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术教育在促进一个人全面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长期以来由于受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们传统教育观念和体制的影响和制约,致使其发展步伐缓慢、教育教学质量低。当前西部地区尤其是农村美术教育的现状令人堪忧,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本文从转变美术教育观念、加快美术师资队伍建设和改善办学条件、重视美术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改革、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优势以及建立健全教育评价机制等几个方面对加强西部农村地区美术教育提出了几项建议。
[关键词]美术教育 现状分析 对策研究
新中國成立后,为了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我们国家提出了“九年义务教育”的战略方针,并且大力发展了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但长期以来,中国的农村教育严重存在着脱离经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的痼疾。有一种错误的观点,把农村的发展单纯地认为是经济问题,忽视了教育与农村贫困等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关系,恰恰教育在消除贫困和提高生活质量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尤其美术教育在一个的全面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农村基础教育现状
1.学校师资力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和学生素质的提高。大多数偏远农村,师资力量和教师队伍的建设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人愿意去农村任教,临时代课教师又没有受过任何的专业培训,更没有过厚的知识基础,这里的美术教学只能暂且代替。
2.当地教育机构的忽视是致使农村美术基础教育落后的主要原因。大多数西部农村学校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根本不重视美术基础教育的普及工作。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上虚幻有美术这样一门课程,实际上只是为了应付上级单位的检查或是为了向外界说明其学校学科设置的完备性。
3.农村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的落后是当地美术基础教育滞后的又一重要原因。因为农村相对社会生产力落后,经济衰败,人力资源相对贫乏。而由于美术学科的特殊性,即需要大量经费购置器材和特殊材料,就在这样的一个落后西部农村的学校,要像发达地区学校一样利用教学设施上进行美术基础教育,显然是不可能的。
4.认识存在误区,美术被误认为是悠闲者的逸情雅趣,是极少数专业画家的事情。传统历史的根源,农村广大家长对送孩子上学读书的认识还存在很大的偏见。所以,要求孩子在学校学好语文、数学即可,学习其他学科特别是“涂涂画画”,“唱唱跳跳”的音乐、体育、美术学科,就视为“不务正业”,只关心子女的语文、数学成绩,对美术极不重视,甚至认为是浪费时间无用的。所以农村里为衣食而奔波的父老乡亲除了带孩子每学期开学报名外,平时很少去学校。
二、对策与方法
通过对西部部分农村学校美术教育状况的分析,深感素质教育在农村学校难以真正实施,特别是中小学美术教育后劲不足。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开展农村学校的美术教育工作,笔者有如下认识:
1.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面的科学育人观
转变教育观念,切实将美术教育转移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通过向全体学生实施有效的素质型的美术教育,努力提高国民的美术文化素质。
美术教育实践证明,学习美术对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良好的思维能力,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审美能力,促进智力发展,有着独特的教育功效。因此,重视美术教育,教育者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全面科学的育人观点。认识到美术学科的重要性,把审美能力的培养引进课堂,促进其它学科的学习,更新教学观念。
2.加快美术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提高美术教学的师资力量
农村中学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而且多是兼职,因此学校应加强美术师资队伍建设,吸引优秀的美术专业毕业生到农村任教。此外,要鼓励教师不断总结经验,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挖掘乡土文化,自制乡土教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科学的态度和创业精神去研究美术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全面开展各种特色的乡土教学。同时进一步增加投入,加强学校美术教育教学的设备、器材配备,改善教学环境和条件,现有的教育经费中,应确定一定的比例用于美术教育。
3.重视美术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改革
美术学科具有培养创造性的显著特点,所以学习美术创作最能打破旧有的表现模式,使学生从小学起就打下创造性观念的基础,将来培养成为创造性人才,这就是美术教育不可替代的特殊任务。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而课外教学则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提高。学校可按学生的兴趣和学校的条件开展一些专业侧重点的学习,如水彩、剪纸、素描、篆刻等或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请一些当地农村有造诣的农民艺术家来指导;有条件组织学生去参观有关美术展览;也可借助录像、网络、投影等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可以开展有关课题的知识讲座等,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参加校内外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看到自己的美术创作才能,提高学习兴趣。
4.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加强学生审美、创造能力培养
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不容忽视。为适应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需求,探索并开拓适合农村美术教育教学的新途径。农村教学用具匮乏,却拥有城市学校无法比拟的可供美术教学的自然(天然)资源,如秀美的山川、弯弯的河流、广阔的田野以及幽静的村舍、农家小院等,只要把这些资源利用到美术教学中来,就可起到积极的作用。工艺课的灵活性更大,除了简单的剪纸外,还可以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想象、创意,剪出与众不同的花样来。泥塑,没有橡皮泥,可以用泥土,泥土大小不受限制,更能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创造力。
5.建立健全教育评价机制
对学校的评价机制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革,在发展中应不断充实,完善、提高,以达到“新课程”规定的“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要求地方各级教育部门制订并完善相应的学校艺术教育规章制度,将学校美术教育纳入督导评估、综合教育改革等各项工作中去,使学校美术教育与整个教育工作协调发展。
因此,在加快发展城市学校美术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探索和寻找适应中国农村学校美术教育的思路和方法。只有当中国的农村的美术教育得到了普及和发展,中国的美术教育才会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普及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建融.美术教育展望[M].2002,2.
[2] 程明太.美术教育学[M].2000,3.
[3] 李永长.美术教育文选[M].
[4] 吴廷玉,胡凌.绘画艺术教育[M].2001,11.
