、硫化氢、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都可以用碱液或水吸收;硫化氢与二氧化硫的实验可以在封闭式装置中进行,硫化氢燃烧实验也可以用漏斗罩在火焰上方,使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在漏斗作用下通过其连接的U型管(内盛稀氨水),实验完毕后吸收液可作化肥作用。
  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环境科学的发展,与各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促进了各学科的发展;同样,环境科学与化学也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而产生了环境化学。因此,化学与环保知识,尤其与化学实验教学联系更密切,在化学实验教育中渗透环保教育是十分可行的。它有利于以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化学知识,了解环保知识,使之互相渗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其他文献
摘要:《金属切削机床》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重要专业课程。学生在学习该课程的过程中普遍感到枯燥乏味,没有足够的学习兴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本文结合《金属切削机床》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创新,突出了教学中的实践性和趣味性,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求知兴趣 学科渗透 教学氛围 想象力    《金属切削机床》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重要专业课程,我们在几年的《金属切削机床》课程的教学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自学是指自己独立学习,小学生的学习不能离开教师的指导,但在教学的整个环节中无论是在课堂内还是在课堂上,有些环节一定要靠
现阶段,在我国教育界中,核心素养十分热门,在这一背景下,各学科教师都加强了对自身教学的审视,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确立为了自己的教学目标.物理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受地域、思想观念、经济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教学效果不是非常完美.
猫干扰素omega(FeIFN-ω)是一类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肿瘤活性和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细胞因子。为了研制我国猫干扰素生物制剂及干扰素佐剂,并为研究FeIFN-ω的蛋白结构奠定基础,
素质教育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转换教育理念,结合小学生天性特点及学习接受能力,开展多元化阅读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及写作水平
新课标高中英语教学任务中增加了文化意识培养的内容.这样,高中英语教学所承载的任务就增加了文化信息与文化知识的渗透.这就要求高中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学生文化素养的
核心素养是当今教育教学中经常提到的一个关键词汇,其核心在于培养学生拥有终身发展的学习能力以及推动社会进步的优良品格.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以学生的基础文化知识、独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为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物质上的有利条件。但是,任何教学媒体也不能完全取代教学语言的功能。教学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工具,是最直接、最方便的传递信息的载体,是教与学、师与生之间进行交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指导学法、进行德育的主要手段。   那么,我们如何针对地理教学语言的特点在教学中优化教学语言呢?    一、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