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的方法和技巧

来源 :电影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hq5166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访是新闻工作者的一项最基础的活动,是我们从事新闻写作取得新闻素材的主要手段。采访,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娴熟掌握的一种基本功,它是新闻写作的前提。采访是一门艺术,如何把这门艺术发挥的完美,如何获得优质的新闻线索,这是采访中最大的课题。
  如何达到我们采访的目的,如何得到我们想要的言语和状态,提问就显得很关键了,提问采访的基本形式大体分两种。
  一种是开放式提问,这种方式使用较为普遍,被采访者不受什么约束,可以泛泛而谈,回答的内容可多可少,这样的提问给了被采访者很大的发挥空间,也可以使采访的气氛活跃、协调。这种采访形式的不足之处是,我们要获得实质性内容的难度较大,采访所花费的时间也较长。
  另一种是闭合式提问,又称定向式提问。记者的提问比较具体,针对性很强,被采访者的回答只能是记者提问所限定的内容,往往形成一问一答的形式。这种提问比较明确,一般都能回答出你所需要的实质性内容。
  一般来说,我们通常的采访大多都是这两种采访方式的结合,开放式提问多用于缓和气氛,融洽感情,启发对方。闭合式提问多用于采访中突破问题,深度挖掘和收集细节。从开放式提问开始,这样可以沟通感情,尽快造就一种和谐气氛,然后直接切入,进行闭合式提问,这样提问可以提高采访速度,而且很好的掌握到新闻素材。用这样采访得来的素材写出的新闻才会全面、有深度。
  在平时的采访中,我们会遇到各种身份、各种职业、各种层次的被采访对象,我们如何才能达到采访的效果呢。
  第一、要与采访对象建立亲近感。新闻记者采访某个对象,大都是第1次接触,熟悉与信任无从谈起。在采访对象的心目中,记者就是一个陌生人。而怎样使得这个陌生人开口说话,吐露心思,这是记者们在每次采访中几乎都会遇上的问题。按照人际交往的原则,只有当人们彼此熟悉产生信任之后,才会向对方吐露自已的心事。向一个不熟悉的人透露自已的情况,人们会觉得极不安全。因此,有经验的记者在采访时并不急于提问,而是先着力于同采访对象建立亲近感。当对方心理上的距离拉近了时,再向其作提问,从而顺利地问到自己所要了解的情况。
  第二、将提问融入到交谈之中。有的记者在提问时,先将问题写在本子上,然后向采访对象一一提出。这样做当然是有充分准备,能对提问的结构作充分的考虑,但极容易将整个提问过程弄成“一问一答”,缺乏人情味,使人觉得像是在审讯犯人,自然会使得采访对象不情愿作回答。其实,人一般都是乐于交谈的,因为与人谈话往往即是对他的一种尊重。有的人沉默寡言,并不是因为他不愿意说话,而是因为他得不到别人的尊重。“一问一答”式的采访,记者居高临下,采访对象的自尊心得不到满足,又哪来回答问题的热情?因此,记者在作提问时切忌只顾自己发问,而应该是与采访对象作交谈,乐意倾听其谈话,将提问融入到谈话的过程之中。
  第三、提只有采访对象才能作答的问题。作为新闻记者,最看重的是“独家新闻”。因为独家新闻是独此一家,为别的报纸所不能发布,最具新闻价值。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情所作的报道,相对于受众而言,它必须是未知的,如果是已知的那就不是新闻了。因此,记者在采访时要努力从采访对象身上去寻求独特之处,从提问的角度来说,就是要提出只有采访对象才能作回答的问题。这种独特性的提问,保证了所采访到的事实的唯一性,从而能获得较大的新闻价值。
  第四、将问题化抽象为具体。新闻记者采访的目的,在于从采访对象那里得到具体事实及材料和观点,因此其提问切忌笼统抽象。因为面对笼统抽象的问题,采访对象往往不知从何谈起,只好应付其事,很难深入下去。这种情况责任不在于采访对象,而在于记者本人,因为在采访的过程当中,记者的问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即你如何提问,人家就会如何作答,提问不当则自然影响到回答问题的质量。
  第五、用提问来激将采访对象。记者采访要达到预期效果,前提是采访对象必须乐于作答。但事实上因为各种原因,比如采访对象心存顾虑,怕说出事情来对自己不利,他就会对记者采取不合作的态度,甚至明确对记者表示“无可奉告”。面对这样的采访对象,记者该怎么办呢?有的记者苦口婆心,极言采访对象顾虑之不必要,但采访对象自有主张,并不是你三言两语就能解决问题的,遇上生性固执的采访对象,更是弄得作记者的束手无策。其实在此种情况之下,采用提问来激将采访对象,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俗话说:“点将不如激将。”使用激将法提问,记者从反面提出问题,或者有意误解对方的意思,以刺激对方,激发其情绪,使其感觉不吐不快,或认识到不说出来反而会对自己构成不利。在国际新闻史上,有的名记者就是以善于提问激将而著称。
  在采访中还有一些技巧,对采访有很大的帮助。
  1.平等的视角——记者不能有“见官矮三分”之感,也不可以“无冕之王”自居。不论是对高层领导政要,还是对普通人都应摆在相同的位置上来看待,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平视”。 特别是在采访高层领导人时不要奉承,更不要以部下的卑微仰视提问。因为以记者身份出现的采访者是大众的代表。
  2.仔细的观察——观察就是“用眼睛采访”,就是“察言观色”。被访者的举止言谈、性格神情、嬉笑怒骂、兴趣爱好都是我们访谈时需要观察的。有人说,记者的全部生涯就是一个提问者、聆听者和记录者。实际上,一个称职的记者还是“眼观六路”的观察家。他必须有敏锐的观察力,要善于捕捉容易被常人忽视的细节。观察中特别不要忽略能反映本质的细节,细节描写能增强现场感。把采访现场和生活中捕捉到的人物的动作、声音、笑貌等细节加以再现,会给读者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增强人物的真实性。
