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现金流量表的含义及其编制过程可以看出,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收付制为基础编制的,这就弥补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按权责发生制的原则编制而出现的不足与缺憾。对现金流量的质量分析主要从各种活动引起的现金流量的变化及各种活动引起的现金流量占企业现金流量总额的比重等方面去分析。
关键词:企业现金流量;质量;分析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命脉,在资本市场日益完善的情况下,企业的现金流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现金流量的质量分析主要通过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来实现,但现金流量表本身也有其局限性。要全面、完整、准确地评价企业的现金流量是否健康,还应注意现金流量的变化过程,要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分析相结合。
一、现金流量的变化结果与变化过程的关系
不论是用直接法还是用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均会确定当期(年)内期(年)末与期(年)初的现金流量净变化量,即“现金流量净增加额”。对任何一个企业而言,其现金流量净增加额不外乎有三种情况:一是“现金流量净增加额”大于零,表现为期(年)末现金大于期(年)初现金流量;二是“现金流量净增加额”小于零,即期(年)末现金小于期(年)初现金流量;三是“现金流量净增加额”等于零,即企业期(年)末与期(年)初现金状况相同。同样,在各类活动的现金流量变化方面,也存在着上述三种对应关系。在分析各因素引起的现金流量时,需要分清哪些是预算或计划中已有安排的,哪些是因偶发性原因而引起的,并对实际与预算(计划)的差异进行分析。
二、各部分现金流量净额变化状况的质量含义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小于零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小于零,意味着企业通过正常的商品购、产、销所带来的现金流入量不足以支付,因上述经营活动而引起的货币流出。企业正常经营活动所取得现金支付,则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解决:其一,消耗企业现存的货币积累;其一二,挤占本来可以用于投资活动的现金,推迟投资活动的进行;其三,在不能挤占本来可以用于投资活动的现金的条件下,进行额外贷款融资,以支持经营活动的现金需要;其四,在没有贷款融资渠道的条件下,只能采用拖延债务支付或加大经营活动引起的负债规模来解决。
从企业的成长过程来分析,在企业开始从事经营活动的初期,由于在生产阶段的各个环节都处于“磨合”状态,设备、人力资源的利用率相对较低,材料的消耗量相对较高。因而导致企业的成本消耗较高。同时,为了开拓市场,企业有可能投入较大资金,采用各种手段将自己的产品推向市场(包括采用渗透法定价、加大广告支出,放宽收账期等),从而有可能使企业在这一时期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表现为“入不敷出”的状态。
(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等于零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等于零,意味着企业通过正常的商品购、产、销所带来的现金流入量,恰恰能够支付因上述经营活动而引起的货币流出。在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等于零时,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处于“收支平衡”的状态。企业正常经营活动不需要额外补充流动资金,企业的经营活动也不能为企业的投资活动以及融资活动贡献现金。但是,必须注意的是,在企业的成本消耗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要求而确认的摊销成本(如无形资产摊销、待摊费用的摊销、固定资产折旧等)和应计成本(如对预提费用的处理等)(下面我们把这两类成本通称为非现金消耗性成本)。显然,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等于零时,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不可能为这部分非现金消耗性成本的资源消耗提供货币补偿的。因此,从长期来看,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等于零的状态,根本不可能维持企业经营活动的货币“简单再生产”。因此,如果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期间持续出现这种状态,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质量仍然不高。
(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大于零,但不足以补偿当期的非现金消耗性成本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大于零但不足以补偿当期的非现金消耗性成本,意味着企业通过正常的商品购、产、销所带来的现金流入量,不但能够支付因经营活动而引起的货币流出,而且还有余力补偿一部分当期的非现金消耗性成本。
此時,企业虽然在现金流量的压力方面比前两种状态要好,但是,如果这种状态持续,则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从长期来看,也不可能维持企业经营活动的货币“简单再生产”。因此,如果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期间持续出现这种状态,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质量仍然不能给予较高评价。
(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大于零,并恰能补偿当期的非现金消耗性成本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大于零并恰能补偿当期的非现金消耗性成本,意味着企业通过正常的商品购、产、销所带来的现金流入量,不但能够支付因经营活动而引起的货币流出,而且还有余力补偿全部当期的非现金消耗性成本。
在这种状态下,企业在经营活动方面的现金流量方面的压力已经解脱。如果这种状态持续,则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从长期来看,刚好能够维持企业经营活动的货币“简单再生产”。
(5)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大于零,并在补偿当期的非现金消耗性成本后仍有剩余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大于零,并在补偿当期的非现金消耗性成本后仍有剩余,意味着企业通过正常的商品购、产、销所带来的现金流入量,不但能够支付因经营活动而引起的货币流出、补偿全部当期的非现金消耗性成本,而且还有能力支付现金股利,或者为企业的投资等活动提供现金流量的支持。
在企业当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在补偿当期的非现金消耗性成本后仍有剩余的条件下,其是否能够支付现金股利,还取决于企业当年的股利分配政策。因此,必须结合企业现金股利分配政策对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充分性进行评价。
