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有点如烟 我接触的国外摄影人们

来源 :摄影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j_23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约专家
  顾铮
  1959年生于上海,现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复旦大学视觉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1998年毕业于日本大阪府立大学人类文化研究科比较文化研究专业,获学术博士学位。曾任第56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终评评委。2017-2018年度哈佛燕京访问学者。2019年德国海德堡大学第九届中国艺术史海因茨葛策杰出客座教授(9th Heinz G tze Distinquished Visiting Professor of Chinese Art History)。2020集美·阿爾勒国际摄影季艺术总监。曾获得中国摄影金像奖(理论评论)(2001年)及第一届沙飞摄影奖学术奖(2007)。著有专著多部,并在国内外策划多个摄影展览。
  影响是什么,是个比较难以测量、测定的事。编辑说要写对中国摄影有影响的国外摄影家,我想我只能写写我接触到的他们的一些情况。至于他们是不是影响到我,可能我也搞不清楚。
  而且,必须承认,随着年纪增长,个人记忆真的有日渐不可靠之嫌疑。时至今日,许多事情的许多细节,或模糊或交织,构成了晃动的情景呈现眼前。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趁早努力写下来总比不写、永远不写好。因为,这些写下来的东西,也许可以成为证明“影响”的材料。所以,在编辑的邀请下,我还是决定,借此机会勉力写下一些,这也是对于《摄影之友》创刊35周年的热烈祝贺。
  1999年,我完成学业回国。这个时间点,大概正好与中国当代摄影的发展开始获得更多国际关注同步。在工作中,有幸接触到一些来华的外国摄影家,或与他们以某种形式一起工作,或只是目睹他们的工作,也因此有机会开始思考他们的工作与意义。
  善于“调控”人流的马克·吕布
  马克·吕布(Marc Riboud)也许是我回国后最早接触到的国外摄影家。记得是2002年,摄影家罗永进找到我,希望我能够陪来上海采访的吕布拍摄一天。正好我有空,因此欣然答应下来。具体日期是1月14日。此时的吕布应该已经在中国有了较大影响。他最早在中国的出现,是在李媚于1989年主编的《摄影》丛刊上。那上面用了十几个页面发表了他的中国照片,同时刊物也请人翻译了一篇他的画册《三面红旗》的前言。记得这些照片在当时引起了很热烈的反响。
  他下榻的宾馆是在外滩的和平饭店。早上我在大堂接到他后,拔腿出门就在南京路上先拍摄起来。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是,在华东电力设计院下面的南京东路上,由于街面比较狭窄,人流比较拥挤,许多行人看人行道上人多,还看到一个“高头大马”的外国老爷子站在人行道上冲着行人拍摄,就赶紧低头避开他的镜头,迈腿走向行车道。这么一来,显然他想拍摄的人流汹涌的画面要逊色不少。于是,他手一指,让我站到人行道外侧边上。这么一来,对面过来的行人被我不算魁梧的身体挡住,不能下到车行道去。我们两人将一条狭窄的人行道“封锁”形成夹击之势。而他则站在人行道里侧尽情拍摄。事后一想,对呀,他是用我这个人来调控人流的呀。当时吕布已经受帕金森病的困扰,拍摄时手抖得厉害。我发现,即使在是白天,他也全部使用ASA3200的柯达胶卷,这在当时是感光度最高的胶卷了。他使用这种胶卷,也许是为了克服手抖的影响吧。在中午休息时,他说想找到“文革”当年在上海拍摄的舞蹈女演员,再作拍摄。正好我的好友的哥哥在上海舞剧院工作,轻易就帮助找到了那位女士的联系方式。不过联系下来,她说因为家庭原因,她这次无法接受采访。不过,我们晚上还是去了上海舞蹈学校的练功房,他也拍了个尽兴。回来酒店后,虽然已经很累,但他还是稍稍打了个盹后,上了和平饭店的顶楼拍摄上海的夜景。一天下来,他拍摄了十多个胶卷。在胶片时代,一天拍摄400张照片这个数字应该是非常昂贵的。
  后来,在平遥摄影节以及他2010年在上海的个展上再次碰到他时,发现身体状况明显下降。最令人高兴的是,在上海的个展开幕式上,那位舞剧演员现身,我趁机拍到了他们重逢拥抱的照片。后来,他还特地安排时间为这位女演员再拍了照片。
  “放火”的弗孔