  3.巧妙的提问——由于采访对象不同,提问方式也因人而异、因人而问。在采访中记者常用的有启发式诱导法、含蓄点拨法、间接探问法等。有人把采访比喻为“提问的艺术”。有好的提问,才会有好的回答;问得巧妙,答得精彩,才有可能写出高水平的人物专访。
  4.认真的倾听——记者要始终认真倾听采访对象的回答。认真倾听是获取更多信息的一种方式;是识别和证实间接材料的一种手 段;是访问者的一种虚怀若谷之情;是对被访者的一种尊重。由于
  你的认真倾听,被访人自然乐于同你对话,乐于回答你的问题。同时还可以从对方的回答中发现新的问题,从而刨根问底,以免错失良机。倾听时,千万不能左顾右盼,要把目光注视到对方的面部,千万不可流露出对被访者的谈话不感兴趣的神情。当非常健谈的被访者把话题扯远,谈话“跑题”时,千万不要急于打断被访者的话,要见机行事,巧妙地把话题再拉回来。当被访者性格内向,不善言谈、叙述不清时,千万不要显现焦躁的神色。要善于引导被访者疏理思路,抓住要点提问,使谈话言之有物。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一般包含着两个因素:即对信息的交流和感情的交流。感情交流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信息交流的质量。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要想做到推心置腹地交谈,就必须把对方当作知心朋友对待,关心他们的疾苦,倾听他们的呼声,在双向的感情交流中,达到双方心灵的沟通,这是最佳的心理状态,也是人物采访的最高境界。
其他文献
印楝素A(Azadirachtin A)具有良好的杀卵活性,本文利用粉纹夜蛾卵细胞系(Hi-5细胞系)在细胞水平研究了印楝素A杀卵活性的毒性机理,其中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印楝素A对细胞的防御体
随着化学农药的使用,其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所以研发安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是当今农药研发的趋势。植物源农药以其高效、与环境相容性好、对非靶标生物安全等优点而
目的:探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以我院80例血液透析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常规护理)、试验组(整体护理干预)各40例,观察比较营养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转Bt基因棉花在中国的大面积推广种植,导致棉田害虫种群发生演替,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的种群数量得到有效控制,但以棉盲蝽为主的刺吸式口器昆虫发生数量急剧增多,危害加重。化学防治是棉盲蝽综防体系中的主要技术,但在具体应用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如农药对靶性不强,施药量大且频繁;药剂新品开发少,性能落后;有害生物对药剂敏感性下降,药剂防治效果差等。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调查棉田发生情况的基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而如何将其报道好、宣传好,是摆在众多媒体面前共同的话题。作为地市级宣传主阵地的党报,如何发挥好它的科技宣传作用,这对其提出了更高
植物在自然界中不是孤立存在的,其体内外生存着各种各样的微生物。植物-微生物通过建立营养交换体系,使营养物质在植物-微生物之间流动,进而形成致病/共生关系。植物-微生物之间
目的 研究miR-429对人U87胶质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培养人U87胶质瘤细胞,应用Lipofectamine(R) LTX试剂将pre-miR-429质粒载体以及anti-miR-429质粒载体分别稳定转染人U87胶质瘤细胞;应用Real-time-PCR验证转染效率;应用CCK-8试剂盒检测miR-429对人U87胶质瘤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应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人U87胶质瘤细胞中接头蛋白CRKL(v-crk avian sarcoma vi
柑橘黄龙病是柑橘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俗称柑橘的“癌症”。它几乎为害柑橘的所有栽培品种,包括橙类、橘类、柚类等柑橘属的植物。“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
小麦白粉病是小麦主要病害之一。本研究采用了近地高光谱遥感技术和无人机航拍技术对田间小麦白粉病的发生进行了研究,同时分析了白粉病发生后小麦产量、千粒重和籽粒蛋白质
红薯是块根作物,在生长后期需要大量的钾肥。每亩穴施磷酸二氢钾1公斤,可使红薯增产15%左右,每亩施1.25公斤,增产20%左右,亩施1.5公斤的,增产25%~30%。同时切干率提高1.8%,其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