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对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的分析,主要应关注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量与企业发展战略之间的吻合程度及其效益性。
(1)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小于零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小于零,意味着企业在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权益性投资以及债权性投资等方面所支付的现金之和大于企业在收回投资、分得股利或利润,取得债券利息收入、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而收到的现金净额之和。企业上述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处于“人不般出”的状态。
(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大于等于零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大于等于零,意味着企业在投资活动方面的现金流入量大于流出量。这种情况的发生,或者是由于企业在本会计期间的投资回收活动的规模大于投资支出的规模,或者是由于企业在经营活动与筹资活动方面急需资金而不得不处理手中的长期资产以求变现等原因所引起。因此,必须对企业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原因进行具体分析。
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1)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大于零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大于零,意味着企业在吸收权益性投资、发行债券以及借款等方面所收到的现金之和大于企业在偿还债务、支付筹资费用、分配股利或利润、偿付利息、融资租赁所支付的现金以及减少注册资本等方面所支付的现金之和。在企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投资需要大量资金,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小于零的条件下,企业的现金流量的需求,主要通过筹资活动来解决。因此,分析企业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大于零是否正常,关键要看企业的筹资活动是否已经纳入企业的发展规划,还要看是企业管理层以扩大投资和经营活动为目标的主动筹资行为还是企业因投资活动和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失控、企业不得已的筹资行为。
(2)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小于零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小于零,意味着企业在吸收权益性投资、发行债券以及借款等方面所收到的现金之和小于企业在偿还债务、支付筹资费用、分配股利或利润、偿付利息、融资租赁所支付的现金以及减少注册资本等方面所支付的现金之和。这种情况的出现,或者是由于企业在本会计期间集中发生偿还债务、支付筹资费用、分配股利或利润、偿付利息、融资租赁等业务,或者是因为企业经营活动与投资活动在现金流量方面运转较好、有能力完成上述各项支付。但是,企业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小于零,也可能是企业在投资和企业扩张方面没有更多的作为的一种表现。
关键词:企业现金流量;质量;分析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命脉,在资本市场日益完善的情况下,企业的现金流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现金流量的质量分析主要通过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来实现,但现金流量表本身也有其局限性。要全面、完整、准确地评价企业的现金流量是否健康,还应注意现金流量的变化过程,要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分析相结合。
一、现金流量的变化结果与变化过程的关系
不论是用直接法还是用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均会确定当期(年)内期(年)末与期(年)初的现金流量净变化量,即“现金流量净增加额”。对任何一个企业而言,其现金流量净增加额不外乎有三种情况:一是“现金流量净增加额”大于零,表现为期(年)末现金大于期(年)初现金流量;二是“现金流量净增加额”小于零,即期(年)末现金小于期(年)初现金流量;三是“现金流量净增加额”等于零,即企业期(年)末与期(年)初现金状况相同。同样,在各类活动的现金流量变化方面,也存在着上述三种对应关系。在分析各因素引起的现金流量时,需要分清哪些是预算或计划中已有安排的,哪些是因偶发性原因而引起的,并对实际与预算(计划)的差异进行分析。
二、各部分现金流量净额变化状况的质量含义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小于零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小于零,意味着企业通过正常的商品购、产、销所带来的现金流入量不足以支付,因上述经营活动而引起的货币流出。企业正常经营活动所取得现金支付,则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解决:其一,消耗企业现存的货币积累;其一二,挤占本来可以用于投资活动的现金,推迟投资活动的进行;其三,在不能挤占本来可以用于投资活动的现金的条件下,进行额外贷款融资,以支持经营活动的现金需要;其四,在没有贷款融资渠道的条件下,只能采用拖延债务支付或加大经营活动引起的负债规模来解决。
从企业的成长过程来分析,在企业开始从事经营活动的初期,由于在生产阶段的各个环节都处于“磨合”状态,设备、人力资源的利用率相对较低,材料的消耗量相对较高。因而导致企业的成本消耗较高。同时,为了开拓市场,企业有可能投入较大资金,采用各种手段将自己的产品推向市场(包括采用渗透法定价、加大广告支出,放宽收账期等),从而有可能使企业在这一时期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表现为“入不敷出”的状态。