  最早看到贝尔纳·弗孔(Bemard Faucon)作品是在东京的时代摄影画廊。那还是我在日本留学的时候。已成故人的画廊主石原悦郎告诉我,弗孔有“轻功夫”,能够在巴黎的屋顶上飞檐走壁。他的身手我当然没有机会看到。真正与他见面是在2012年了。当时受画家曾梵志先生邀请,我作为中法两位共同策展人之一,在曾先生的北京“元空间”策划了弗孔在中国的第一个个展。曾先生是弗孔作品的大藏家。在为弗孔接风的宴会上,开吃不久,他就先拿出一些相互缠绕的金属连环圈,让大家设法解开。然后,在大家兴致正高时,弗孔表演魔术,在最后一瞬间放出了灿烂的焰火。此次,当然也是宴会的高潮。后来,在上海德玉堂画廊为他举办个展时,我又有机会在宴会上见到他如法炮制这个“程序”。如此想来,放焰火是他提升大家兴致的好戏。
  而弗孔另外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是,他坚决拒绝被人拍照。在北京摄影双年展期间,他来中央美术学院作报告。为了不给人拍到他,只要看到有人举起照相机,他就直接躲进讲坛下面去了。而在2019年成都当代影像馆的开馆活动中,凡是有大家合影的场合,他就举起一张印有他年轻时英俊面容的扇形面具,挡在自己的脸上。而今年在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他的个展开幕式上,因为疫情他无法亲临现场。在他送来的视频发言中,他当然不露“峥嵘”。他在视频里展示的是他拍摄的自己在山崖上的投影。为了不让大家看见他的“倩影”,他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了,而且每次都有不同的“创意”,令人叫绝。
  森山大道喜欢轮船   与森山大道结识是2005年底上海爱普生影艺坊给他做个展的时候。在布展间歇,爱普生影艺坊应他要求给他安排外拍活动,我有幸作陪。
  记得那天的行程安排是上午去豫园拍摄,下午去虹口公园一带走走看看。在虹口,我们一起去了鲁迅故居所在的大陆新村,也在老弄堂里转了转,然后再去了虹口公园。我觉得森山的拍摄方式也许更适合在街道上游走抓拍,而公园里的聚集人群似乎不能引起他的兴趣。我们还在虹口公园边上的那条著名的甜爱路口的一家咖啡馆小坐,喝了咖啡。那家店里的气氛有点诡异,令他印象深刻,以至后来在东京见面时,他还向我说起过。
  而在他第二次来上海时,我又有空陪他一起在上海拍摄。记得出了他下榻的王宝和大酒店不久,就来到了浙江路桥边上的一个老旧大楼,我建议进去看看,他欣然同意并且一路上到最高层,探出身子俯拍了下面的车水马龙。下午他提出要去看看上海的水,于是一行人去了杨浦的轮渡码头,坐上轮渡去浦东。记得他说起,他喜欢大海与轮船,因此在上海坐轮渡也是他的心愿。后来从一个访谈得知,他曾经报考过商船学校想做水手,但因为数学题一个也没有答出来而落榜。也许,海洋与轮船是他的一个情结。在从浦东回来的路上,又去了安福路上著名的马里昂巴咖啡馆喝了咖啡。在从咖啡馆出来时,正好见到对面一个餐厅在进行员工营业前训话,他马上拍下了一列排开的女员工,后来在他主编的自主发行杂志《文献》上发表了出来。就在上个月,传来马里昂巴咖啡馆关闭的消息。
  他这次同行的有末井昭与槽桥朝子,以及策展人与编辑本尾久子。这个同行团队,可真是“豪华”。说起末井昭,其实是一个在日本摄影界与杂志界影响巨大的人物,所谓“視觉系”杂志的大拿。是他给森山大道在他主持的《写真时代》上开专栏,而且一开就是八年,让森山有了充分发现自己、展示自己的机会。而荒木经惟同样受他邀请在杂志上长期开设专栏。这两个摄影家充分享受了日本纸媒的发达所带来的机会。而本尾久子,作为画廊工作者,曾经在画廊展出荒木作品时因日本警方认为作品“猥亵”而查封画廊时,挺身而出主动去警署投案。她因此举而深受荒木信任。
  2006年到2007年,我有机会赴早稻田大学作交换教授。在那个时期,与森山先生有了更多的交往,其中还有两次在新宿“黄金街”的酒吧喝酒的愉快记忆。最近遇到在东京采访过他的日本媒体摄影记者。他说森山先生是他遇到过的所有“名人”中待人接物最认真的人。经他这么一说,回头想想,确实觉得,无论他遇到谁,都以全副精力与诚意在与之交流。也许,他在待人接物方面对人的影响,可能比他的艺术所给予的影响更大。
  索德克在上海表演俯卧撑
  2013年,捷克摄影家扬·索德克(Jan Saudek)来上海访问,捷克驻华大使馆安排他在“全摄影”画廊与上海同行见面。在欢快的交流气氛中,他突然下座跑到场地中央,做起了俯卧撑。当时他已经是年近80岁的人了,此举至今令人记忆犹新。后来应捷克方面的邀请,于2014年夏天访问捷克。利用在捷克的一个月时间,我抓紧采访了他,同时也收集写作有关他的专书《生命剧场》的相关资料。在即将回国去他家向他告别时,他很郑重地告诉我,他马上又要做爸爸了。这时,他正好80岁。回国后不久,听说他的儿子出生了。从那时以来,和他已经一晃六年没有见面了,加上疫情还不见消退,何时见面仍在未定之天。愿他一切安好!
