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生命的山水情结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x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于时序。”(《文心雕龙·时序》)一个时代的精神情感常常会浸润熏染个人的诗文风格。正因为如此,以文见史、文史互见的方法成为我们解读一个时代、一个诗人的常见方法。仅就单单一个“秋”字而言中国历史上的文人对它却有着不同的感受。曾有借助淅沥的秋雨、哀鸣的秋蝉、枯黄的秋草、零落的秋叶,这一派凄凉萧瑟之景倾泻出一怀愁绪;也有从劲吹的秋风绚烂的秋色寥廓的秋空催动出的一腔豪情和由衷的喜悦。这两种意识情感并存,受到不同时代精神的影响,在不同历史时期互为消长,从而成为那一时期的主体意识,展现那朝那代的风貌。
  初盛唐时,唐帝国处于欣欣向荣的上升阶段,其时代精神是积极向上的,唐诗如日中天,呈现出宏伟阔大的气魄和热烈昂扬的情绪,李白咏出“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安史之乱”后,唐代由治转乱,虽然诗人们的诗作里洋溢的更多的仍然是昂扬乐观的调子,但悲怆伤感的音响已日渐增多。……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代氛围中,晚唐诗人笔下常见的是枯荷衰草、落花流水、夕阳暮色。以和杜牧齐名,有“小李杜”之称的李商隐为例,他的诗句“秋阴不散霜风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鲜明地体现了晚唐时诗人的阴郁心理。受这种心理的制约,他们的悲秋之作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正是在晚唐衰声四起的时代氛围下,却产生了杜牧乐观高迈的喜秋之歌。是“文变染乎世情”的规律不适用于杜牧吗?并非如此,在他众多的吟秋诗作中,格调悲凉低调的秋唱时有回响。然而,他却并非一味地沉浸其中,他的大部分吟秋之作基调是乐观健康的,他笔下绚丽多姿的秋天毫不逊色于温暖明丽的春天。在《樊川诗集》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类似的诗作和诗句。如,《山行》“停车坐爱风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长安秋望》“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诗人笔下的秋气明净高远,毫无纤尘,令人胸襟开阔精神为之一振。其他诗句如“秋来气势洪河壮,霜后精神泰华狞。”(《题关亭长句四韵》)“溪光初透彻,秋色正清华。”(《题白苹州》)“天碧台阁丽,风凉歌管清。”(《扬州三首·其三》)“疏雨洗空旷,秋标凉意新。”(《早秋》)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从中分明可见杜牧诗中的爽朗高华、生机盎然、令人赏心悦目的秋天。那么,为什么杜牧如此的与众不同?也许清代刘熙载的一句话可以结实这一问题。他在《艺概》中说:“诗品出于人品。”一个人的诗文风格既受外部的时代精神民族传统的影响,同时也和主体的人格品质不无联系。同是一个“秋”,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感受。杜牧拥有远大抱负、豪爽不羁的性格、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斗志,自然会在与自然之秋相遇时从内心深处腾涌出一种或劲健或悲慨精神的格调。
  杜牧这种乐观昂扬的性格特征的形成是有着多方面原因的。良好的家学渊源自是不论,远大的政治抱负和乐观的情绪涵养了他豪迈的气概而顺利的科举及第更加刺激了他的锐气与豪气。值得一提的是杜牧诗歌中的山水风物也正是孕育他豪迈的性格浪漫的气质,造就其诗歌“豪而艳,宕而阔”的艺术特质的源头。
  清人孔尚任有言:“盖山川风土者,诗人性情之根柢也。”在古代交通不发达、人际交往有限的情况下,人的气质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地域自然山水的影响。长安为古雍州之地,西周丰镐之旧壤,战国时秦国故地,亦是杜氏家族祖居之所。因而杜牧云:“吾故秦人兮,故园秦地。”(《望故园赋》)就地势而言,它雄踞秦川之上,西、北、南三面山地高原环境,东面临河,构成所谓四塞之地。《春秋说·题辞》曰:“秦金坚,故秦俗亦坚。”“坚”,便是关中人特有的心理图式:刚健、质朴、雄阔。杜牧在长安度过了他前半生的27个春秋,“雨晴九陌铺江练,岚嫩千峰叠海涛。”(《长安杂题长句六首》)的长安景象,激发了他胸胆开张含纳万物的胸襟气度,形之于文学,便形成了地理环境和心理气质相一致的奔放豪健的文风。“人生直作百岁翁,亦是万古一瞬中。我与东招龙伯翁,上天揭取北斗柄,蓬莱顶上斡海水,水尽到底看海空。”(《池州送孟池先辈》)以广阔的胸襟、新奇变幻的笔法,倾吐自己的人生意绪,昂扬慷慨,纵横疏荡。不仅如此,他还以其矿,其傲,其狷,笑傲礼法之外,卓立群小之中:“十载飘然绳检外,樽前自献自为酬。”(《念昔游》)自负于经邦纬世之才,嬉笑怒骂,我行我素。正是其豪直狂放、自负自信的个性气质,成就了其诗风中豪宕的一面。
  杜牧在扬州生活前后不过三年,但扬州山水以巨大的感召力,对杜牧性格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扬州地处长江北岸,南北适中,四季分明,境内水网密布,只有逶迤起伏的丘陵。与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关中景物相比,这里川秀泽媚、水软山温,更显其空灵飘逸的江左特色。“州内多水,水波扬也”的自然环境形成了“扬州人性轻扬”的个性特征。轻扬,即飘动游移,其本质是变。既是思想中的不安于现状,也是情绪情感的外显和易于波动。而多情善感,则正是一种精于体物的诗人气质。杜牧虽然狂放豁达,不拘小节,但扬州山水同样赋予他深沉细腻的情感气质,精细、敏锐的感受能力。自然界细微的物候变化寓于目中,能激起他心海的点点涟漪,引发他内在的情绪波动。“荷花兼柳叶,彼此不胜秋。玉露滴初泣,金风吹更愁。”(《秋日偶题》)春去秋来,荷柳华时已逝,这本是客观的自然规律,但它却引发作者的悲秋之感,人生仓促之思,因而便觉秋意憔悴,荷露似泪,金风吹愁。正因杜牧将注意力集中于自然生态的纤变,以此寄托个人的情感意趣,才使其诗歌呈现出幽微感性的一面,体现出流情秀倩的艺术风格。
  不同地域自然环境形成的浓厚文化底蕴也影响了诗人的创作风格。长安处于以孔、孟、荀为宗的北方儒学文化圈内,其文学思想和审美崇尚受儒家传统诗教的影响,多经世致用的文潮,多中和之美的高标。在家学渊源和长安学术传统的影响之下,他满怀为国尽材的理想和愿望,剖心沥胆,恳悃血诚,作《感怀诗》等。这类诗以意为主,以理为主,铺陈功业,补益时事,诗风刚正儒雅,典实厚重,凸显其豪宕的艺术风格。而与之不同的扬州,以老庄为宗的南方道教文化也对杜牧的艺术风格产生影响。正是这些红袖翠钿增添了杜牧诗歌的香软之气,呈现出艳丽的风格特色。
  总之,长安赋予杜牧宏伟的理想、不羁的性格、昂扬的斗志,扬州赋予其浪漫的气质、俊美的笔调,两者共同形成了其诗歌“豪而艳,宕而丽”的艺术特质。
其他文献
摘 要:醉美的音乐会使人心驰神迷,优美的音乐会让人浮想联翩,激昂的音乐会催人奋进,柔美的音乐会使人愉悦……音乐是表现美、歌颂美的重要形式。实践证明,音乐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幼儿教学中,教师通过让幼儿聆听音乐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陶冶幼儿高尚的情操。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简单地阐述了音乐在促进幼儿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音乐;促进;幼儿发展;作用  幼儿