(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等于零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等于零,意味着企业通过正常的商品购、产、销所带来的现金流入量,恰恰能够支付因上述经营活动而引起的货币流出。在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等于零时,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处于“收支平衡”的状态。企业正常经营活动不需要额外补充流动资金,企业的经营活动也不能为企业的投资活动以及融资活动贡献现金。但是,必须注意的是,在企业的成本消耗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要求而确认的摊销成本(如无形资产摊销、待摊费用的摊销、固定资产折旧等)和应计成本(如对预提费用的处理等)(下面我们把这两类成本通称为非现金消耗性成本)。显然,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等于零时,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不可能为这部分非现金消耗性成本的资源消耗提供货币补偿的。因此,从长期来看,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等于零的状态,根本不可能维持企业经营活动的货币“简单再生产”。因此,如果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期间持续出现这种状态,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质量仍然不高。
(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大于零,但不足以补偿当期的非现金消耗性成本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大于零但不足以补偿当期的非现金消耗性成本,意味着企业通过正常的商品购、产、销所带来的现金流入量,不但能够支付因经营活动而引起的货币流出,而且还有余力补偿一部分当期的非现金消耗性成本。
此時,企业虽然在现金流量的压力方面比前两种状态要好,但是,如果这种状态持续,则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从长期来看,也不可能维持企业经营活动的货币“简单再生产”。因此,如果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期间持续出现这种状态,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质量仍然不能给予较高评价。
(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大于零,并恰能补偿当期的非现金消耗性成本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大于零并恰能补偿当期的非现金消耗性成本,意味着企业通过正常的商品购、产、销所带来的现金流入量,不但能够支付因经营活动而引起的货币流出,而且还有余力补偿全部当期的非现金消耗性成本。
在这种状态下,企业在经营活动方面的现金流量方面的压力已经解脱。如果这种状态持续,则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从长期来看,刚好能够维持企业经营活动的货币“简单再生产”。
(5)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大于零,并在补偿当期的非现金消耗性成本后仍有剩余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大于零,并在补偿当期的非现金消耗性成本后仍有剩余,意味着企业通过正常的商品购、产、销所带来的现金流入量,不但能够支付因经营活动而引起的货币流出、补偿全部当期的非现金消耗性成本,而且还有能力支付现金股利,或者为企业的投资等活动提供现金流量的支持。
在企业当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在补偿当期的非现金消耗性成本后仍有剩余的条件下,其是否能够支付现金股利,还取决于企业当年的股利分配政策。因此,必须结合企业现金股利分配政策对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充分性进行评价。
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对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的分析,主要应关注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量与企业发展战略之间的吻合程度及其效益性。
(1)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小于零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小于零,意味着企业在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权益性投资以及债权性投资等方面所支付的现金之和大于企业在收回投资、分得股利或利润,取得债券利息收入、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而收到的现金净额之和。企业上述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处于“人不般出”的状态。
(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大于等于零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大于等于零,意味着企业在投资活动方面的现金流入量大于流出量。这种情况的发生,或者是由于企业在本会计期间的投资回收活动的规模大于投资支出的规模,或者是由于企业在经营活动与筹资活动方面急需资金而不得不处理手中的长期资产以求变现等原因所引起。因此,必须对企业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原因进行具体分析。
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1)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大于零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大于零,意味着企业在吸收权益性投资、发行债券以及借款等方面所收到的现金之和大于企业在偿还债务、支付筹资费用、分配股利或利润、偿付利息、融资租赁所支付的现金以及减少注册资本等方面所支付的现金之和。在企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投资需要大量资金,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小于零的条件下,企业的现金流量的需求,主要通过筹资活动来解决。因此,分析企业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大于零是否正常,关键要看企业的筹资活动是否已经纳入企业的发展规划,还要看是企业管理层以扩大投资和经营活动为目标的主动筹资行为还是企业因投资活动和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失控、企业不得已的筹资行为。
(2)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小于零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小于零,意味着企业在吸收权益性投资、发行债券以及借款等方面所收到的现金之和小于企业在偿还债务、支付筹资费用、分配股利或利润、偿付利息、融资租赁所支付的现金以及减少注册资本等方面所支付的现金之和。这种情况的出现,或者是由于企业在本会计期间集中发生偿还债务、支付筹资费用、分配股利或利润、偿付利息、融资租赁等业务,或者是因为企业经营活动与投资活动在现金流量方面运转较好、有能力完成上述各项支付。但是,企业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小于零,也可能是企业在投资和企业扩张方面没有更多的作为的一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