  具本昌说:“我们都喜欢安静”
  最早认识韩国摄影家具本昌是在2001年。那是在首尔参加第一届亚洲摄影双年展期间,与日本摄影家细江英公一起走访了他的工作室。与今天的许多中国艺术家的阔气豪华的工作室相比,他的工作室比较紧凑,功能性比较强,印象比较深的是已经有了地热。后来在他担任大邱国际摄影节的艺术总监时,又有机会受他邀请到访韩国。他说话柔声细语,而且其沉静也体现在作品(如《白瓷》系列)中。在2018年的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上,我们又再次重逢。有意思的是,在摄影季期间,我们最经常见面的地方与时间是晚上在酒店的餐厅。因为我不那么热衷于晚上的活动。而在晚餐时,也经常在酒店餐厅里遇见他,问他怎么不去参加晚上的活动,他说“我们都喜欢安静”。
  向中国捐赠摄影名品的石原悦郎
  本文标题是“摄影人”而不是“摄影家”,是因为考虑到想写一下石原悦郎这样的画廊主。他在世时,与中国当代艺术界与摄影界有密切的交流。也许,他是以自己的特殊的交流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摄影。他性格开朗,善于交流,以至于一些中国艺术家说他“不像日本人”。从这一点上说,他至少以他的交流打破了人们有关日本人的刻板印象。
  记得有一次在东京,他开着敞蓬跑车(这也是一般日本人所少有的“招摇”)带我去当时尚在银座的小柳画廊。这家画廊把杉本博司经营得风生水起。到得画廊下面,他把车停下,把手里的包扔在车座上就要上楼。我提醒他没有带包,他根本不以为意,说没问题。这似乎反映他对于东京治安的信心。
  我觉得最需要我们记取的是,石原先生多次向今已不存的上海美术馆(现名中华艺术宫)捐赠了大量国际著名摄影家的原作。也许,这批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与公众见面的世界摄影名品,是中国的美术馆中至今为止拥有数量最大的一批国外摄影收藏。他是一个艺术商人,会有一些生意的考量,但向中国的美术馆捐赠世界摄影名品此举,还是有助于中国公众更深入地了解摄影的魅力。希望拥有这批收藏的中华艺术宫不要辜负了石原悦郎先生的苦心,能够妥善保存并经常向公众展示。
其他文献
古人云,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中国大妈”新津春子,身为一名普通的保洁员,却能坚守工作岗位21年,而且凭借自己的能干和勤奋,被封为日本“国宝级匠人”。由此可见,即使是再平凡的工作,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在科技日益发达、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人们在很大程度上都比较重视每一个行业里精英的作用,却忽视了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的平凡人物,这不能不让我们深思。当然,社会的发展汇入进步离不开这些精英,但我认为更离不
看够了《红楼梦》中贵族子弟的骄横作派,刘姥姥的出现,顿时使我耳目一新。刘姥姥作为一个乡下农妇的阶级代表来到大观园,贫穷限制了她的视野。在她一次次感到震惊,一次次闹笑话的同时,她窄小的世面无疑让她形秽。一次读来好笑,再次读过,却留下了辛酸。  刘姥姥的出身似乎让一切尘埃落定。她就像一只可悲的青蛙,被金钱铸成的井牢牢地圈住,她不会去尝试跳出井外,只是安逸地生活在自己的一圈井坛,等着一切,随着时间灰飞烟
我对母亲的记忆都是日常的,琐碎的,一如母亲的性格。   工厂的上班时间是每天上午八点,母亲不到七点就起床,去食堂打早饭。   从生活区走到厂里再走到食堂,快走的话单程需要八九分钟,买完早点再回来,把我和妹妹叫起来,吃完早饭,我们去上学,母亲去上班。   工厂里的早点还是很丰富的,有面包、鸡蛋、馒头、豆沙包、稀粥、咸菜,还有上海人喜欢吃的发糕,有时还有菜肉包。我不喜欢吃豆沙包和发糕,而菜肉包不
