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飞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下过分关注学科,强调学科本位的教育现实中,我认为我们应在新课标指导下,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而语文学科本身就承载着人文教育的责任,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人生观、世界观,相信以人为本的课堂会更受欢迎。
  关键词:和谐;以人为本;新课程;人文素养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应该着力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也肩负着重要的责任。”
  记得有一次很有幸到碧波中学去学习,听了几位老师讲课,让我对新课程标准,教学不只要关注学科,更要关注人的新教学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比如有一位老师在讲丰子恺的《竹影》时,他的方法真的很能体现人文素养。
  丰子恺的《竹影》写几个小伙伴在月下画竹影,然后和父亲一同探讨中国画的特点。文中“我”和小伙伴月下看竹影、绘竹影、谈竹影,不仅意境优美,还充满情趣。爸爸因势利导,从画竹影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教育。本节课听王老师娓娓道来,好像也置身于童年的游戏中,而王老师就像文中的父亲一样循循善诱,又充满激情。整节课自主流畅自然,结构紧凑,语言精练准确。每一个环节都能做到预设和生成相统一,教师的指导策略非常明确,对文本的理解也比较深入。课堂上我们与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
  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学习中,我认为要创设“以人为本的和谐课堂”,以这堂课为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绪情感,达到乐学
  英国教育家斯宾基认为:“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这就强调了学习应该让学生有一种愉悦向上情感体验。学生上课为什么没精打采,为什么讨厌学习?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上不要局限于只教语文知识,更主要的是通过一篇篇承载着作家灵感、感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去影响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感染每一个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做“传声筒”,而必须“引人入胜”。
  王老师不惜用了五六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欣赏评说丰子恺的漫画,然后再向学生简单介绍丰子恺的基本情况。这一导入在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同时也让学生对这样一位具有多方面艺术才能的作家充满好奇,自然更想去了解他的童年生活。
  二、 关注学生的主体性,促进主动
  新课改指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躯体、自己的感官、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基础、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规律。”这是从“让我学”“让我练”转变成“我愿学”“我愿练”,这是语文教学人文教育思想具体表现,也是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只是带动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引导学生懂得道理和掌握规律。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课堂应该留给学生,老师最多只能讲三分之一,老师应该成为整个课堂的主导,而学生才是主体。但是像《竹影》这样的有关艺术教育的文章,如果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读,可能很多学生都无从入手。王老师在处理这类文章的时候就非常注重对学生从内容的理解、主题的把握、甚至中国画的神韵各方面都做了很好引导,用一个个结合生活的问题,把学生引入课文中,让他们有话可说,有感有悟。
  三、 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完善品格
  新课标中提到,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语文教师在挖掘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丰富的道德生活体验。这样,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人格也得到健全与发展,不仅语文知识增长了,学生变得更有爱心、同情心,更有责任感,更有教养。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也越来越完善。
  王老师为了学生能够理解文中的父亲是一位善于引导、慈爱的父亲,就講到了作者的名字“恺”的含义。在本节课中不仅讲了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还特别让学生欣赏了众多名家的竹画,对他们进行了艺术欣赏的教育,并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本堂课的结尾,还让学生品读了一首写竹的诗,从而引导学感受和学习竹的品格。
  四、 关注每一位个体,发展个性
  新课改要求关注每一位学生。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是有个性、有思想、有尊严的人,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关注每一位在课堂上的学生,关注他们的状态,关心他们的身心,尊重他们的思考,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这堂课,他留给我最深的感受是上课就是在表演,要激情满怀,要表情丰富,甚至要有合适的动作。在他的课上我看到的其实就是一个会吸引在场观众的演员。特别是在讲述名竹画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明白画面的内容,他就模仿了一个体态优美的妇人和一个娇滴滴的孩子,真是绘声绘色。在他的这种轻松愉快感染下,同学们都愿意说话,只要学生举手,王老师一定会给他这个机会,不管说的好不好,王老师都会给予他一个肯定的微笑。于是学生都很大胆,都很放松。比如在说到现在的家庭教育方面,学生直接指出现在的家长注重分数、注重素质,而他们直接却觉得很累,很不情愿。这些都是孩子们的心声。
  纵观整堂课,王老师把大部分的时间都交回给了学生,让学生在欣赏漫画、评析漫画、讲述故事、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完成了这堂的学习。让我们看到当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时,他们身上所迸发出的智慧和能力。这堂课既在给我们讲家长对孩子的引导作用,又带着我们回忆了童年的趣事,还领着我们欣赏了中国的竹画精品,同时也感受了中国绘画的神韵。这堂课也真正地落实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角色转变,这堂课也真正地充实了学生、感动了老师。这些是我们值得学习的。
  其实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把课堂交予学生,我们还应该了解语文教育关注人性发展的要求。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依靠人、为了人、服务人”为基本出发点,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积极发现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培养有大爱、有思想、心灵和谐的学生。
  作者简介:罗利,广东省深圳市,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平安里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教育体制得到了很大的改革,小学语文教学也发生了一些改变。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中提出了阅读教学对小学语文的重要性。目前小学语文在阅读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改进。本文着重阐述了在新课程理念下,目前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过程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些策略研究,旨在提高低年级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
摘要: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高速发展,素质教育在教育教学活动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审美教育又是素质教育当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对于素质教育成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将其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当中,能够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之下,对于相关的文章进行欣赏和学习,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效率和效果。在本文的研究当中,主要结合相关案例,阐述了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审美教育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审美教育;策略  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初
结构,是文章的框架.公文与文章的重要区别:一是有法定的作者,二是要按文执行.它的实用性权威性很强.所以,公文的结构就不同于或不完全同于文章的结构.文种格式大多有固定的结
摘要:“读写结合”,就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它是以文章为载体,从文章的内容出发,设计与之相关“写”的训练,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读写结合是语文新课标所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一种基本手段。  关键词:读写结合;捕捉精彩片段;寻觅对话  如何有效做到读写结合,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 捕捉精彩片段
摘要:课堂上的提问是课堂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技巧的提问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吸引同学们对问题进行关注与思考,并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有重要的帮助。另外,教师的提问同样是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的途径之一。在新课程的要求下,课堂提问技巧成为老师的一项重要教师技能,提升语文课堂提问技巧的研究,是中学老师提升自我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旨在就中学语文课堂中教师提问技巧的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相
摘要: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有利于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促进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和发展。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当紧密结合教学特质,积极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和文化修养,增强青少年一代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对策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如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社会文化等。我国是拥有五千年灿烂中华文化的大国,各种灿烂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小学语文无论是在教学观念还是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微课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有效弥补了过去应试教育的弊端,有效实现了小学生个性的发展,顺应了素质教育的宗旨,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效果,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微课;小学语文;作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微课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很快就成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