[5] 贺志朴,姜敏.艺术教育学[M].2001,5.
[6] 陆明德.现代中小学艺术教育论[M].1999,11.
[7] 帕森斯
[关键词]美术教育 现状分析 对策研究
新中國成立后,为了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我们国家提出了“九年义务教育”的战略方针,并且大力发展了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但长期以来,中国的农村教育严重存在着脱离经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的痼疾。有一种错误的观点,把农村的发展单纯地认为是经济问题,忽视了教育与农村贫困等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关系,恰恰教育在消除贫困和提高生活质量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尤其美术教育在一个的全面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农村基础教育现状
1.学校师资力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和学生素质的提高。大多数偏远农村,师资力量和教师队伍的建设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人愿意去农村任教,临时代课教师又没有受过任何的专业培训,更没有过厚的知识基础,这里的美术教学只能暂且代替。
2.当地教育机构的忽视是致使农村美术基础教育落后的主要原因。大多数西部农村学校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根本不重视美术基础教育的普及工作。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上虚幻有美术这样一门课程,实际上只是为了应付上级单位的检查或是为了向外界说明其学校学科设置的完备性。
3.农村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的落后是当地美术基础教育滞后的又一重要原因。因为农村相对社会生产力落后,经济衰败,人力资源相对贫乏。而由于美术学科的特殊性,即需要大量经费购置器材和特殊材料,就在这样的一个落后西部农村的学校,要像发达地区学校一样利用教学设施上进行美术基础教育,显然是不可能的。
4.认识存在误区,美术被误认为是悠闲者的逸情雅趣,是极少数专业画家的事情。传统历史的根源,农村广大家长对送孩子上学读书的认识还存在很大的偏见。所以,要求孩子在学校学好语文、数学即可,学习其他学科特别是“涂涂画画”,“唱唱跳跳”的音乐、体育、美术学科,就视为“不务正业”,只关心子女的语文、数学成绩,对美术极不重视,甚至认为是浪费时间无用的。所以农村里为衣食而奔波的父老乡亲除了带孩子每学期开学报名外,平时很少去学校。
二、对策与方法
通过对西部部分农村学校美术教育状况的分析,深感素质教育在农村学校难以真正实施,特别是中小学美术教育后劲不足。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开展农村学校的美术教育工作,笔者有如下认识:
1.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面的科学育人观
转变教育观念,切实将美术教育转移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通过向全体学生实施有效的素质型的美术教育,努力提高国民的美术文化素质。
美术教育实践证明,学习美术对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良好的思维能力,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审美能力,促进智力发展,有着独特的教育功效。因此,重视美术教育,教育者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全面科学的育人观点。认识到美术学科的重要性,把审美能力的培养引进课堂,促进其它学科的学习,更新教学观念。
2.加快美术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提高美术教学的师资力量
农村中学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而且多是兼职,因此学校应加强美术师资队伍建设,吸引优秀的美术专业毕业生到农村任教。此外,要鼓励教师不断总结经验,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挖掘乡土文化,自制乡土教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科学的态度和创业精神去研究美术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全面开展各种特色的乡土教学。同时进一步增加投入,加强学校美术教育教学的设备、器材配备,改善教学环境和条件,现有的教育经费中,应确定一定的比例用于美术教育。
3.重视美术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改革
美术学科具有培养创造性的显著特点,所以学习美术创作最能打破旧有的表现模式,使学生从小学起就打下创造性观念的基础,将来培养成为创造性人才,这就是美术教育不可替代的特殊任务。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而课外教学则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提高。学校可按学生的兴趣和学校的条件开展一些专业侧重点的学习,如水彩、剪纸、素描、篆刻等或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请一些当地农村有造诣的农民艺术家来指导;有条件组织学生去参观有关美术展览;也可借助录像、网络、投影等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可以开展有关课题的知识讲座等,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参加校内外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看到自己的美术创作才能,提高学习兴趣。
4.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加强学生审美、创造能力培养
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不容忽视。为适应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需求,探索并开拓适合农村美术教育教学的新途径。农村教学用具匮乏,却拥有城市学校无法比拟的可供美术教学的自然(天然)资源,如秀美的山川、弯弯的河流、广阔的田野以及幽静的村舍、农家小院等,只要把这些资源利用到美术教学中来,就可起到积极的作用。工艺课的灵活性更大,除了简单的剪纸外,还可以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想象、创意,剪出与众不同的花样来。泥塑,没有橡皮泥,可以用泥土,泥土大小不受限制,更能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创造力。
5.建立健全教育评价机制
对学校的评价机制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革,在发展中应不断充实,完善、提高,以达到“新课程”规定的“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要求地方各级教育部门制订并完善相应的学校艺术教育规章制度,将学校美术教育纳入督导评估、综合教育改革等各项工作中去,使学校美术教育与整个教育工作协调发展。
因此,在加快发展城市学校美术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探索和寻找适应中国农村学校美术教育的思路和方法。只有当中国的农村的美术教育得到了普及和发展,中国的美术教育才会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普及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建融.美术教育展望[M].2002,2.
[2] 程明太.美术教育学[M].2000,3.
[3] 李永长.美术教育文选[M].
[4] 吴廷玉,胡凌.绘画艺术教育[M].2001,11.
[5] 贺志朴,姜敏.艺术教育学[M].2001,5.
[6] 陆明德.现代中小学艺术教育论[M].1999,11.
[7] 帕森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