时间:公元2210年。  地点:蜀地  人物:某陆军部队三名军事专家,一名叫臭美,一名叫皮厚,一名叫匠心。某科防部军由诸葛亮领导的军事团队。  事件:三个臭皮匠大战诸葛亮  第一阶段 备战  时间:公元2210年3月1日;  地点:科防部指挥所。  诸葛亮已经用最先进的科技布控好一切。现在,诸葛亮在指挥所欣赏蜀地女子歌舞,另外几名军事急得满头大汗,因为他们得到最新消息,陆军部的几名军事专家都是“海
1伏羲女娲图中的直尺圆规  我们都知道,中国有句老俗语叫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关于方圆和规矩这两个词汇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古老传说中的女娲伏羲这两个神话人物中去。传说女娲用泥土创造出了我们人类,在我国出土的东汉《伏羲女娲交合画像砖》中,我们发现伏羲和女娲,下体如龙蛇般交缠在一起。仔细观看会发现女娲的手上拿着的是圆规,而伏羲手上拿着的就是直尺。另一处同主题画像砖上题记写到:伏戏
“炎黄儿女可曾忆,汝有铮铮铁骨、烈血祖先!不可学,童贯贪功,妄自开边;不可学,秦桧阻战,苟且偷安;望银练长河,将星无数,皆化作霄汉灿烂。闪耀是岳飞孟珙,催来者,一往无前!”  ——题纪  自古以来,天下无不亡之国家、不灭之朝代。但是,如果说起在灭亡时统治阶级的表现,却是各不相同。有的沦为阶下囚、死的凄凉,有的早已是傀儡、政权更是名存实亡,也有的和平演变、最终得以善终。  不过,却没有任何一个朝代如
斥鴳翱翔蓬蒿之间,不敢扶搖直上九万里;叶叶相交通,仰头相向鸣;兽懂兽言,鸟明鸟语:大自然是如此巧妙地隐喻君子三知——知命、知礼、知言。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蒙田在一篇名叫《论自命不凡》的随笔中写道:“对荣誉的另一种追求,是我们对自己的长处评价过高。这是我们对自己怀有的本能的爱,这种爱使我们把自己看得和我们的实际情况完全不同”。蒙田所说的实际情况就是孔子所说的命,那么知命就是知道我们的实际情
?从人变成“女人”  我很遗憾我是个女的。我很遗憾别人发觉了龙应台是个女性。  在编辑、记者、读者、作家发现我是个女性之前,我被当作一个正常的“人”看待。他们很冷静地读我的文章,而后写信来。不同意的人试图指出我所忽略的地方;厌恶我的人用最恶毒的语言攻击我;欣赏我的,更是毫不保留地把倾慕的话写下寄来。  我的反应也是一贯的冷静:觉得我的逻辑不周全吗?好,让我再演绎一遍证明给你看。资料引用有误,对不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  一天,一只公鸡满地觅食,啄来啄去,找到了一颗珍珠,它把这颗珍珠交给了所碰到的宝石工人。它说:“这的确很精巧,但我需要的不是玩意,而是一些小米粒。”  材料二:  一个没有文化的人,得到了一份珍贵的手稿,他把手稿送给了邻居的书店老板。这个人说道:“我相信这手稿一定写得非常不错,但我更倾心那一枚枚小小的银币。”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张爱芬却还有着诸多酌定加重情节——踩踏女婴致死手段残忍情节恶劣、灭绝人伦杀害血亲、杀害的是未成年人且是婴儿,随便哪一项都足以把亲属谅解、邻里求情冲抵掉。  一心想要抱孙子的婆婆,多次催促儿媳生二胎。没想到,儿媳二胎产下一女,婆婆竟將出生仅4天的女婴杀害。日前,江苏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进行公开审理,一审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被告张爱芬有期徒刑10年。  关于故意杀人罪《刑法》第232条规定的基本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