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词--读《历史教师专业成长实践论》有感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zijiazu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教师专业成长实践论》是陕西师范大学徐赐成教授的著作,2020年4月由光明日报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积极探索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倡导在课程实践中自我提升,主张实践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该书为广大历史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有效路径,其中有几个关键词与大家分享。情怀徐赐成1995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回中学母校陕西省商南县高级中学任教。
其他文献
常熟市周行中心小学以“习正立品”为校训,通过打造特色教育来带动学校文化建设,努力提升发展内涵。在书法特色创建过程中,学校经历了三段历程。第一阶段(2007—2012年):学校大力推进写字教育,精心创建写字特色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2007年,学校确立了以书法教育为突破口,努力打造特色教育,培养学生“一笔一画写好字,一生一世做真人”的目标,让学生在九年学校特色文化的陶冶和培育中收获终生受用的本领。
期刊
鲁迅先生曾说过汉字有三美:“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江苏教育》(书法教育)2021年6月刊《书法教学的“三度”追求》一文,选用生动的图片让读者直观地看到字形笔画与实景图片的相关之处,生动地诠释了何为“意在笔先”。恰逢建党百年,笔者在参观淮安周恩来纪念馆时,讲解员提及在不同方向分别看两处建筑,会出现周总理的“周”和“八一”,顿感妙哉!笔者认为如果将这些习字妙法融入一线教学中,学生将更能探索到书法之美的本质。
·主持人语·   1921-2021,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写下了怎样的百年传奇?在黑暗中诞生,在苦难中成长,在挫折中奋起,在奋斗中壮大,从一个只有50多名党员的组织,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她带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崭新基因,迅速附着在积贫积弱的古老土地上,不但自身百折不挠、蓬勃生长,还彻底改变了中国的样貌,扭转了中国的命运,让山河破碎的中国走向强盛,让备受屈辱的民族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中国教育界,有一位从小学教师成长起来的教育名家,他就是尝试教学法的创始人邱学华老师。最初,在我还是一名师范生的时候,就从书本上学习了尝试教学法,当时就觉得尝试教学法简单易操作,便于新手教师掌握。真正见到邱学华老师,那是在我工作十年之后了。2012年,我所在的学校--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聘请邱学华老师担任名誉校长,指导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当时,我担任学校的副校长,负责和邱学华老师联系工作。因此,我有幸与邱学华老师结缘,有幸与尝试教学结缘,后来我还很荣幸地成为邱学华老师的徒弟。
·推荐理由·“重视我们测量的还是测量我们重视的?”我被作者格特·比斯塔的这句话轻易“击中”,随之陷进《测量时代的好教育:伦理、政治与民主》的阅读中,审视教育目的“三化”论,唤醒一些淡忘的教育常识。“让大数据说话”已成习惯,忘了当初为什么要用大数据测量?为什么要依照大数据测量的结论来采取行动?譬如,某类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测量。如果根据大数据测量结果,所采用的举措只对少数人、个别人有效,我们能否果断摒弃?摒弃对少数人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否对他们造成不公正、不友好呢?
【摘 要】红色文化是承载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精神与物质载体,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所蕴含的不怕吃苦、坚定信念、团结人民、实事求是等精神特质,是增强文化自信、赓续红色基因、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宝贵资源,也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素材。学校应结合教材和活动,创新教育的转化途径,实现红色文化的有效传承。  【关键词】红色文化;红色精神;育人内涵;教育转化  【中图分类号】G413 【
当前,一线教师的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普遍存在选题过大、论述宽泛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的写作应“小题大做”,即“小切口,深分析”。“小切口”有三种方法,即单点选题、凸显新意、范围限定;“深分析”可采用三种思维方式,即点面发掘、过程发掘和比较发掘。
得到“名师”的荣誉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终点。名师需要推动后续发展,从“名师”走向“名家”。名师的后续发展,需要扎根课堂实践一线,做出教育教学实绩;需要通过阅读学习、经验提炼以及把握时代需求等路径,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需要主动作为,担当教育改革的探索者、教育公平的推进者、区域教育的引领者和社会发展的开路人的职责;需要不断对自己的过去进行反思和否定,推动创新;需要以前瞻性的思维看待教育现象和问题,发挥决策参谋和风险预警的作用。
访谈前,我个人写了一个简要提纲,拟到时以此为基础,做一次半结构化访谈。没有和李老师进行更多的交流,因为我对她是比较熟悉甚至可以说是很熟悉的。这么多年来,作为南通教育系统的一名科研人员,我对“二李”(李吉林、李庾南)都做过一定的研究,有较多和较深的了解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