摘 要:地球空间单元的概念是在一次次的观察和建模中逐渐清晰起来的,而脚踏实地地观察和记录,是进行一系列建模的基础,同时对学生兴趣的开发、能力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以教学难点的突破为出发点,在积极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的同时,裹挟着学生一起脚踏实地地观察,在拥有更多直观、深刻印象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保持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观察;记录;模拟;概念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写好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在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必须使学生对作文产生興趣,运用正确的教学手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断地练习写作,反复改正,使阅读与写作有效地结合,从而促进高年级小学生作文的有效提高。  关键词:阅读积累;练笔;有效写作方法  在小学五六年级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非常重要,教师要让学生结合实际生
摘 要:家园合作,是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而在幼儿园,常常有这样一些孩子,他们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发育落后于正常孩子,例如,智力落后、学习困难、语言障碍、情感行为障碍等,常把这些孩子称为特殊儿童。因为孩子的特殊性,如何做好正常儿童和特殊儿童的家长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不论是正常儿童还
摘 要:培养学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对孩子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必须加倍重视,在学前阶段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和锻炼,为其今后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主要研究和分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主要方法和策略,希望给其他幼儿老师和家长培养学前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带来帮助。  关键词: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  “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号召,国家和学校越来越重视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摘 要:小学英语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怎样激发学生更好地学好英语,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是搞好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穿插英文绘本故事教学,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关键词:绘本教学;阅读兴趣;情感教育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系统化的英语教材发挥了科学化、合理化的诸多优势,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弊端。在这样的背景下,“绘本教学”应运而生。“绘本”那精致独特的装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十二册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事物间有联系可转化的观念,促进学生的发展。  2.继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面图形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正确、灵活应用公式进行有关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整理完善知识结构,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平面图
摘 要:大力开展教学改革背景下,实现数学教育的创新探索是新时期的重要教学任务。数学教学中积极引入探究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新时代教学改革的特色。在数学教学中对探究教学模式的引入和应用要积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进学生探究思维的发展,实现探究能力的提升,进而提高整体数学教学效率,实现数学教学改革。  关键词:新时期;数学教育;探究教学
摘 要: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之间进行联系和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多,合作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所以,具备与人合作的能力,是对当代人们的要求。幼儿时期,是一个人各种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对幼儿进行能力训练的最佳时期,在这一时期加强对幼儿的合作训练,培养幼儿与人合作的能力,是幼儿教育工作者目前应该重点关注和研究的话题。  关键词:合作能力;合作环境;合作指导;家园共育  如今的幼儿大部分是独生子女
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使学生形成能力,是阅读教学亟须解决的问题。如何达到这一目标呢?关键在于品词析句,从语用的角度进行设计与教学,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推敲揣摩,以不断提高学生对语言感知的敏锐程度。在《姥姥的剪纸》一文的教学中,我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结合文本和学生的特点,紧扣文本的字词,引导学生玩味品赏,很好地理解了课文,达成了教学目标,把语言教学真正落到了实处。  一、锤炼关键之词,体