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真我”:孔子成德思想的哲学阐释

来源 :哲学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qi5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个人,就是去成为一个人。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做过如是判断。西学与孔学对于人的本质属性问题的认识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对于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和如何“成人”这一重大问题的看法迥然相异。
其他文献
我们通常把理解科学的各种努力统称为科学论(sciencestudies)。像科学论这样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很难说它有统一的范式。从事科学论的人按照自己的信条研究特定的科学问题,而不受既有观点,特别是学科范式的束缚。这意味着,了解科学论的最佳途径不是做内部的考察,而是和它一道去“叛逆”。一种有趣的做法是,按照科学论的旨趣,将它本身置于更广阔的视野中来考察它的演进与社会变化的关系。但这并非是需要卷帙浩繁的文献才能书写的历史,而可以是一座矿藏的特征地貌的缩略图,起到帮助辨识矿脉走向的作用。
多模态逻辑是模态逻辑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模态逻辑系统是指这样的逻辑系统:在一个系统内同时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模态算子,且模态算子之间不可相互定义。目前,多模态逻辑研究旨在对具体多模态逻辑系统的特征进行总结和概括的基础上,构建多模态逻辑一般系统,为构建具体的多模态逻辑系统提供方法论层面的指导;然而已有的多模态逻辑一般系统的刻画能力存在局限性,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其理论基础。多模态逻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九次中国逻辑大会于2012年11月2—4日在贵阳隆重召开,来自全国6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00余名代表出席会议。本次大会由中国逻辑学会、毕节学院、贵州省逻辑学会共同主办,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协办。大会回顾和总结了过去四年来学会的工作以及在逻辑学相关领域取得的成就,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学术交流分大会主题发言和分组学术报告两个部分。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毕节学院的代表分别做了大会主题发言。分组学术报告在四个
理论或学说的命运,是由它适应和引导时代的能力所决定的,不依人们的主观愿望为转移,中外思想史已证明了这一点,马克思主义也不例外。20世纪初,随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许多中国人深刻感受到马克思列宁主义改造社会的巨大威力,马克思列宁主义随后成为政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过长期的政治探索,终于开始实行改革开放,自觉地推动社会转型;各种西方的和传统的观念和学说也随之纷至沓来,马克思主义则成为人们反思的对象,并凸显出了时代化的问题。这都是极其正常的现象。
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目前国内大致形成了这样几种主要路径:一是文本式研究,主要侧重于文本、文献的考辨与解读;二是问题式研究,主要围绕社会不同领域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并由此形成了新的“领域哲学”,如经济哲学、政治哲学、文化哲学、社会哲学等;三是对话式研究,重点集中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哲学、与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比较研究,并已逐渐开启对话、沟通的有效渠道;四是形态式研究,主要通过对原有教科书体系的反思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在不同国家、地区演变的考察,尝试建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形态。尽管这些路径研究的重点和特点
在20世纪下半叶法兰西社会政治文化潮流演变过程中,出现一位令学界瞩目的后现代政治哲学家——德勒兹(Gilles Deleuze,1925—1995),还有他的一位合作者——法国精神分析学家加塔利(Pierre.Fe1ix Guattari,1930—1992)。和福柯、德里达、利奥塔一样,德勒兹也是以独特的人生感受来融合各类哲学思想,体悟、反思自己所经历的社会政治生活事件,创造了不同于现代西方及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新概念、新话语,书写出独特的后现代政治哲学,即一种新型微观政治哲学。现代西方与马克思的政治哲学,
王江松教授著《劳动哲学》一书2012年12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计61万字,分上下两篇。上篇“劳动哲学的思想资源”,以马克思主义劳动哲学为轴心,向前追溯了亚里士多德、基督教、古典政治经济学、黑格尔、空想社会主义的劳动哲学思想,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劳动哲学产生的思想史基础;向后介绍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工联主义、互助合作主义、资本主义等各派劳动哲学思想,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劳动哲学对现代西方各种劳动哲学的巨大影响,同时也指出这些劳动哲学流派对于建立和发展当代中国劳动哲学的重要参考价值。
2012年10月13—14日,由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南京大学哲学系主办,江苏宏德文化出版基金会、茅山道院、歌德学院、南京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及儒佛道与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承办的“道学文化与当代中国国际研讨会”在江苏南京举行。来自海峡两岸及国外31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的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南京图书馆馆长徐小跃先生主持会议开幕式,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会长胡孚琛先生和南京大学副校长杨忠先生分别致开幕辞。
伴随着理论的语义观的发展及其对理论的句法观的代替,科学哲学中的分析方法经历了从对科学理论的逻辑一语言分析到对理论的数学分析的转变。在分析哲学的语言转向影响下,理论的句法观将科学理论理解为部件化的语言并认为理论应该在一阶语言为基础的句法观框架下被重述为形式化的公理系统。与理论的句法观不同,语义观以模型概念为中心来理解科学理论,因而理论被理解为数学模型的簇;语义观的支持者们基于数学而不是元数学对科学理论给予了一个较为宽松的解释,并进一步丰富了科学哲学中的分析方法。
佛教不仅涉及和回答了西方人所说的解释学问题,而且提出和回答了关于理解和解释的不曾为西方解释学家所关注的哲学问题。之所以如此,主要是由佛教所面对的解释文本的许多特殊性决定的,而这又是由佛教的特殊的本体论发现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名实关系所决定的。例如佛陀所发现的作为解脱之基础的那个存在,“微细最微细,甚深最甚深,难见最难见.遍一切处,一味真实”。从佛教与语言的关系说,它有既可说又不可说的特点,正如《大集经》所云:“如来正法实不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