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审美教育思想中的人本主义考索

来源 :时代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dia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当代审美教育思想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精髓,并在现代文明与文化中汲取新的生命力,对社会主义新时代人的发展与教育起到了建设性作用.当下审美教育以其强大的育人功能获得了社会的高度重视.新时代审美教育思想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健全人格,倡导自由和创造,蕴含着丰富的人本主义哲学精神.以人为对象、强调人的发展的人本主义审美教育,符合我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契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愿,有利于青年一代自觉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精神之熏陶,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文章通过剖析审美教育思想,分析新时代审美教育的现实价值.
其他文献
日本的文化产品在某些方面存在着高度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来源于特定的文化传统、文化符号影响.日本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电影、动画,都保留着散文化的叙事传统,情感细腻,层层推进,流露出淡淡的哀伤.而日本电影中最具风格化与国际影响力的动画电影,同样贯穿着这一特征.文章试图通过比较日本动画电影中具有代表性的几部作品,分析其散文化叙事方式下的独特电影美学.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全省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实现戏剧影视艺术的繁荣,湛江市必须不断强化戏剧影视人才的培养力度,积极改进当前湛江市戏剧影视人才培养中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发展和创新.
话剧作为高雅的艺术表演形式,以较为固定的场景、寓意深厚的台词、丰富的情感动作等演绎着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故事.在话剧表演中,将故事、情感传递得淋漓尽致的表演形式就是台词和一系列的动作表演.因此,一个话剧演员应该提升的就是自己的台词功底和情感动作表现的张力,这也是文章论述的重点.
剪辑作为影视作品创作的核心环节,在漫长发展过程中伴随着技术革新、审美提升、受众需求等外在因素的变化不断进行自我更新与完善,从单纯的剪辑变为如今的剪辑艺术是发展的必然结果.文章分析剪辑形成与发展的阶段,论述蒙太奇与剪辑的关系,对剪辑的重要性与作用以及其艺术性体现进行详细阐述.
3D打印技术和定格动画的结合更加符合当今动画制作的发展趋势.越来越简化的动画形式也为大众参与动画制作、动画制作技术的普及提供了更多可能,丰富了动画创作手段,实现了大众可参与的多样化动画衍生项目研究的根本目的.
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对美有着不懈的追求.东方艺术含蓄内敛,追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以意境动人.西方的艺术则入木三分,毫厘之间,不差分毫,秩序井然,追求写实和逼真.故而,文章探究了中国艺术的意蕴之美和西方艺术的写实之美,以突出中西方绘画的不同特点.
浪漫主义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文艺思潮,从诞生之日起便凭借其独特的美学主张和审美风范,迅速席卷欧美文坛.基于此,文章运用史论结合的方法,从审美批评标准的转变到文艺创作的转型,再到艺术家主体地位的确立等多个维度,深入剖析浪漫主义时期的美学观念,对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世界电影史中,对于逼真性与假定性创作手法的争论从未停止,无论是纪实美学影片《北方的纳努克》中完全由爱斯基摩人真实出演的生活纪实,还是通过拍摄手法及电脑技术剪辑传达创作者主观情绪画面的《头号玩家》,都具有各自的影视艺术魅力.《明星大侦探》作为近年热度居高不下的综艺节目,其剧本编写及整个游戏设计正是影视剧中假定性的表现,文章对《明星大侦探》剧本编写的艺术手法进行分析研究.
近些年来,戏剧艺术逐渐成为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育的一种重要手段.戏剧美育是以戏剧为主要的教育形式,充分结合戏剧的特点,发挥戏剧的优势,使学生在戏剧氛围中解放天性,回归自我,与自我交流,激发自身潜能并善于自我表达.故而,文章分析了戏剧审美的定义、发展以及高校戏剧美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戏剧审美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从而不断提升高校大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西方艺术史中存在的伟大精神内核始终离不开艺术家们对于人文精神的解读,艺术家们将自然、科学、自由、革新与哲学的内涵结合在自身的艺术品中.尽管历史上某些时期对于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艺术有所限制,但终究无法将人们的精神禁锢,人文主义的精神可谓西方艺术史中永恒不变的内在结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